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在4种不同的父母身上,我看到孩子成长最大的底气

发布时间:2021-10-06 16:52:33来源:职场

作者:王耳朵

来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推荐:职场(ID:zhichangbianjibu)

Staffers

Staffers

01

1942,河北

那一年,22岁的少年马乘风,成了冀中骑兵团的通讯员。

他英勇善战,文武全才。

可他最不能理解的,是身为骑兵团团长的父亲,马仁兴。

他的父亲,是率领着3个连的老骑兵。

上阵杀敌,他出生入死,永远冲在最前面。

对胜利的信念,是这个战士最坚硬的铠甲。

可对儿子马乘风,他严厉至极。

从小到大,他几乎没有好好抱一抱儿子,陪儿子长大。

儿子当了骑兵,擅自骑了他心爱的战马,他会破口大骂。

儿子不慎负伤,他也会当着所有战士的面,大发脾气。

马乘风不服气地问父亲:“你是不是以为我怕死?”

直到1942年的那场大扫荡。

5万日军,带着飞机、坦克、装甲车,深入华北平原。

为的,是摧毁八路军在冀中的整个军区。

村野枪声四起,老百姓哭叫连天。

一次轰炸之后,村庄里,年幼的孩子寻找着已经死去的母亲。

村口外,高高悬挂着战士的尸体。

生死一线,马乘风这才明白,父亲不是以为他怕死,而是害怕他太不怕死。

征战十几年,父亲早已不顾生死,唯一的心愿,就是护儿子周全。

他也才明白,父亲不是不想好好抱抱他,而是有太多百姓要保护。

舍得这个小家,是因为还要替千千万万个小家负重前行。

这对父子的身后,其实是一段鲜少有人知道的历史。

1942年,日军在河北开始“五一大扫荡”,百姓流离失所。

他们所在的冀中骑兵团,是唯一受命在日军包围圈里战斗的八路军主力。

既要牵制敌人,又要掩护老百姓转移。

作战50多次,用马和刀生生杀开一条血路。

到最后突围转移之时,当初满编1200人的骑兵团,只剩不足400骑士。

这才知道,那个年代有这样的父母一辈:

他们严苛、强硬,有时只是出于无奈。

身后有人民要护,背后有家国要守,他们只能坚毅。

可他们,更教会我们一种信念:

国难当头,中华儿女,当有保家卫国的信仰,和一马当先的气概。

这信念,也在父子亲情的传递中,流淌进了下一代的骨血里。

马乘风眼里写满的,正是如父亲一般的坚毅。

Staffers

02

1969,内蒙古

那一年,生长在内蒙古戈壁滩上的一对兄妹,从来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做什么的。

当干烈的风刮过呼和浩特远郊,他们如这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常年弥漫的风沙中长大。

只是,孩子们心中有久久的疑惑:

为什么父母工作的地方,总是传来爆炸声?

为什么父母从来不谈及自己的工作,还时不时以加班为借口不回家?

年少的哥哥,曾不止一次地问爸爸。

而父亲只笑笑,指了指漫天的星星说:

“爸爸是个诗人,我的工作,就是在天上写诗。”

那听起来浪漫的回答,背后其实是特殊年代,一群科学家不为人知的艰辛。

这位父亲,是“长征一号”火箭工程师。

那在孩子看来遥远的一次次爆炸,是他每天试验火箭时,发生的近在咫尺的事故。

母亲的工作,是更危险的“火药雕刻师”。

固体火箭燃料,易燃易爆,对人体有极强的毒性。

但制造时,需等浇筑的燃料固化后,用雕刻刀把多余的燃料剃掉。

为了精确控制火箭推力,雕刻师的误差,不能超过0.2毫米。

一旦刀具与其他金属物体摩擦产生高温、火花,固体燃料还会立刻爆炸。

他们,真正是在刀尖上起舞。

而刀尖下,是翻滚着烈焰的万丈深渊。

这是一个普通航天之家的故事。

也是那个年代,无数家庭的真实故事。

那些年,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

靠的就是无数像这对父母一样的年轻人,从全国各地的大城市,来到呼和浩特远郊的隐蔽基地。

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吃着窝窝头,睡着漏水的茅屋。

一扎根,就是一辈子。

他们贡献了时间,牺牲了对家人的陪伴。

稍有不慎,失去的可能是生命。

当今天,神舟12号顺利返航,也许很多人不会留意到,这些为航天事业隐姓埋名奋斗了几十年的父母一辈们。

他们用短暂的青春、宝贵的生命,换来如今强大的光景。

这才知道,那个年代有这样的父母一辈:

他们用“谎言”,守护着祖国的航天事业,也保护着孩子的童年。

可他们,更教会了我们更重要的精神:

为了更伟大的事业,哪怕一穷二白,也没有人会放弃。

哪怕体会着不为外人道的艰辛,也遥望星空,守着足下的土地。

中国人的蓝天梦,就在这样的精神中,一代代传承和接续。

Staffers

03

1978,上海

那一年,在男孩冬冬的眼里,父亲赵平洋总是有很多“不靠谱”的想法。

他总是告诉别人,这个世界,以后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黄浦江上,会架起大桥。

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电话。

起初,没有人相信他。

赵平洋工作的药厂,有一批药酒滞销。

他竟冒出了一个从没有人想过的主意:拍电视广告。

这个今天看来再寻常不过的东西,在那个年代,却没有先例。

而且从拍到播,每个环节都要打通,处处都是难题。

可赵平洋偏不放弃:

“以前没有的东西,以后难道不会有吗?”

他求导演、请演员,既要瞒着老婆,还要搞定难缠的邻居......

赵晓冬不理解父亲的奔波费劲,父亲却告诉他:

只有做第一只敢下水的鸭子,才能先尝到春江水暖的滋味。

事实证明,生活真的会奖励勇敢的“鸭子”。

赵平洋拍出了中国大陆第一支电视广告。

那正是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的一则长约1分35秒的广告。

从那之后,“广告”这个词,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走上了时代的C位,为后代带来了惊涛骇浪般的思想巨变。

这才知道,那个年代有这样的父母一辈:

他们不断试错,是在为儿孙未来的富足生活努力。

而他们,也教会我们最重要的勇气:

改革浪潮中,只有敢求新求变、敢吃苦奋斗的人,才能激起漂亮的水花。

任何时候,敢为人先、越挫越勇的人,才能创造生活的奇迹。

Staffers

04

2021年,北京

这一年,还在读小学的男孩小小,却早已是个老道的科技迷。

他能把牛顿定律背得滚瓜烂熟。

房间里,全是零件、模型,宛如一个小型科学实验室。

在其他同学仍懵懵懂懂的时候,他就能独立制作出飞行器。

而一切,都得益于他曾身为科学家的父亲。

还有一个从2050年回来的机器人,“邢一浩”。

这个双下巴、大肚腩,看起来很不像机器人的AI,误打误撞,成了男孩小小的“临时父亲”。

陪他参加学校的亲子活动,在小小被同学取笑时为他撑腰。

更重要的,是不断鼓励孩子不放弃,为了科学的梦想坚持努力。

总是感慨,为什么如今新一代的孩子,比我们有强太多的科技思维。

年纪轻轻的小学生,个个会编程、C语言,参加各种科技大赛。

科技创新的赛道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年轻的身影:

前年,刚过完8岁生日的Vita君,被苹果总裁库克点名赞扬。

其实他早就是B站知名编程类Up主,关于swift条形代码的一条视频播放量高达55万次。

还有1996年出生的曹原,早已在“石墨烯”领域崭露头角。

21岁,他和团队成功实现的石墨烯“超导电实验”,破解了困扰世界物理界107年的难题。

其实,少年的成功,来自父母的支持和鼓励。

Vita君和曹原的父亲,都如“邢一浩”一样,不断用引导,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曹原父亲还为儿子亲手打造了一个小型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器材一应俱全。

这才明白,如今的父母一辈,正奋力托举着,让孩子享受时代的福利。

一代代中国人,钻研、创造,才有了今天生活方方面面的便捷,有了科技强大的生产力,让孩子们耳濡目染。

而当科技的接力棒传到新一代的手中,他们必将创造出更精彩的未来。

Staffers

05

这4个故事,就是即将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4个让人感动的片段。

这几年,抢着在首映点看“国庆三部曲”系列电影,成了国庆节的必备节目。

2019年,看“祖国”;2020年,看“家乡”。

今年,在《我和我的父辈》,我看到了一幅父母一辈绘成的浩瀚群像。

吴京从多年前的“战狼”,到《乘风》里的“战马”,把我们拉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看到出生入死的父母一辈,是如何保家卫国,铁骨铮铮。

章子怡执导的《诗》,有大国利器,更有小家温情。

才明白那个筚路蓝缕的年代,父母一辈是如何埋头苦干。

徐峥自导自演了《鸭先知》,把中国大陆第一支电视广告的诞生史搬上荧幕。

原来在改革浪潮中,那些抓住机遇、白手起家的父母一辈,改变的,是一个时代。

沈腾、马丽更是在《少年行》中再次合体。

爆笑背后又发现,如今的孩子正站在父母一辈的肩膀上,才得以看见更大的世界。

4个故事各有特色:热血的,诗意的、创新的、幽默的。

4个家庭也各不相同:不同时代,不同父母,怀揣着不同的使命。

可我分明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我们父母一辈的缩影。

从战争到航天,从发展经济到科技创新,父母那辈人,其实吃过我们不曾想象的苦。

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燃烧过青春,激荡过岁月。

可对孩子,他们永远有无限的柔情,全部的付出。

我们才得以在他们开创的美好时代里,尝到他们未曾尝过的甜。

父母的终点,才是孩子的起点。

其实小到家,大到国,不都在进行一场又一场奋斗的接力赛吗?

无数小家的奉献,无数父母的艰辛,编织起来,就成了一个国家的历史。

每一代人不断的匍匐前进,才连接起了如今这样一个盛世。

前人的心血在后人的生活中得以延续,后人的理想在前人的托举中得以腾飞。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心潮澎湃?

《我和我的父辈》,大概是国庆节唯一一部适合全家人一起观看的电影。

毕竟,它延续了《祖国》《家乡》的品质,值得期待。

而它也是一次奇妙的机会。

让我们能看看我们未曾经历过的时代,听听爸妈年轻时的故事。

在笑与泪中、从父母一辈的奋斗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

相信每一代人,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身上的价值与使命。

Staffers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往期精选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帮助职场中的你从聪明走向成功

版权声明:部分图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职场”所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729116156@qq.com微信:lailai950517

我认真把你的每一个在看都当成了喜欢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职场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