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财经 文章内容

全面通胀,即将来袭!

发布时间:2021-10-28 13:41:48来源:Liya妈妈是宝藏

大家好,我是想带你科学搞钱的Liya。

今天去接姐姐放学,回家路上按照刘老师要求,带了瓶耗油,顺手再给姑娘们买了点零食。

买单那一瞬,我以为收银员多收了我的钱。

以前7块6一瓶的耗油居然涨到了8块5!涨了整整12%。

差不多的东西,以前30块能出来的超市,今天竟被收割了快40块!!

现在通胀都这么严重了么?

今天拉来了我的好朋友二姐,就来跟大家聊聊,通胀的问题。

大家好,我是二姐,一个每天捶你起来赚钱的女人。

大家都知道,当前全球资本市场的主心骨是美联储。

本来前几个月,美国的就业数据已经接近美联储收水的目标。

在今年11月的FOMC会议上,就该正式讨论缩减QE的问题。

但当9月份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一公布,直接令所有人大跌眼镜。

当然啦,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大洋彼岸的我们也并不好过。

因为消费复苏不及预期,通胀都被堵在上游无法传导。

煤价上涨让火电企业叫苦不迭,买不起煤,发不起电。

搞得国常会没办法,只得允许各地工商业用电电价上浮10%-15%。

高耗能产业的用电,还要全面市场化,不设涨幅限制。

通胀的大包袱,这下被甩给了中游制造业,实业再次背锅。

为了保证冬季供暖,连各地停产整顿的煤矿都要全部重启。

相信这段时间,大家对这段时间发生的种种都感到相当迷惑。

但有句诗说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不如把时钟拨回1970年,看看上一次全球大滞涨是如何演绎的。

或许历史的车轱辘印中,就有我们想要找到的答案。

在70年代前后,美国经历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两次石油危机爆发。

一共3轮,为期近20年的“滞涨”循环。

其本质原因,来源于吃完二战红利后,自身经济发展潜力的降低。

政府投资大搞基建,刺激经济发展的老路逐渐失效。

生产力没有大幅提升,干啥都是在瞎忙活,所以就“滞涨”了。

那么在这期间,美国的股市表现又如何呢?

如果只看价格,标普500指数在这20年中几乎没涨。

全市场估值,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在下跌。

股市投资的收益来源,基本来自于大幅提升的股息率。

如果我们将这段时间内,美股的表现划分为两个阶段。

在1972年以前,美国经济初见颓势,通胀温和上行。

此时,美联储尚可以通过加息、提高准备金等手段控制通胀。

但到了1972年以后,就跟现在的情况类似。

美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才是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即便通胀节节攀升,美联储也不敢放开手脚抑制通胀。

往往只能通过:

先通胀--再加息--加息幅度不及物价涨幅--CPI和利率交替上涨

这种追着孩子擦屁股的方式,来“温和”的抑制通胀。

可想而知,这种抑制手段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保证就业稳定和经济的增长,每当通胀得到遏制后,美联储很快就会重新放水,刺激经济。

久而久之,华尔街的鬣狗们也都懂了美联储的套路。

人人心里都清楚,美联储的枪里并没有子弹,不会再因为加息这点小事儿大惊小怪。

所以在1974年之后,美国股市竟然走出了一轮“滞涨牛”。

但是呢,这个“滞涨牛”和我们认识中的牛市并不一样。

因为市场估值,在加息组合拳的压制下上不去。

业绩,变成了推动股价上涨的核心动力。

在1960-80年期间,美股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业绩驱动”风格。

如果从GICS一级行业的表现来看:

周期、公用事业、金融股是“滞涨”牛的绝对主力。

必选消费和医药行业紧随其后,长期发挥稳定。

科技和可选消费行业,对估值敏感,在滞涨中表现最差。

形成这种市场格局的原因,也非常的好理解。

当经济进入滞涨状态,市场只需要关注通胀和利率两个因素。

通胀高涨时,最靠近通胀来源的能源、商品的企业赚的盆满钵满。

通胀上行,投资回报率下行的环境中,跑赢通胀的需求大大增加。

资金因此也开始向多元金融、银行、保险行业去集中。

总得来说,谁的盈利最能抗通胀,谁的股价表现就越好。

而在长滞涨周期中,还会有一段短暂的时间。

因为通胀回落,政府开始放水刺激经济,让下游消费企业得以喘息。

而从更长的视角来看,正是这次滞涨,和两次石油危机。

开始让美国痛定思痛,抛弃高能耗、高污染为特征的传统产业。

开始大力扶持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等低能耗,技术密集型产业。

为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引领的全球信息技术革命埋下伏笔。

以史为鉴,在“滞涨”的宏观环境下。

驱动企业股价上行的核心因素将是盈利,而非估值。

因此,能源、材料、化工有色等行业的高景气周期。

接下来的持续时间,可能会比我们想象的长上许多。

尤其是以锂资源、锂化工为首的高景气周期行业。

而在名义利率,开始逐步上行的阶段。

以财富管理业务为主的金融行业,也会有一段好日子可过。

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未来全世界走出这一“涨”的核心。

并非疫情后大宗商品的供给放开,而是新型能源系统的完善。

即便在很长时间内,发展新能源系统,减少不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但想要长久的摆脱“滞涨”循环,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的方法。

唯有勒紧裤腰带,顶着高通胀熬过这几年。

而从短期的视角来看,当前国内的经济周期。

正处于长滞涨周期后,那个短暂的衰退-通胀回落周期。

连续几个月下滑的消费,出口数据也能够应征这一点。

如果你想赌央妈的枪里没有子弹,相信接下来官家会降准刺激经济。

言尽于此,希望大家好好把握接下来的机会。

广阔天地,大有所为~

就酱。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