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05 13:33:08来源:爸妈说事
2021年,教育迎来巨变: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禁止公办高中复读。这一新规,令学子辗转难眠,家长难以接受。
一场针对校外培训的全面整顿即将开始,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开了第19次会议,提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政策,许多培训机构受到处罚。
这一新规的出台,将指引教育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
校外培训让家长和孩子又爱又恨,如果只看整顿表象,更深的意义在于: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落实。
新华社官网上发出了通告:针对校外培训问题列出以下几点: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毛利。
“借机敛财”四个大字,直指要害。
这次教育新规的出现,关系到教育的大方向,这2个信号,关系到个人教育大方向,值得关注:
1、国家大力倡导职业教育,希望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全市普通高中学校不得举办复读班,不得招收复读插班生”。这意味着,这一届考生如果想要复读,只能转战私立学校和培训机构,费用更贵了。
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开始施行:“严禁公办普通高中招收复读生,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不得举办复读班。普通高中一律不得招收借读生、择校生,公办普通高中不得招收复读生。”
不仅高中复读的通道在收缩,初中复读路也越来越窄了。
禁止复读的目的在:破除“唯分数论”!让教育的本质得到体现,“因材施教”,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干合适的事。
今年的教育行情很明确:严禁宣传炒作“高考状元”,分数不是衡量人才的标准。
禁止复读后,那些没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该怎么办?这就为中职院校的兴起,设下伏笔,意在培养全能型人才。
因为全社会的高级教育资源是有限的,社会对顶尖人才的需求也是有限的。
纵观工业强国,都是技工大国。
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的这个数字是50%。反观中国,这一比例仅为6%,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
工业的崛起,才是未来对人才的需求。
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都能在工人的岗位上有所建树,不仅能实现个人价值,更能为社会做贡献,何乐不为?
2、严禁随意资本化动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行业
近几年,校外培训机构不断贩卖焦虑,“鸡娃”教育弊端突出,内卷普遍化,焦虑的大环境下,应试教育成为主流。
在资本的催化下,好老师都来培训机构,二流老师才在学校教书,这个循环就进入了一个不可逆转的阶段。
利益的驱使,壮大了培训机构,让学校更难留住老师,最后培训机构进化成了教育机构的主体,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直接导致:学生在学校里学不到内容,只能到培训机构去“补习”。家长负担越来越重,孩子压力越来越大。
正如新段时间爆火的电视剧《小舍得》,将现阶段教育的弊端,诠释得淋漓尽致。这部剧的播出,也让无数人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似乎把自己的日常搬上了荧屏,引发网友感慨。
剧中钟老师,也算得上是大神,为何他热爱教育事业,却在这个行业没有立足之地?
因为他的教育方向,就是填鸭教育的典范,扭曲了教育的本质。
这样的故事结局,也给人们打了预防针,特别是颜子悠抑郁成疾,欢欢因家长与老师营造的攀比心理,产生嫉妒,破坏同学之间的友谊,这些都是内卷的弊端。
最终,各角色都与命运和解,与自己和解。
因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填充杂七杂八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唤醒一个灵魂。
教育,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的——“热爱生活才能热爱学习,而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他们一生都热爱生活”!
往期精彩内容请点击↓
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戳“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