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7-13 22:09:09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桑梓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ID:hunyinyujiating99
她说:微笑会给自己力量
☝☝☝点击上方观看精彩视频
01
寒门难出贵子,是最大的谎言
近日,有一名初三女生因为超高的中考成绩走红网络。
她叫张心妍,来自江苏淮安。
中考总分770分,共考12门,她拿了8门满分,获得了总成绩757分的高分。
而在剩下的4门学科中,也有两门都是仅差1分满分。
好到逆天的成绩,让网友们不淡定了:
“牛人啊,多优质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这种人才啊!”
“背景太硬了吧,竟然8门科目都满分?”
看到这样的成绩,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这个女孩一定拥有良好的资源和极其优质的教育背景。
可了解到张心妍的成长环境后,人们目瞪口呆了。
她的家境并不富裕,甚至可以用贫困来形容。
她的姐姐身体虚弱,弟弟年纪尚小,一家五口的重担全都压在了父亲肩上。
奈何父亲文化有限,只能白天跑跑运输,晚上做做兼职。
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张心妍从初中就开始住校,而且,3年来从没上过任何补习班。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课堂上专注听讲,争分夺秒地学习。
成绩出来后,班主任对她赞不绝口:
“取得这个成绩真的不容易,但她有这个实力。
她聪明又勤奋,自律这一块特别了不起。”
这边话音未落,那边张心研脱口而出的一段话,更让人感慨不已:
“我父母的学历都不是特别高,工作也不是特别好。
出身并不是我们能决定的,当你个人的知识越多,出身这种事儿以后都会被我们自身的光芒掩盖掉。”
一字一句,醍醐灌顶。
在教育资源内卷的当代,不知从何时起,“寒门难出贵子论”越来越盛行。
甚至连一些教育工作者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现在的尖子生,父母都舍得花钱,送去上各种培训班,甚至请私人家教,成绩都是钱堆出来的。
不出20年,教育的差别越来越大,穷人的孩子要想成绩好,光能吃苦是远远不够的。”
焦虑之下,总有一种“宿命论”的声音在我们耳边周旋。
好像,只要出身寒门,就只能认命了。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看看近年的高考学霸们:
安徽截肢少年周桐,家境贫寒,却获得了684分的高分,已被清华大学录取;
湖北考生王威,高考623分,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正在送外卖;
还有去年的考生崔庆涛,当他得知自己被北大录取的时候,还在和父母一起铲土装沙。
他们都来自寒门,出身普通,但他们照样优秀。
所以啊,“寒门”从来不是阻挡优秀的人前进的绊脚石。
02
命运手中,定有漏网之鱼
家境困难,资源贫乏,确实对一个人的人生有一定影响。
但不要把所有的失败和不幸都归结于出身,因为出身不好,并没有斩断你的所有可能性。
就像励志演说家刘媛媛说的那样——
命运的手掌中,一定会有漏网之鱼!
那个因论文走红网络的黄国平博士,就是这句话的最好印证。
黄国平的奶奶病故,妈妈出走,爸爸去世。
高中之前,他的经济来源是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
有时被蛇和狗追,半夜落水,因蓄电瓶进水而摸黑逃回家中;因拖欠学费被老师约谈,是常有的事。
一般人的正常生活,都是他踮着脚也无法企及的梦。
贫穷让人痛苦无奈,贫穷让人失去希望。
按照命运给予的底色,黄国平或许应该早早辍学,打工补贴家用。但人穷志不短,在煤油灯下写作业、读书是他最开心的事。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这是他的信念,亦是他的理想。
而今,他博士毕业,成为了腾讯一名高级研究员。
正如网友所说,他的世界本无光,他把自己活成了光。
他用自己的努力,为寒门孩子赢回了希望。
我们曾采访过亲子教育专家、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孟迁,对于“寒门难出贵子论”,他这样说:
如今,教育门槛一步步提高,各种政策,加分、保送、自主招生的开放,肯定对社会资源占优势的人有利,寒门子弟上名校的机会确实被挤压得很少。
但是,高校、名校资源只是成功路上千万条中的一条。
这扇门越来越紧了,但其他的门和窗都还开着。
我相信那句话,人人都有立足之地,只要不去抱怨。
只注意黑暗面,那么你会越看越沮丧、愤怒、无奈,反之,就会有希望。
有一种心理法则叫吸引力法则:
你相信什么,什么就会出现;你不相信,那它永远不会出现,因为即使出现了,你也认不出来。
如果你相信必然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即使迷茫、受挫,但最终一定能找到立足之地。
所以,决定人生的最重要因素,并不是环境,而是态度。
保持乐观、持续努力,才是走向成功的希望。
03
不管豪门还是寒门,成功拼的都是软实力
现在很多寒门父母,觉得给不了孩子优质的教育资源,会焦虑、愧疚,甚至愤怒。
愤怒是因为资源确实存在着不公的情况;愧疚源于父母内心的失败感,觉得自己不够成功,很无能;焦虑则源于父母觉得循规蹈矩、通过考大学来获得世俗认可的成功非常重要。
当这条路越来越难时,父母焦虑是必然的。但过分强调环境会传递给孩子这样的意识:成功大于人本身、成功大于幸福、硬件大于软件,这种心态是扭曲的。
那么,寒门父母能给孩子什么,才能让孩子更有竞争力呢?
首先要明白一件事:
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从来都不是物质等硬实力,而是软实力。
如果父母的软实力够强,哪怕出身贫寒,也能养出很优秀的孩子。
软实力是人性化的东西:
家长是否让孩子足够自重、自尊,觉得自己重要。
把自己看得太轻的人,只会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从来不敢考虑自己的感受。
家长是否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这个世界可以信任,这个世界欢迎我,我会在这个世界上活得好。”
家长有没有让孩子对独立抱有信心:“我可以相信自己吗?我能为自己做主吗?我可以不担心别人的看法而表现自己吗?我可以尊重自己的内心去实现愿望吗?”
有足够安全感、觉得自己很重要的孩子,会是个人才,而不是人手。
这些软实力与物质无关,无论多偏远的寒门都能做到。
去年火遍全网的北大考古专业女生钟芳蓉,家境不富裕,父母是没怎么读过书的普通人。
6岁那年,钟芳蓉的老师看出这个孩子很聪明,好好读书可以大有作为。
也许,很多父母都会觉得这只是老师的一句普通夸奖,但钟芳荣的父母记在了心里。
他们用心观察孩子,发现她的闪光点,并且坚信自己的女儿有能力改变命运。
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供孩子读书,给她信心和力量,让她心无旁骛地完成学业。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钟芳蓉如愿考上了北京大学,并且选择了考古专业。
然而此时,网上铺天盖地都是惋惜的声音,甚至有人说:“穷人家的孩子不能学考古,没‘钱’途”。
面对质疑,钟妈妈格外坚定地站在孩子这边:“什么专业赚钱,我们也不懂。但我知道我女儿喜欢什么,我们尊重她的选择。因为她有权利去选择自己喜欢的。”
你看,虽然寒门父母没人脉、没资源,也难以对孩子的学业提供什么帮助,但这种毫无条件的支持、陪伴和爱,才是给予孩子的最好养分。
我们曾就“寒门贵子”这个话题采访过很多普通家庭。
其中,有一位母亲的话让人记忆犹新:
靠土地吃饭的我们,给不了孩子富足的童年,但尽量不去剥夺属于她童年的快乐。
我们会带女儿杭杭上山打柿子、挖野菜,让她感受四季的变化,鼓励她在自然中学习和探索,从乡村生活中获得生命感悟。一有空,杭杭爸就会带她观察野生动物的习性,上山看野猪的足迹。植物、动物、农业方面的知识,杭杭比同龄孩子要丰富许多,这个过程,也让她非常快乐。
每晚临睡前,我们有一小时的亲子阅读时间。到了周末,还会带杭杭去县城的图书馆借书,让她保持阅读的习惯。杭杭也去县城的少年宫学习电子琴和舞蹈,这是她自己的兴趣,我们对她并没有太高的要求。
今年,杭杭要上小学了。我觉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更重要,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面对学校教育的欠缺,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比起智力的开发,培养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更重要。
在我看来,读书不是为了成为贵子,而是为了明理,将来成为心智健全、品行端正的人。我相信,一个在爱、自由和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才会对社会和他人有爱、有担当。
活得有尊严,心中有爱,才是一个人生命中最“贵”的东西,也是他人生画板上最温暖、最明亮的底色。
而孩子的生命“底色”,最初是要靠父母给予的。
接纳、认同,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创造。重视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感到被尊重,而不是被照顾、被安排,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爱。
04
结语
生如蝼蚁,也能有鸿鹄之志。
出身寒门,也当有不屈之心。
寒门可以出贵子。“贵”不仅仅是指成绩,还有心态、胸怀和敢于为自己的成功不断尝试的勇气。
人降生的地域、家庭环境虽各不相同,但一个人的快乐和幸福感不仅仅是占有多少资源,拥有什么样的权力和财富,而是奋斗的乐趣和达观、幸福的心态。所以,是否出身寒门不重要,重要的是永远不要被别人的看法所左右,更不要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
来源公众号:好妈好爸好孩子(ID:hmhbhhz)
编辑、排版:王云峰
二审:李津
三审:赵海旭
投稿微信:810739902
转载及商务微信:jiaodanhong003
小婚家还为你准备了更多好文章哦,点点看↙↙↙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