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生活 文章内容

左靖:物商高了,也就学会了怎么与自然相处,怎么与社会相处

发布时间:2021-09-28 19:34:24来源:IDEAT理想家

设计是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而存在?在资本逻辑主导消费主义热潮,设计的更新迭代愈加频繁,而环境危机迫在眉睫的当前,"设计"对自然、对社会究竟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

在日本设计活动家长冈贤明看来,“把‘设计’置于经济增长的光环之下的时代已经结束”,仅靠追逐物欲满足并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喜欢去二手店买东西的他发现了很多历经时间考验的设计,不过度雕琢,但经久耐用。于是,他将目光投向这些“不设计”的设计。

D&DEPARTMENT店铺选品

如今,自2000年“长效设计”理念被提出已过去20年,长冈贤明一直知行合一地进行着有力的倡导与探索。乡村建设者、《碧山》杂志书主编左靖在中国为“长效”理念架起了桥梁,建立D&DEPARTMENT黄山店,发掘本地长效设计产品的发掘,编撰系列出版物……在他看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消费观念的深刻变化,使得我们对长效设计理念的学习和践行尤为急迫。”

要实现我们独特的造物,就必须先取回澄澈的心灵。

——长冈贤明,设计活动家、D&DEPARTMENT代表

于是,《IDEAT理想家》惊喜地看到,今年夏天,“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2000-2020”在深圳华·美术馆落地,从发展脉络、地域文化、循环利用等多角度对长效设计议题呈现细致而扎实的普及,此外,还为观众提供了“长效”理念在中国实践的样本。

在展览落幕前,我们与策展人左靖展开了关于长效设计的对话。长路漫漫,这段对话只是起点。而我们相信,“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

▲“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2000-2020”展览现场,华·美术馆,2021年

长效设计着眼的是对当下社会所塑造的消费观念的“重塑”,使不负责任的生产与消费欲望重归理性,重归环保、诚实、克制、友善和可持续。

——左靖,策展人、乡村建设者、《碧山》杂志书主编

“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2000-2020”展览现场“d食味研究所”与“D&DEPARTMENT店铺”单元,华·美术馆,2021年

左靖

策展人,乡村建设者,《碧山》杂志书主编。安徽大学副教授。曾任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左靖曾在广东时代美术馆、南京博物院、马德里TomasyValiente艺术中心、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美术馆、智利当代美术馆和巴西圣保罗当代美术馆等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策划展览。

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思考如何进行这种“不设计”的设计,这样设计就可以变成一种创造力。

显然,“长效设计”中的“设计”是超越了狭义的“设计”范畴的,那么这种“设计”的背后究竟包含了哪些“动作”(Action)、哪些洞察与关怀?

“长效设计”一词,来源于当时还是平面设计师的长冈贤明对于“何为正确的设计”的思考,他认为,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和证明的设计就是“长效设计”。后来,他又把对“长效设计”的理解,延展到围绕物品的设计环境、设计物周边与上下游,包括长期制造、使用和贩售,以及产业,生活方式等等。

日本陶艺师安藤雅信在长冈贤明“另一种设计”展中有一段话:长冈贤明追求的是设计社会,追求在社会设计过程中转化的可持续发展构想,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思考如何进行这种“不设计”的设计,这样设计就可以变成一种创造力,为我们的社会做出贡献。当初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茅塞顿开,理解了什么是“长效设计”,以及它的真正价值所在。

engraft(意为“嫁接”)是一组由PLA(聚乳酸)制成的餐具,这种材料来源于甘蔗、玉米、木薯等植物,通过糖化、发酵等工艺合成,废弃后在工业堆肥条件下可完全生物降解。

本次在华·美术馆的长效设计展上有不少中国本土的设计品牌与机构,作为展览的策展人,可否与我们分享一下您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2018年10月,D&DEPARTMENT黄山店开业伊始,我就把寻访中国的“长效设计”产品作为日后的重要工作之一。因为立足黄山市,《d设计之旅·黄山》也是围绕黄山市展开,但遇到了不少困难。虽然严格依照“d设计之旅”编辑标准采编,但我们选定的不少dmark的提案遭到了日方的否决,而最终确定的案例,比如猪栏酒吧乡村客栈、碧山书局、工销社、狗窝酒吧等,都集中在碧山。这让我们非常苦恼。黄山市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非常丰厚,之所以遇到上述问题,要么归咎于当代设计在黄山有比较大的缺失,要么我们还不够努力,未能找到合适的内容提案。

D&DEPARTMENT店铺选品

碧山工销社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镇碧山村,原址为建于1964年的村供销社,2017年初改造为拥有出版、展览、零售、餐饮、住宿、驻村、手工艺体验等多项内容的综合文化空间,并包含有D&DEPARTMENT中国首家合作店。图片提供:左靖工作室

这次展览中国的部分,上述的工作是一个重点。其他的品牌和机构参展,严格来说,并没有完全按照日方关于“长效设计”的标准来进行遴选。我们的问题是,就我目力所及的大部分中国的产品,在商业转化上属于起步阶段,多数构想仍在概念范畴。我想借这个机会,把这些差距展示出来。即便如此,我觉得我的中国同事们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开创意义,也将对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产生着越来越多的影响。

▲“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2000-2020”展览现场之“d47MUSEUM-47人工艺展览”,华·美术馆,2021年

夏木织物是一个专注于手工织物的设计品牌,致力于以现代、独立、专注的精神,复兴浏阳夏布等传统手工织物。夏木与当地的纺纱、织布和染色工人紧密合作,通过融合现代创新和传统工艺,生产出高质量的有机产品。

扎根于地方;健康健壮且可持续;价值认同的伙伴;联结过去、现在和未来。

D&DEPARTMENT黄山店,图片提供:左靖工作室

资本逻辑主导的“设计”激发了无限膨胀的物欲,而尤其在中国“买买买”的消费浪潮中,一个真心爱护自然、关注可持续生活的人可能会感觉到一种无力感,不知道作为长期的倡导者与实践者,您是否有悲观的时候,您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

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大众的消费膨胀,这个可能是无法避免的。其实日本也经历过这个时期。日本作家三浦展写过一本书《第四消费时代》,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特点、消费形态和价值观,仔细分析了日本四个消费时代的特征。从现象上看,目前中国的阶段很像是处于日本第三消费时期(1973-1997)的尾声。

“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2000-2020”展览现场,华·美术馆,2021年

比如说“买买买”“消费升级”“自我实现”“奢侈品”“小众品牌”等等,成为这一时期消费的关键词。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的尾声,有一些日本设计师开始思考设计与消费的问题,比如长冈贤明、服部滋树等。我个人完全是受他们的感召,学习并思考他们的工作方法,和在中国践行的可能性。十多年的乡村工作,有太多的挫折,让我无法把悲观形于表面,反倒是觉得没有事情是白做的,也就一直这么做下去了。通过我们的一些实践,包括出版、展览、开设店铺,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了解“长效设计”,愿意去到小地方,尝试一种新的工作和生活,心里也是极大的安慰。

nazenaze取自独龙语nazenazebrao,意为“慢慢地织布”。2015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nazenaze独龙族”项目正式启动。kleeklee作为主要合作方参与到了前期调研、织女培训、设计升级、生产组织、推广销售等各个环节。项目希望放大当地女性的劳动价值,开发出更多集合民族特色与现代都市审美的独龙毯产品。项目所得收益全部返还于独龙族社区,用于当地社区的自我持续发展。

感觉要在中国推广长效设计,一部分困难在于,在繁杂的信息中,普通人对于什么是“好的、值得的产品”缺乏判断力,如何培养这种素养?

如何判断“好的、值得的产品”是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2000年,长冈贤明给何为长效设计定了十个标准,大概意思是:可以修理;价格合适;传递生产者想法;有爱的制作;功能简单实用;安全;不追求流行;认可理念并提供支持;具有环保意识;美的物品。

“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2000-2020”展览现场之“设计互联”单元,华·美术馆,2021年

《ddesigntravel》:体验长效设计之旅。用设计的眼光挖掘每片土地的历史性与独特性,编辑、打造全新的旅游服务。

到了2019年,长冈先生把上面的十个标准修改为四个:扎根于地方;健康健壮且可持续;价值认同的伙伴;联结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这个修改中,可以了解长冈先生对“长效设计”的看法有了一些变化,比如,更注重地方性和可持续性,更强调理念认同,以及历史地看待一件物品。以往我们可能并不太在意自己所使用的物品,其实,这是不对的。判断一个“好的、值得的产品”并不容易,不是不假思索地使用,不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而是需要思考,需要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物商”。物商高了,也就是学会了怎么与自然相处,怎么与社会相处

▲“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2000-2020”展览现场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采访、编辑:书韵

新媒体编辑:甜甜

图片提供:华·美术馆、左靖工作室

本文为《IDEAT理想家》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告知转载事宜,侵权必究。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