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养生 文章内容

今秋最易被忽视而又最可怕的就是:你的阳气正被这个东西慢慢耗尽!你却毫不自知……

发布时间:2021-10-25 09:40:45来源:素问轩

大家好,我是米医生

2021辛丑年

5月7日入夏

10月16日入秋

历经整整162天

近5个半月的漫长夏天

冷气终于登录上海了

这几天上海挺冷的

相信不少人

已经把秋装洗洗晒晒拿出来了

但只要稍微留意下

入秋后的天气预报

就会发现——可能不对

秋装好像没机会穿了。。。

30多度的国庆节还历历在目

一转眼气温就暴跌10度

除了降温不说

上周二到四还连着下雨

图源网络,侵权则删

冷到让人恍惚间有点怀疑

……是不是冬天要来了?

而且不仅是上海

今年全国多地

冷空气活动都很频繁

像北京,10月17日

直接起霜了

最低气温跌破0℃

而往年跌破0℃的时间

一般都在11月8日

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市

最低气温已经达到-15℃

多条河流开始进入流冰期

图源网络,侵权则删

在冷空气的影响下

不光人开始乱穿衣

连花都开始有点错乱

应该8月遍地

开的桂花现在开了

图源网络,侵权则删

应该春季盛开的樱花

竟然反季开了

图源网络,侵权则删

除了樱花

提早开放的还有梅花

开的还是梅花季里

最后才登场的红梅品种

图源网络,侵权则删

我一直说:

气候的反常往往没有好事

在中医理论中

四季都有它的特性

春负责生,夏负责长

秋负责收,冬负责藏

天气寒热不定

季节时长提前或延期

人体阴阳平衡就会打乱

这时候外邪很容易进入身体

尤其孩子老人

本身抵抗力较弱

防御外邪的能力较弱

就更加容易病倒

1、没有秋天的冬天,我们身体会缺什么?

从四季来分

秋天了

天地之气开始收敛

自然界的阳热之气

开始下沉到地底下潜藏

动物得以藏于地下渡过寒冬

对应在人身上也是一样的

秋天了

人的阳气开始收敛

阳气从肌表向体内潜藏

保护温暖五脏六腑

正常一年四季里

我们有三个月的时间

去完成这个收敛的过程

但是今年秋天

大家都看到了---太短了

留给收敛的时间

完全不够

这就意味着

浮于体表的阳气

始终往体外跑

留给五脏六腑的

只有一片阴寒

体表偏热,脏腑偏寒

阳虚的人体内更寒

阴虚的人体表更热

就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时候不止感冒咳嗽、腹泻

腹胀要找上门

心梗、脑梗、关节炎更是来势汹汹

2、为防内寒加剧,忌生冷寒凉

过于短暂的秋天

带来的不仅是气温寒冷

还常伴随着时不时的雨水

湿气较重

再从中医的五运六气来看

下半年太阳寒水在泉

金生水,金寒水冷

要谨防湿冷

中医认为人体如果被外湿侵袭

外湿也会阻碍脾的运化

导致人体湿气加重

如果本来就脾肾阳气不足之人

就更会容易受到外湿的侵袭

这个时候饮食要忌生冷寒凉

以免损伤脾胃的阳气

导致寒湿内生

同时可以吃一点健脾祛湿的食物

像炒白扁豆,山药,炒薏苡仁

还有做菜的时候

可以适当放一些升阳的

葱、姜、蒜

它们既可以疏散风寒

又可抑杀病菌

同时热汤,热粥也是不可缺少的

利小便的同时也可以微微发汗

促进湿气从体表散发

3,适度吃酸,帮助收敛

引用孙思邈的话说:

“秋少辛增酸”

酸味不仅可以生津、止咳、敛阴

还能给阳气收回体内添一把力

起到敛阳又生津的效果

如果你平常一到秋冬

脾胃容易受寒

腹泻、拉肚子的

可以试着吃点酸味的药食

如五味子、乌梅、熟地等

帮助收敛

同时再喝点小红茶

帮助抵御寒风外邪

补充气血

好了,再一次提醒大家

今秋短暂,气候多变

似川剧变脸,瞬息万变

昨天国家气候中心

还发布了一条重要消息

称预计今年冬季会形成一次

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图源人民日报公众号,侵权则删

so,千万别掉以轻心

忌生冷,多吃酸

注意保暖防风

对付多变天气

全靠防患于未然

切记切记

别再熬夜伤身体,

一杯小红添元气~

素问新品小红元气茶上架

-买2盒赠1盒-

活动仅剩今日最后一天!

长按右下二维码即可购买

数量有限,早拍早发!!

=推荐阅读=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