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育儿 文章内容

龙老师原创:要什么就得买什么——“适当性满足”培养懂节制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1-09-23 08:10:36来源:龙春华亲子实践课堂

“走,我们去那超市里买好吃的。”那天放学后,小龙在回家路上结识了一个小男孩,两个人玩得很尽兴。玩着玩着,那个小男孩就吆喝小龙去前面的超市买东西。

“别去了,我们回家了!”小男孩的妈妈立即阻止道,但小男孩哪里肯听妈妈的,一下就冲进了超市,选了盒薯片,而小龙也去选了一大块巧克力。

见他们都选好了零食,我便去付款。看小男孩妈妈气呼呼的样子,我就顺便一起付了。在他们两个一起吃东西时,小男孩的妈妈气呼呼地说道:“这孩子真是气死我了,每天放学后都要买点东西,不是买这个,就是买那个,都成习惯了。稍不注意,一天都要花50元钱左右,不给他买,他就哭,还不让人走,每次都弄得人很难堪。所以,每次放学接他回家时,我都想绕着超市走。”

听到这个妈妈的唠叨,我想起小龙刚上小学时的情况。小龙刚上小学的那段时间里,他每天都会去小商店里买零食吃。第一个月考虑到他刚上小学,还没适应小学生活,不想引发他的情绪,我便尽力满足他。

待第二个月时,我就明确规定:“从今天开始,周一到周五买零食,你需要花自己存钱罐里的钱。周末就花爸爸妈妈的钱。”他有些不情愿地答应了。

让我意外的是,从那以后,他虽然很想吃零食,但就不愿花自己的钱买。我也曾开导他说:“钱放在那里又不会下崽,你干嘛不用?”

他非常固执己见,坚持不花自己的钱,有时候很想吃,就哀求我买,我回答说:“妈妈要遵守规则,你有钱为什么不花呢?”

两个月后的一天晚上,他终于买了两根火腿肠,当他把火腿肠塞进我嘴里时,我问他:“你怎么舍得用自己的钱买零食了?”

“你中午给我读的那个故事,有很多钱却没有朋友好可怕!”

“所以,你就要学会花钱了,对吧?”我忍不住问道。

“嗯,我要学会买东西与朋友一起分享。”

我把小龙的经验与那位妈妈分享,并建议她给孩子一些规定,给孩子零花钱,让孩子花自己的钱。当他发现自己的钱越来越少时,他就会克服自己花钱的欲望。

“不行,我们家孩子从小被宠坏了,从小都是有求必应,他要什么,只要一哭,爷爷奶奶立即给他买。”

听到她的讲述,我想起了网上那个“儿子训斥送快递父亲”的视频,儿子要什么,父亲就得买什么,买安踏不行,还必须是李宁,没有iPhone7,就不认他这个爹,还叫爹跪下。

当一个孩子要什么就得买什么时,一定有人从小对他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正是对孩子有求必应的溺爱,从而造就了孩子要什么就得买什么的肆无忌惮。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那就是百依百顺。”因为当父母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欲望时,他的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

正如绘本《爱心树》讲的故事那样:

从前有一棵树……她好爱一个男孩。

……

“我要买东西来玩,但没钱,你能给我钱吗?”

“我没有钱,我只有苹果,你把它们摘了拿到城里面卖掉就会有钱了。”

于是男孩爬上树摘走了所有的苹果,树感到很快乐。

……

“我想要给我的老婆和孩子一间屋子保暖,你可以给我吗?”

“我没有房子,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去造房子。”

男孩听了就砍下了她的树枝去盖房子了,树感到很快乐。

……

“我想要一条船,我想离开这里,你可以给我一条船吗?”

“砍下我的树干去造条船吧!这样你就可以远航了”

于是男孩砍下了她的树干,造了船,坐船走了。

……

又过了许多年,男孩已经变成一位老公公。有一天,他拄着拐杖来到树的面前。

“我很抱歉,孩子。”树说,“我已经没有东西可以给你了。”

“我真希望我还能给你什么,但是我什么都没有了。”

男孩说:“我现在只想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坐着休息,真的好累。”

树好开心,说:“好啊,老树根最适合休息了,你可以坐下来。”男孩听了,就坐了下来,树好快乐。

这个世界上有种爱恒古绵长,无私无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浮沉,那就是父母之爱。在我们国家,无数父母《爱心树》里的那棵大树,无私奉献,总是对孩子有求必应,无怨无悔地为女子倾尽毕生财力、精力,完全活成了孩子的“奴隶”。孩子喜欢什么,父母就给他买什么;孩子爱吃什么,父母给他吃什么;孩子爱穿什么,父母就给他穿什么。要钱给钱,要物给物,好像只有给得越多,才能表明父母越爱他。

可是,父母的有求必应的溺爱往往造就贪求无厌的孩子,父母的付出仿佛就是对他们天生的亏欠,直接导致孩子消费日益攀高,最后的结局就是父母为他们倾其所有,他们不但不感恩,不奋发图强,还恨不得榨干父母的最后一滴血。

那么父母如何避免培养出贪得无厌的孩子呢?父母既要学会满足孩子的正常需求,又要学会延迟满足孩子的正常需求,还要温和而坚定地拒绝孩子的过分需求。父母做到这点,关键要学会区分孩子的正常需求与过分需求。

及时满足孩子的正常需求

当孩子提出正常需求时,比如,带孩子逛街到了吃饭的时间,孩子提出要求要吃饭,那么父母应该尽量满足孩子的正常需求。

关于满足孩子正常需求又要视情况而定。5岁前的孩子,父母要及时满足他的正常需求,只有当一个孩子的正常需求被满足时,他才能慢慢懂得克制;5岁后的孩子,孩子的自制力迅速发展,孩子开始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所以,父母可以适当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比如,孩子想要一个玩具,我们可以选择在网上购买,让孩子学会等待。

温和而坚定地拒绝孩子的过分需求

培养懂节制的孩子,父母就要学会对孩子的过分需求说“不”。比如,小龙的那个小伙伴每天都要去超市买零食吃,像这样情况,父母可以明确说“不”,既可以给孩子准备一点吃的,先垫垫肚子,又可以让孩子早点回家,家人为他做餐点。如此一来,既避免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又让孩子克制自己想吃零食的欲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人心不足,蛇吞象”,培养懂节制的孩子才能培养“知足常乐”的孩子。

节选自龙老师新书《养育男孩,妈妈有办法》。

关注“亲子作家龙春华”视频号,龙老师每天跟你分享一个家庭教育知识!

插图排版|瀚瀚妈妈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