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精彩之处并不在战斗运转,而是背后的政治动向......

发布时间:2021-08-01 11:51:03来源:瞭望智库

文|有观点大历史

编辑|李雪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前途仍一片黑暗。

1924年,在共产国际撮合下,依靠西、南势力进行多次“护国”运动,遭到接连失败的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组成统一战线,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

革命政府开办黄埔军校,建立起自己的军事班底,并于1926年,开启北伐大业!

1927年年初,原本形势一片大好的北伐战争出现变故,吴佩孚、孙传芳势力被击垮后,帝国主义正急于物色新代理人。

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选择投靠英美等势力,4月12日,按照列强“使长江以南的区域免于沦入共产党之手”(引自《字林西报》1927年3月28),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及国民党左派人士,当月18日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第一次国共合作戛然而止。

同期,受到斯大林接见后回国的国民党“左派领袖”汪精卫被推为主席,是为武汉国民政府。

国民党正式分裂为宁、汉两派。

中国就此出现一国三府之局面,即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

阎锡山、冯玉祥等名义上归属国府纷纷拥兵割据,各霸一方,达成“反共”统一思想。名义上的左派汪精卫,亦在7月15宣布“分共”。

宁派“清党”、汉派“分共”,给了快要招架不住的北洋军阀以短暂喘息之机。张大帅趁机收拾江北残局,意图作最后一搏。

中共革命事业进入至暗时刻!

此时,中共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国民革命军中自身仍能够施加影响力的部队,重返革命氛围浓厚的广州,夺取出海口,以获取共产国际援助,然后组建革命政府,重新实施北伐。

进攻中心城市,从而辐射全国,俄国的十月革命就是这样成功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坚持要中国共产党延续这个路线。

此时中共建军的火种在哪里?

把视线投向武汉,在北伐军攻克九省通衢的武昌之后,为适应新局势,国民党中央开会,决定迁都过来,并改武昌、汉口、汉阳三镇为武汉!故此,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自诩正统,于1927年7月17日,组成东征讨蒋军,讨伐南京国民政府。

只是,名义上由唐生智节制的东征军第四集团军,在行至江西北部时,便已经各怀心思。

唐生智指挥的第一方面军暂时打算跟随汪精卫的安排,与蒋介石李宗仁集团争夺长江中下游地区,打的是夺下富裕的江浙后,架空汪精卫的主意。由于第一方面军为湖南系,加上唐生智已经进行过“清共”屠杀,故此,第一方面军从上到下基本没有中共影响力。

程潜原本也是湖南军阀,他的老六军不久前在南京被蒋介石缴械,其内的亲共分子已经被蒋介石全部清洗,余下人员也被打散补充给其他蒋介石部队。程潜自己死里脱险逃回武汉,组建了新六军,对讨伐蒋介石比较积极,为讨蒋急先锋,直率部队向前杀去。

第二方面军的官兵大多来自广东,前身为建国粤军第一师,号铁军(改编为第4军后的称呼),北伐主力部队,辖第4、第11、第20三个军。这便是当前受中共直接掌握和影响最大的部队,人员可占到半数。

事实上,因为担心自己的第二方面军会被唐生智借机吞并,东征并非张发奎所愿,他打的主意是借口东征后转道广东另立山头。目前预定将主力驻扎于江南岸的九江,以便随时南下。对于汪府“分共”的指令,张发奎暂时没有执行。

1927年7月底,李立三、周恩来先后抵达九江,在争取张发奎失败后,决定自己动手,举行武装起义,并开始着手清点能够从第二方面军中拉出来的部队。

首先是叶挺独立团发展出来的部队。叶挺独立团由周恩来于1925年11月,以中共第一支直接掌控的武装力量——“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和黄埔军校学生为基础组建的。

北伐期间,叶挺独立团所向披靡,至南昌起义前夕,已经直接扩编出两个团,加上间接扩出的4团,计6个团兵力。第4军25师的第73、75团,其中73团团长为原铁甲车队队长周士第,算是叶挺独立团的直接继承者。

值得注意的是,李汉魂的25师除了第73、75团(团长不是共产党员,但三个营却很积极)直接算是中共掌握的部队外,74团参谋长王尔琢(与郑洞国一起考进黄埔一期,1924年经周恩来介绍入党),也在南昌起义前夕,卷了重机枪连和侦察连不辞而别,也就是说,李汉魂的25师基本成了空架子。

第11军第24师3个团,即70、71、72团,该师原本是空壳,是叶挺调任24师师长后新组建的部队,目前都在九江。

由叶挺独立团延伸出的第6团,是由卢德铭(黄埔二期)为团长的国民政府警卫团(第二方面军警卫团),目前还在武汉,而这支部队将是咱们另外一条故事线的主角之一,不太能赶得上起义了。

除叶挺独立团系的五个团外,谭平山与周逸群,将第20军军长贺龙,争取了过来。

贺老总的故事必须得多说几句,此人非常传奇。湖南桑植人,就在今天的张家界旅游区那一块儿,当时是地瘠民贫,地主压迫,劫匪横行的地方。

贺龙仗义疏财,敢于直接同恶势力斗争,扯开外衣就能露出插在腰带上的两把明晃晃的菜刀,专砍贪官恶霸。后遇一志同道合的吴姓兄弟(贺龙从军时战友吴佩卿的后辈)。但奈何两位是无人无枪,贺龙便如此言道:我也没得枪,唯有菜刀两把,见面分一半,走出深山,砍翻这个黑暗的世道。

就靠着这一人一把菜刀,贺龙在荆江两岸干起了惩奸除恶的活计,杀恶霸,除贪官,两月便拉起100来号人的队伍,有枪70条,并被北征路过此地的孙中山收编了。

要说那个年代,手里有了人有了枪,许多人直接就成了旧社会既得利益群体、成为剥削阶级一员,孙先生麾下很多原本一腔热血的革命人士后来当了叛徒。

贺老总坚守初心,一直学习、一直进步。他领兵驻于贵州铜仁,司令部设在县城大公馆路。那里有一家姓周的大户人家,有个儿子名叫周逸群,当时正在广州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周逸群此时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常给家里邮寄各种读物,只是这些读物大都直接进了贺龙的司令部。

由于识字不多,便每天让堂弟贺锦斋念给自己听,这是越听越上头,越听就越觉得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北伐战争的时候,贺龙(当时属黔系)与周逸群相遇,史载两人“并榻而眠,彻夜长谈,直到金鸡报晓”。周逸群也直接被贺龙留在军中,当了政治部主任,周逸群也成了贺龙的入党介绍人。

至南昌起义前夕,31岁的贺龙已经拉起8000人的部队,是为第20军,编有两个师,目前所部正在九江。这便是起义前所清点出的、能够调动的部队了。

7月20日,起义地点确定——南昌!

一来是因为,纵然党的队伍主要在九江,但这里也是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所在地,唐生智的主力也还在江北。何况九江三面环水,己方又没有水军,一打不好就便会身陷绝地,南昌,是个不错的选择,从九江直接有铁路可以过去,特别是那里还有朱老总的接应。

现在,视线转到南昌。

此时的江西,由滇系部队朱培德控制,早早跟随孙中山革命的朱,资历很老,在北伐后已经是江西省主席,主政一方,指挥的第五方面军辖王钧第3军、金汉鼎第9军,其中的第三军(主力在吉安)是老底子,第9军(在进贤一带)则是金汉鼎湘黔部队扩编而成。

在云南讲武堂读书时期,朱培德便与朱德合称模范二朱,两人常共进出。

1922年,厌恶军阀混战、对人生目标感到迷茫的朱德“弃武从文”,去到欧洲游学,要找寻真理,并在那里遇到了周恩来等人。1926年,已经秘密入党的朱德按照党的指示,回国辗转到朱培德这里谋了份差事——第3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兼南昌公安局局长。

根据观史君翻阅《朱培德传》以及对各个版本的南昌起义资料进行对比,在7月下旬,朱培德其实便觉察到朱德与叶挺等人联系密切,不过他却让第三军军长兼南昌卫戍司令王均到遂川掌握部队,自己则带着一干高级将领上庐山避暑,甚至于,被朱培德留在南昌的省府秘书徐虚舟在7月30日傍晚,曾前往一官员家中告知:

“据极可靠情报,共产党在这一二天就要搞武装暴动”,请其“立即离开南昌为好”。

这似乎说明,知情的朱培德并没有阻止南昌起义的意思。此人明面上受领武汉国民政府的职位,其实和南京国民政府联系密切。

几个月前,在“四·一二”后各地清党反共背景下,朱培德见形势不对,虽然逐渐自左靠右,夹在宁汉之间不好受,不想在自己的地盘上惹麻烦,又担心暴力清共会刺激中共,因此,“礼送共产党出镜”以及“放纵南昌起义”。

总之,历史对此人这段时间的评价,大体是精明的政治骑墙派,第3军不少军官曾是他的老部下。

反正,在与周恩来夜谈时,整个南昌市布防被和盘托出!实际上,南昌起义的精彩部分,并不在战斗运转,而是背后的政治动向。

此外,在起义前夕,共产国际苏联顾问,因顾忌苏联同国府关系等原因对起义进行了阻挠,又将时间推迟了两天。但是,在周恩来等人的坚持下,颈扎红领巾、臂缠白毛巾(左臂)、以“山河统一”为口令的起义军,还是于8月1日凌晨,打响了中共独立建军的第一枪!

形势变得有些棘手。南昌起义打断了汉府讨蒋军的进程,让汪精卫恼恨交加,当下召各路诸侯会于庐山,要求赶快发兵“进剿”,对共产党起义军捉一个杀一个。

对于汪精卫的命令,各诸侯们将如何行动呢?

唐生智命所部按兵不动,一兵一卒不许过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蒋急先锋程潜,此时已经联合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一块儿倒蒋,想着当老大的桂系李宗仁甚至对程潜赌咒发誓:咱们一块儿干,等倒蒋成功,再回头打败唐生智,届时便会把湖南交给程潜。故此,程潜此时已经怼到了芜湖,才没心思管什么南昌起义军呢。

江西政府主席朱培德就更别提了,当汪精卫催促其“进剿”时,直接跑回了吉安。

对起义军唯一的威胁是张发奎,被拉走一半人的张发奎此时已经是要吐血了,气急败坏要下令前往追击。

此时,一个关键人物发挥了作用,时任第二方面军第4军参谋长叶剑英,他在上个月已经秘密加入共产党。看到眼前情况大呼不妙——要是张发奎动了,以逸待劳的李济深、朱培德他们估计也会迫于压力加以配合,那样,起义军的处境可就不妙了。

心中一番盘算,对张发奎言道:“我有一计,将军稍安勿躁”。

言语太长,观史君稍作精简:

“总指挥,目前可万万追不得啊,虽然此次东征,本就打算借机溜回广东,不掺和宁汉两府的烂糟事情,但自从咱们北伐出来,老家广东现在已经让李济深给占了啊,他已经明确表态反对咱们回去了。即便不出这档子事情,咱们回去肯定也要费一番手脚。但是,若我们此时放叶挺、贺龙他们的队伍去广东,届时定成鹬蚌相争之局面,这难道不比追着他们屁股后面打两败俱伤更胜一筹吗?”

作为部队的高级参谋,以及第四军军长私交甚厚的同乡,叶剑英说话还是相当有分量的。

张发奎当下怒火稍熄,稳定了情绪,决定派人前去与起义军约定,分路南下,互不相扰,随即便以追击“叶贺”叛军为名,脱离了东征军序列,武汉政府就此基本分崩离析。

就这样,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因为国府内部的勾心斗角,起义军居然是能够从南昌全身而退!不过很显然,叶剑英的计谋虽然解了近忧,但毫无疑问,最终还是要靠打铁自身硬!

8月3日,起义军开拔出城,并按照预定计划,南进广东!

起义军南下顺利吗?真的能够如预想般建立新政权重新北伐吗?

欢迎收看下一期——潮汕悲歌!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磨铁图书为库叔提供15本《周易简释》赠予热心读者。《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文化的思维起点,儒家、道家共尊的元典。余秋雨全新力作,阐释古代经典。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2名(数量超过50)将得到赠书。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