发布时间:2021-06-15 14:55:05来源:车图腾
文/暮四先生
车图腾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一汽-大众的故事,要从1987年说起。
当时,红旗轿车因质量差、油耗高,已停产6年。
为恢复轿车生产,一汽一直在持续呼吁和准备。1987年5月,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讨论会上,一汽厂长耿昭杰提出了“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建设轿车生产基地”的设想。
(耿昭杰)
具体来说,就是立足国内需求,引进国外先进轿车产品,同时与改造红旗轿车基地、建设轻型车生产基地相结合,建设3万辆中高级轿车生产基地,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海外合作伙伴,合资建设轿车生产基地。
一个月后,在领导考察时,耿昭杰汇报了一汽想上轿车项目的打算,并征得了同意。7月,一汽上报了建议方案:从建设年产3万辆轿车的先导工程入手,建设年产15万辆的轿车工业基地。8月12日,国家决定,一汽的目标是在进口轿车更新期到来之前投放市场,挡住进口,先上3万辆1.6升以上排量的中高档轿车,然后上15万辆普及型轿车,直至形成30万辆规模。
当时,一汽在建设6万辆轻型车项目时,已经引进了可以用于轻型车和轿车的美国克莱斯勒2.2升发动机,美方也曾许诺一汽,如果要引进轿车技术,他们可以优惠。所以,一汽的3万辆轿车先导工程率先考虑的是克莱斯勒,具体车型则是道奇600。
(1987Dodge600SE)
可是,当一汽带着诚意,想要进一步谋求合作时,自认为胜券在握的克莱斯勒却傲慢起来,开出了中方无法接受的天价,还要求中方支付1760万美元的“入门费”,谈判因此陷入僵局。甚至我国国民经济主管部门的最高领导登门时,克莱斯勒的一把手也避而不见,负责接待的二把手更是只给了30分钟时间。克莱斯克的傲慢,可见一斑。
(时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李·艾柯卡LeeIacocca)
和美国人的态度截然相反,德国大众汽车是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
此后经过5个多月的谈判,由于大众汽车公司在技术转让、设备提供方式等方面较为优惠,加之奥迪100的各项指标及知名度都优于道奇600,且大众做了奥迪100型轿车匹配克莱斯勒2.2升发动机的示范,一汽最终决定引进奥迪100型轿车作为3万辆轿车先导工程的主打产品,以许可证和CKD组装方式生产,期限为6年。1988年5月,项目获批。
克莱斯勒也因此错失了进入中国的良机。设想一下,如果当初一汽是和克莱斯勒合作,现在的中国车市会是怎样的格局?
或许克莱斯勒也会成为中国的主流汽车品牌,但按照克莱斯勒一贯的骚操作,如果真有一汽克莱斯勒,到现在或许也已经凉凉了。
不过历史没有假设,最终在中国豪华车市场搅动风云的是奥迪。
1989年8月1日,第一辆奥迪100轿车下线,当年组装1922辆,1990年组装4200辆,国产化率分别为6.68%和13.66%。此后,奥迪轿车的国产化率逐年提升,1992年44%,1994年62%,到1995年先导工程基本建成时,国产化率已达82%,累计产量则达到了8.3万台。
虽然奥迪100车型老旧,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汽车市场来说,却还是先进产品,它填补了当时我国高档车市场的空白,一经面世便被全国各地有关机构和部门抢购。
与此同时,一汽15万辆轿车项目也在稳步推进。
1988年9月,一汽和德国大众公司签署长期合作备忘录,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合作。此后双方用了23个月时间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商务谈判,并最终于1990年11月,签署了合资建设15万辆轿车项目的合同。
项目总投资35.25亿元,注册资金14.1亿元,中方以厂房、设备、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及现金入股,占比60%;外方以现金入股,占比40%。其主导产品,是捷达、高尔夫系列普及型轿车。不过由于高尔夫有头没尾,不符合当时国人对轿车的传统审美,所以在开始的十余年时间里,并没有真正引进。
1991年2月8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8月开工建设。在建厂过程中,一汽-大众从CKD组装入手,边建设、边生产、边开发,逐步实现国产化。
12月5日,第一辆捷达轿车在一汽轿车厂装配下线,并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获得了良好声誉,成为与桑塔纳齐名的神车,华西村村民甚至一次性订购了250辆,上演了中国最早的汽车团购。而到1993年2月,第1万辆捷达轿车便已下线。
捷达的国产化率也逐年提升,1994年为40.5%,1995年63.96%。到1995年,捷达轿车已累计生产4.6万辆,销售收入达到24.2亿元,被国家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这一年,一汽-大众生产的捷达还出口到了缅甸。
1996年,一汽-大众全面建成投产,形成了年产15万辆轿车、27万台发动机和18万台变速器的能力。而捷达轿车此时的累计产量,则达到了10万台。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一汽奥迪100轿车项目获得了成功,但技术转让、生产许可证方式很难持续生产奥迪品牌的最新产品。后来经过多次协商,双方决定将奥迪轿车从许可证生产扩大为合资经营。
1995年11月,在德国总理科尔访华期间,一汽、大众、奥迪三方签署协议,决定将奥迪轿车纳入一汽-大众生产,并从1996年起实施。一汽奥迪变成了一汽-大众奥迪,但简称还是一汽奥迪。
关于一汽奥迪,我们待会儿再说,现在我们继续聊一汽-大众旗下的大众品牌。
在一汽-大众全面建成投产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众品牌只生产捷达一款车,也因此,不少人把捷达当成了独立品牌。当然捷达也不负众望,通过持续改进、更新,创造了一个个标杆和奇迹。
1996年,捷达第一个创造了60万公里无大修的奇迹,成为皮实耐用的代名词,销量继续攀升。
一年后,一汽-大众将5气门电喷技术装备到了捷达轿车上,开创了我国普及型轿车装配电喷发动机的先河。
1998年,新捷达王面世,成为国内第一款装配ABS的A级量产轿车。
1999年,我国第一批配备自动变速箱的捷达都市先锋上市,国产A级轿车终于有了自动挡。
2002年,配备双安全气囊和绿色玻璃的捷达海风之旅面世,普及型轿车的安全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年面世的,还有中国第一辆国产柴油轿车捷达SDI。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2002年,捷达成为中国单一车型销量冠军,并在此后连续多年蝉联冠军。这与捷达长期积累的口碑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是,它的产品力一直在持续更新升级。
2004年,做出21项技术改进的新捷达面世;2005年,配备RSH发动机的捷达,成为我国第一款达到欧III排放标准的普及型轿车。
2006年7月,第100万辆捷达下线。15年的时间里,捷达平均年销6.7万辆。这个数字在现在看似乎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却是奇迹。
更大的奇迹还在后面,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在之后不到5年的时间里,捷达的累计销量便达到了200万辆,年均销售20万辆!成为车市神话。到2018年,捷达的累计销量更是达到了400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有相当大比例的驾驶者开过的第一款车便是捷达,因为中国很多驾校都买了捷达做教练车。
遗憾的是,2019年6月,一汽-大众捷达宣布停产。从1991年12月第一台捷达下线到2019年6月停产,在不到28年的时间里,捷达累计生产441.8万辆,平均月销1.34万辆,是当之无愧的神车。
不过捷达轿车虽然停产了,但它的故事却并没有结束。
2019年2月,捷达作为一个独立品牌正式发布,成为大众集团全新子品牌,也就是一汽-大众捷达。
同年9月,紧凑型SUV捷达VS5、紧凑型轿车捷达VA3上市;2020年3月,捷达品牌第3款车——中型SUV捷达VS7上市。
简单理解的话,VA3就是之前的捷达轿车,VS5和VS7则是捷达版的一汽-大众探歌和探岳。除了车标不同、配置有差异外,捷达品牌汽车车型和大众品牌相应车型的三大件几乎一模一样。
凭借大众的背书和捷达近30年在中国市场赢得的口碑,捷达品牌也有着还不错的销量,2019年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累计销售4.3万辆,2020年全年累计销售15.5万辆。
不过相较于当年的一汽-大众捷达轿车,捷达品牌的销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要知道,2018年时,单单捷达一款车,全年累计销量便达到了32.7万辆,2017年也有31.8万辆。捷达品牌之所以会如此,和车市寒冬、新冠疫情,以及捷达品牌的沉淀、销售渠道等都有一定关系。笔者也盼着捷达重现往日辉煌。
继续说回一汽-大众旗下的大众品牌。
在一汽-大众成立后的10年时间里,大众品牌旗下只有捷达一款车。直到2001年8月,才终于迎来了第二款车——宝来,不过宝来在本质上依旧是捷达。
宝来的海外版叫捷达A4,是捷达A2的升级款车型,但一汽-大众并没有直接把捷达升级,而是选择了两款车同堂销售。
(海外版捷达A4)
宝来基于大众PQ34平台打造,搭载1.8T发动机,匹配5速手动或4速自动变速箱,售价区间在19-24万元(19.33—23.98万元),是当时最贵的A级轿车。不过虽然贵,宝来的销量却异常火爆,上市第一年便卖出了5万多辆,其“驾驶者之车”的宣传语也随之红遍全国。
此后宝来经过多次改款,并衍生出了宝来R、宝来HS、宝来Sportline等车型,其售价也从当初的20万元左右降到了10万元区间(9.88-15.70万元),进入寻常百姓家。在20年的时间里,宝来的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300万辆,而且至今仍活跃在A级轿车市场。
2003年7月,一汽-大众成立伊始便决定引进的车型——高尔夫终于国产。不过当时的人们对于这种没屁股的车依旧不感冒,第四代高尔夫市场反响非常一般。也因此,第五代高尔夫并没有国产,直到2009年9月第六代高尔夫上市,它才成为紧凑级轿车的主力车型。
(国产第四代高尔夫)
有些意外的是,第二年3月,高尔夫GTI居然也国产了,高尔夫家族精神领袖正式落户中国。
此后在2013年和2020年,第七代和第八代高尔夫相继国产。不过遗憾的是,第八代高尔夫目前的市场表现并不太乐观,上市至今月销量最高也才7500辆,其余月份都在6000辆以下。
再说说速腾、迈腾和CC。
在推出捷达、宝来、高尔夫之后,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成熟,一汽-大众在2006年、2007年和2010年相继投产了速腾、迈腾和CC。
其实速腾也是捷达。在海外,速腾的名字叫捷达A5,也就是第五代捷达,但在引进中国时,它和宝来一样,并没有直接在捷达的基础上更新,而是用了全新的名号。
速腾定位为中高级紧凑型轿车,基于大众PQ35平台打造,指导价14-21万元。也是因为高昂的售价,第一代速腾市场表现平平。后来通过简配等方式,速腾下调了售价,销量也随之增长,成为热销车型。
再后来,大众推出了第六代捷达,并在2012年以新一代速腾的名义在国内销售。
不过也是因为速腾,一汽-大众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先是刚才提到的简配,紧接着是断轴。期间,从反告用户造谣,到拒不承认缺陷,再到在质检总局检测报告出来后承认缺陷,一汽-大众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不过这一事件似乎并没有造成多大影响,2013年,速腾销售27.12万辆,2014年30万辆,2015年27.99万辆,2016年33.6万辆,依旧是中国市场最畅销的轿车之一。
迈腾是一汽-大众生产的第一台B级车,源自和帕萨特B6关系紧密的FutureB6,于2007年7月上市,搭载了1.8T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2009年上市的新款车型开始匹配DSG双离合变速箱,有着不错的竞争力。4年后,迈腾B7面世。
在中国的B级轿车市场,迈腾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2012年到2016年,迈腾销量仅次于帕萨特,连续5年成为B级轿车销量亚军。2017年迈腾终于完成逆袭,成为B级车销量冠军,2018年蝉联冠军。不过从2019年起,随着日系车的复苏,雅阁、凯美瑞占据了冠亚军位置,迈腾则一度跌至第四位。
相比于一汽-大众旗下的其他产品,CC的高昂售价,决定了它并非走量车型,但“最美大众车”依旧创下了不俗的战绩,2010年7月上市后的3个半月,其累计销量便突破了1.2万辆,巅峰时期的月销量则更是接近8000台,截止2021年4月,一汽-大众CC的累计销量为34.77万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SUV市场火爆异常的时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并没有SUV车型。但仅凭轿车,它便可以名列三甲,并一度成为中国最畅销车企。
2018年7月,一汽-大众大众品牌才终于有了自己的SUV车型——探歌,并在此后迅速推出了中型SUV探岳和小型SUV探影,其中探岳还衍生出探岳X、探岳GTE插混、探岳R-Line等车型,形成了探岳家族。
凭借这几款SUV,在车市寒冬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一汽-大众依旧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担当。
期间,一汽-大众还推出了蔚领、高尔夫·嘉旅等车型,但相对来说较为小众,在此不再赘述。
简单来说,过去的一汽-大众大众品牌,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捷达时代,它以一己之力成就了一汽-大众;二是轿车时代,不管是捷达、宝来,还是速腾、迈腾、高尔夫,一汽-大众旗下的几乎所有轿车产品,都在细分市场有着优异表现,可谓齐头并进、共创辉煌;三是轿车+SUV时代,随着探歌、探岳、探影等的上市,一汽-大众大众品牌结束了没有SUV的历史,它们和轿车一起,为一汽-大众迎来了第三春。
目前已经到来的,是一汽-大众的第四个阶段——电动化时代。
从插混探岳、插混迈腾,到宝来纯电、高尔夫纯电,再到ID.系列,一汽-大众正在进入全新的时代。目前,ID.4CROZZ已经上市,ID.6CROZZ也已发布。
当然,在其强势的传统燃油车方面,一汽-大众也在持续发力,全新中大型SUV揽境、中期改款探歌等都将在2021年上市。
后记:
从1991年到2021年,三十年的时间里,一汽-大众创造了历史,让更多国人享受到了有车生活,成了名副其实的国民车。而且它也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以满足不同阶段消费者的需求。
不过一汽-大众依旧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日系和华系汽车品牌的崛起,以及造车新势力日渐被消费者所接受,一汽-大众的市场空间也在被压缩。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一汽-大众的下一个三十年,更需要加倍努力。
车图腾
资深汽车媒体人暮四先生(刘小闷)领衔打造
腾爷文化·NDIMedia旗下新媒体
暮四(刘小闷)个人微信:musixi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