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养生 文章内容

王振涛教授辨治胃脘痛典型案例分享(一百七十四)

发布时间:2021-09-23 08:09:44来源:王振涛大夫

一般情况:患者袁某,女,61岁,否认过敏史。2018年10月26日初诊。

主诉:左胁肋部疼痛1月。

现病史:患者近一月来出现胁肋部疼痛,纳差,心下痞,腹痛间作,喜按,稍烦躁,口干苦,嘈杂,寐差,小便调,大便成形、欠通畅。舌淡红苔白腻,两寸脉弱。专科检查和辅助检查:无痛电子胃镜:浅表性胃炎;消化系彩超:脂肪肝。BP:150mmHg/90mmHg。

中医诊断:胃脘痛

证型:胆热脾寒证

治法:清利胆热、温脾助运。

初诊方药:

二诊:纳进,心下痞、腹痛已止,口中和,寐改善,大便通畅。原方继服7天。

按语:本证为胆热脾寒、木土失调所致,治疗以利胆清热、温脾助运为主。柴胡桂枝干姜汤最早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7条,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全方由柴胡、桂枝、干姜、黄芩、牡蛎、天花粉、炙甘草组成。脾主运化,脾阳不足,运化不济,则纳差;中焦虚寒、失于温煦,故见腹痛喜按;饮食入胃,赖肝之疏泄,肝之疏泄,又赖胆气生发,此证胆气郁失于疏泄,脾阳虚失于运化,中焦壅塞、气运不通而见心下痞,正所谓“痞者,不通也”,气郁化热,热扰心神则见烦躁。方中柴胡苦平,入足少阳胆经,气味清升,升达胆气;桂枝甘辛温,最调木气,入肝胆而散遏抑。两者与黄芩相伍,一升胆气,一清胆热,使气达热清,凡有结气郁热,皆能散也。干姜辛热散寒,炙甘草味甘入脾,两者相伍温运脾阳。佐咸寒之牡蛎,降胆气而消痞。气郁化热,久之津液必有所伤,以天花粉生津补虚,使虚者滋,枯者润。方药配伍精当,无杂药掣肘,故能取效快捷。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