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汽车 文章内容

1000公里续航来了,Lucid Air真的是特斯拉最强挑战者吗?

发布时间:2021-10-06 13:51:36来源:踢车帮

踢车帮

只为爱车的你!

导读

被誉为特斯拉最强挑战者的Lucid旗下第一款量产车型LucidAir最近喜提EPA续航520英里(837公里)认证,成为世界上续航最长的量产电动车。如果换算成NEDC标准,毫无疑问,1000公里级别。

那么问题来了,1000公里,还有理由阻止你拥抱电动化吗?

LucidAir:特斯拉最强挑战者

Lucid的发展规划与特斯拉相似,作为首款车型的LucidAir与ModelS针尖对麦芒。车身尺寸4975*1939*1410mm,轴距2960mm,标准的C级车。

目前发售,也是最初交付的是最高配的AirDreamEdition,分为两种版型,长续航版和性能版,前者便是此次达成EPA续航520英里(837km)的款型,双电机四驱,峰值功率933马力,0-60mph(0-96km/h)加速时间2.7秒。

而性能版的双电机总功率提高到1111马力,0-60mph加速时间2.5秒,0-400m加速时间9.9秒。续航里程471英里(758km)。

以上续航数据都是采用19英寸长续航轮毂达成的,如果选择21英寸高性能轮毂的话,续航分别会降低至481英里(774km)和451英里(726km)。但这个水平也已经遥遥领先于所有竞品。

详细里程数据参见下图:

注意,LucidAir的续航成绩采用的是美国EPA的测试标准,比NEDC、WLTC、CLTC等国内常用工况更为严苛,测出来的续航也更接近实际使用续航。与国标工况法的换算可以参考Model3标准续航版,NEDC445km,EPA381km,EPA续航里程是NEDC续航里程的85折左右。

如此换算一下,LucidAir的NEDC续航可以达到985km,那些说电动车续航达到1000km就买的可以站出来了。

在这两个限量520辆的创始版定价均为169000美元,在早一年前的计划中,该车应该在今年年初交付,而现在,将于10月交付。

价格稍低的高阶车型,售价139000美元的LucidAirGrandTouring预计明年一季度开始交付,该款型可以提供800马力和516英里的续航表现。

再往下还有Touring和Pure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交付时间会更晚一些,动力分别是620马力双电机四驱和480马力单电机后驱(可选四驱),续航均为406英里(654km),仍然优于ModelS长续航版本的402英里。售价分别为95000美元和77400美元(还能享受7500美元财政补贴),入门价更低,选择面比ModelS更广。

高达300kW的充电功率正好凌驾于特斯拉V3超充之上,可以实现20分钟补能300英里续航。车载充电机的功率也达到了19.2kW,略高于ModelS/X的18.5kW,同样支持反向供电。

此外,就是更加符合传统审美的豪华内装了。全玻璃车顶,一块34英寸5K仪表屏,还有斜立在中控区域的竖向控制大屏,奢适的后排体验以及大量豪华的材料,LucidAir并没有走特斯拉的极简风,而是采用了更加复合传统豪华审美的内装。

可是,毕竟这是2016年便初具雏形的一款车,只是受限于资金问题,一直难产至今,当时的全面领先,到今天已经略有不足。只是Lucid团队做出了取舍,仍然保留了高续航这一核心卖点。在特斯拉不打算推出Plaid+的当下,Lucid的续航优势是独一无二的。

以上是LucidAir强于特斯拉ModelS的点,而接下去则是它的劣势所在,

第一,性能。在特斯拉ModelSPlaid诞生之后,LucidAir就不能够说自己全面吊打ModelS了,虽然功率更大,但加速成绩略逊2.1秒的Plaid一筹,最高车速也比不上Plaid。LucidAir最高车速270km/h,而Plaid则有322km/h。

LucidAir风阻系数为0.21,如果当初没跳票,那么它也可以当一会儿世界第一。

第二,辅助驾驶能力。Lucid的自动驾驶路线与特斯拉不同,走的是多传感器融合而非纯视觉方案,搭载了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超声波雷达在内的32个各式传感器。硬件阵容很豪华。

辅助驾驶是一项严重依赖于数据量的技术,在这方面,一直受困于资金不足的Lucid最大的敌人就是时间。

第三,补能体系还是空白。虽然LucidAir车辆支持300kW快充,但目前Lucid尚未搭建补能体系与特斯拉遍布世界的超充体系相比,用到300kW快充的机会相当少。

实现强大产品力的技术基础

LucidAir能够被寄予厚望,离不开它的一些独门技艺。

不得不提的就是Lucid的电机。它应该是当前量产车中最强的电机,峰值功率在可以达到493kW,峰值转速也达到了和特斯拉相同的20000rpm。

同时这台电机还具有极小的体积和重量。配合上减速器和控制器的三合一总成的净重仅为74kg,达到了6.66kW/kg,要知道,DOE给电机能量密度设定的目标值是在2025年达到5.7kW/kg。

与竞品的对比就更加明显了

而高达30kW/L的体积比功率密度则使LucidAir具有量产车中最大的前备厢,容积202L。而后轴则可以布置两台电机,从而在概念车中形成前一后二三电机驱动系统,总功率达到1800马力。

可因为电池的输出功率达不到,没能在量产版中实现。

Lucid的电池总容量120kWh,可用容量113kWh。此款电池由Lucid的技术部门Atieva(也是LucidMotors以前的名字)开发。而这个Atieva有多厉害,说一条就够了,它是FormulaE第三代赛车(-2022年)的电池供应商。

LucidAir拥有量产车中最大容量的电池,但这并不是其达成长续航的唯一因素。

电机控制器应用了碳化硅MOSFET,这个我们熟悉,最新的控制器都会用这项技术,可以提高效率。

电机采用了“独特的高压连续波绕组”,说人话就是扁线绕组,但区别于一般扁线的Hairpin绕法,它用的是连续绕法,没有焊点绕组端部高度更低,可以降低电机的体积与重量。

以及一套完全集成在电机内部的行星齿轮结构的减速器和差速器,尺寸更小。三合一电驱每一组成部分都有最新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损失,提高体积和质量功率密度。

当然更关键的还是900V高压系统,更高的电压平台可以减少大电流的内阻损耗,减少线材直径从而缩小体积降低重量,而缺点就是贵、稀少。目前行业配套能力基本还是以400V为主,800V平台在量产车中也就保时捷Taycan所在的J1平台用上了。

根据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者的实测数据,LucidAir的测试能耗大约是136Wh/km,而同等情况下,ModelS为156Wh/km。

为了保证900V系统的充电通用性,LucidAir还搭载了一套DCDC升压器,从而使其能够在各种较低电压的充电桩上取电。

得益于车辆采用的LEAP电动架构,在布置了如此众多电池的同时,Lucid还能够采取类似Taycan那样挖空后排脚坑的方式来保证后排乘客的坐姿与腿部空间。

LucidAir的宣传图:E级尺寸,S级空间

Lucid的发展历程

如之前技术环节提到的,Lucid的前身名为Atieva,成立很早。由特斯拉电池系统研发领域的创始董事之一,华人谢家鹏于2009年创立。最初的定位是一家致力于研究、开发和生产电动汽车核心动力系统(如电池系统以及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供应商。

但是Atieva的业务发展并不顺利,为了寻找更多商机,2010年,Atieva还在上海成立了捷源绿能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随着特斯拉ModelS的总工程师PeterRawlinson的加盟,Atieva开始谋求转型,开发电动整车。

2014年,北汽和乐视参与AtievaC轮融资,成为第一和第二大股东,Atieva一度被认为将为北汽打造一款高端电动车。时任北汽董事长的徐和谊还在同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高调宣称,“我们明年年底推出超过特斯拉ModelS的产品。”

当然,现在的北汽高端新能源品牌是极狐,2016年初,北汽集团将所持Lucid股份转让给了乐视,贾老板在Lucid持股比例一度达到40%。

2016年10月,Atieva宣布更名LucidMotors,LucidAir也是在那时候有了雏形。在当时,LucidAir的设计理念和性能设定都是超前的。

这是当年概念车的内外设计

这是量产版的内外设计

只是看到乐视,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事黄了。LucidMotors原定2018年推出量产车的计划也随之泡汤。

直到2018年9月,沙特阿拉伯主权基金“公共投资基金”投资LucidMotors超10亿美元。Lucid的造车计划才重新走上正规,开始筹划建厂事宜,LucidAir也随之提高了技术标准。比如900V高电压平台,400kW永磁同步电机都是那时候立的项。

两年后的2020年9月10日,LucidMotors旗下首款豪华纯电动轿车Air正式亮相,工厂建设也步入正轨,此时,LucidAir还是计划在2021年第二季度交付。

只是LucidAir还是跳票了,有分析认为是车辆的碰撞测试尚未完成,也有说是为了获得一个一鸣惊人的EPA续航里程认证而推迟。

只是这并没有影响到Lucid的上市步伐。今年7月23日,LucidMotors通过与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ChurchillCapitalCorpIV合并,完成了在纳斯达克的上市。

*SPAC是一种只有现金,没有实体产业的上市公司,类似于基金。其成立目的就是为了寻找一家有潜力的公司,与其合并。因为SPAC公司本身已经是上市公司,合并之后,目标公司也自动登陆纳斯达克。被选择的目标公司可以获得SPAC公司账上的现金以及上市时的融资,解决缺钱问题,而SPAC的投资人则获得一部分目标公司的股权。

可以看到,Lucid一直是在缺钱的状态下发展,而随着SPAC上市,Lucid账上终于多了44亿美金(包括SPAC公司账上的21亿,以及上市融资的25亿美元,扣除一部分手续费),能够有力地推动包括工厂、零售体系的发展。

LucidAir在9月29日已经投入量产,首批将在10月交付。这一利好消息直接让Lucid的股价大涨9%。而Lucid的第二款车型,一辆中大型豪华SUVGravity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进一步,Lucid也沿着特斯拉的路线开始规划完整的电动车应用生态链。特斯拉有从PowerWall家庭储能,SolarRoof太阳能发电屋顶再到Megapack和Powerpack这些大型储能电池,在商用能源和公共领域改变为世界提供能源的方式。

Lucid同样规划了太阳能发电与家庭和商用/大规模储能系统。

含“特”量极高的高管队伍

Lucid能够被称为特斯拉最强挑战者也离不开它含特量极高的高管队伍。

这张图是Lucid的高管团队,可以看到,阵容履历十分豪华。

CEO兼CTOPeterRawlinson不必多说,前特斯拉工程副总裁和ModelS首席工程师,虽然马斯克只认为他对只对车身/底盘有贡献,但这番评论中究竟有多少是因为两者的意见分歧还说不准。不可否认,他是Lucid的核心人物,在他领导下的LucidAir也是取向截然不同于ModelS的一款车型。

产品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工程师EricBach,前特斯拉工程总监,负责ModelS/X/3多项工程职能包括内饰,安全,座椅和工艺。

PeterHochholdinger,Lucid的制造副总裁,尤其值得一提,因为在加入Lucid之前,他是TeslaMotors的生产副总裁,时限为2016年5月-2019年7月。还记得那段时间吗?特斯拉Model3的产能地狱,连马斯克都要到生产线上扭螺丝。这么一段经验,对于Lucid的量产工作尤为宝贵。

PeterHasenkamp,Lucid的供应链副总裁,又一个Peter,马斯克和Peter犯冲吗?作为前特斯拉车辆系统采购总监。他经历的是特斯拉ModelS诞生的那一段时间。正是一个新生品牌建立自己供应链体系的核心时间段。

NicolasMinbiole,全球质量副总裁。他在特斯拉呆了1年出头,为特斯拉建立了全面的质量流程,也领导了ModelS成为美国《消费者报告》最高评分车型。——也许是他的离开导致Model3的质量下滑?也许吧。

JonathanButler,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之前在特斯拉做了8年副总法律顾问。

DoreenAllen,高级销售总监,前特斯拉北美销售运营总监。

都说LucidAir是特斯拉真正的对手,但Lucid真的需要和特斯拉争个高低吗?

之前文章都在介绍Lucid为何能够称为特斯拉的最强挑战者,但让我们换一个角度,便能够发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与其唱衰特斯拉,不如哀悼燃油车的迟暮。LucidAir一开始便将竞争对手设定为S级,只是走了与ModelS极简科技不同的另一条路:更接近传统豪华理念的电动变革。

特斯拉以十分之一的价格实现千万超跑的性能,Lucid则以超越燃油车的续航能力,更加普世的豪华内装向传统豪华车亮剑。

尤其是结合马斯克在2018年一次采访中的发言:特斯拉的全部意义在于加速纯电动汽车的问世。我们希望发展可持续交通,帮助改善环境。如果有人制造了比特斯拉更好的电动汽车,而且比我们好得多,导致我们卖不掉汽车,最终破产,我仍然会认为这对这个世界来说是一件好事。

不由让人怀疑,特斯拉大方取消同样续航500英里的Plaid+究竟是因为技术所限还是默契自在不言中。

撰文丨Route64

版式丨刘剑星

点击“在看”,开启爱车一天▼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