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育儿 文章内容

河南13岁女孩喝下百草枯,父女对话细节曝光:每个跟父母不亲的孩子,都至少绝望过3次

发布时间:2021-10-29 15:31:45来源:知音

最近,河南13岁女孩喝下百草枯事件,引发全网关注。

细细探究,真是令人揪心!

国庆放假第一天,她在家服下剧毒,拍了照片发给同学。

同学意识到不对劲,第一时间打电话告知班主任,这才辗转通知了爸爸。

事发突然,女孩父母一下子懵了:怎么乖巧懂事的女儿,会突然想不开?

有人说是和同学闹不愉快,有人说是父母逼她下地干农活她才以死相逼,真实的原因,没人说得清。

比起追究服毒动机,大家更担心的是女孩的安危。

百草枯,可是出了名的无药可救的剧毒,5-15ml即可致死。

如今,经过了几天的抢救,女孩病情突然急转直下,肺部一小时一变,只剩下一丁点是正常的了。

肾功能也出现衰竭,主治医生表示没有特效药,女孩已经出院返回家乡进行保守治疗。

究竟女孩喝了多少量,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爸爸问她时,为了让她讲出实情,特地说“我不打你,你给我说吧”。

估计怕被骂,她说自己只喝了一小口。

事实上,这一口有20ml。

虽不知父母平时的教养方式,但从新闻报道的对话细节里,能看出爸爸打过她。

生死关头,女孩仍不敢说实话,试图隐瞒淡化整件事,可见,她对家人有多害怕和不信任。

有人说:“父母的教育,就是用不可替代的亲情去关心孩子、陪伴孩子成长。”

可现实却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宁可独自服“毒”,也不愿亲近父母。

01

zhiyin

为什么孩子和你不亲?

因为你从没真正在意他的感受

前不久,深圳26岁的林先生上了热搜,故事跟一个哨子有关。

20年前,6岁的他误吞了一个小哨子,因为怕受责骂,他不敢主动跟父母讲。

即便多年来,他肺炎反复,被折磨得痛苦难耐,也只敢悄悄独自去医院做检查,继续隐瞒。

直到8月份肺炎复发,咳得不行,他才做了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哨子并手术取了出来。

实在难以想象!

明明一句“我不小心吞了哨子”就能解决的事,但巨大的恐惧,逼得他宁可忍受20年的疼痛折磨,也开不了向父母求助的口。

明明应该是最亲的家人,为什么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博主@李知了曾说过一段话:

“希望父母们能知道——

小孩报喜不报忧可能不是因为太独。

而是他觉得,无法跟你分享负面情绪,或者很久以前他分享过,但被你否定了。”

评论区里的孩子们的心声,更令人痛心:

“不说,主要是反正也不会安慰我,还会被嫌弃,又怕把事情搞得更麻烦。”

“分享负面情绪的话,父母会把它扩大化,再加倍返还给我。别了吧,太累,不想说。”

“从来接不住我的情绪,那我还不如不说,说了理解不了更下头。”

“把所有责任都归于我身上,数落一遍。”

其中有个孩子,因班里学生会的事情太多,搞得情绪有点崩溃。

鼓起勇气打电话跟妈妈哭诉,可电话里传来的却是妈妈那句“怎么别人不哭就你哭”。

虽然事后妈妈解释,自己是想问问别人有没有好的解压方法。

但那句充满指责意味的话,早已刺痛了他,让他彻底闭上想要诉说的嘴巴。

心理学家许添盛讲过这样一句话:

“一切‘问题’都根源于,父母用控制代替尊重,用命令代替启发,用怀疑代替信任,让孩子的生命找不到出路,找不到爱。”

不是父母不爱孩子,而是这份“爱”,根本满足不了孩子的情感缺失。

他们渴望安慰和鼓励,可父母却只会指责和否定。

父母从没在乎过孩子的感受,于是他们不得不学会隐藏自己,假装自己很好,假装自己不需要父母的关心。

02

zhiyin

所有的失望

都是一点一滴累积的

2018年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家庭亲子关系的沟通情况令人堪忧。

近五分之一的家长,从不或几乎不花时间陪孩子谈心、不问孩子学校或班级发生的事情、不和孩子讨论身边发生的事情。

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家长,和孩子没有什么共同话题。

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或许是忙碌、疲乏,父母没时间关注孩子除学习以外的事情。

但孩子的成长,除了学习、物质之外,还需要和父母之间的情感连接。

孩子和你说朋友,你却盯着他的成绩;孩子和你说足球,你却批判他的对错。

孩子的喜怒哀乐,父母视而不见;孩子的真心分享,也变成了父母趁机教育的机会。

一次,两次,三次......

孩子得不到想要的反馈,就会产生强烈的失望感。

当失望不断累积,最终孩子会彻底关闭心门,父母想再走进去,不可能了。

纪录片《镜子》中,张钊是一名准高考生,可在学习最关键的冲刺阶段,他却谈恋爱,辍学4个月。

好端端的他,突然变成这样,父母想不透,只能把矛头全都指向“早恋”。

可张钊的讲述,却是另一个版本:

他不是不想学,而是学习上的痛苦,让他无法适从。

听到这,父亲一脸不屑,认为他就是找借口,甚至还怀疑他撒谎骗咨询师。

甚至还觉得他口口声声说的“要跳楼”,只是吓唬别人而已,不会真的去做。

就这样,压力无处释放,还被父母不断否定、嘲讽。

内心满是失望的他,只能靠叛逆、反抗来宣泄不满。

两代人,成为水火不容的仇人。

就算父母最后意识到教育上的问题,向他真心“悔过”,可为时已晚。

心早已封闭起来的张钊,看到的依旧是父母的逼迫和控制,他认定自己和父母沟通不了。

最悲惨的亲子关系,莫过于——

孩子最需要情感回应时,父母根本意识不到,还不断用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

等父母想和孩子修复关系,孩子却已经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剩下的只有拒绝和远离。

这种极具破坏性的教育,就像是配错药一样,一次弄错了,想要补救,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

03

zhiyin

看见和信任

是孩子主动沟通的起点

为人父母这么多年,愈发觉得和孩子的信任关系,远胜一切。

以前总觉得孩子小,自己做什么他都无所谓。

即便在孩子提问题时,用“我很忙”“等一下”来敷衍、忽略也没关系;在孩子主动寻求帮助时,不断地指责和打击,他也不会真的在意。

我们却忘了,真正有信任感的关系,都应该建立在看见、接纳和关爱之上。

这一点,教育专家黑幼龙和妻子李百龄为千万父母做出很好的示范。

家里唯一的女儿,小时候是出了名的“太妹”。

青春期时,女儿叛逆、喜欢化浓妆、喜欢交男朋友。

即便看不惯,可他们身为父母,始终克制自己的情绪,无条件接纳女儿种种情绪化、无理的行为。

有一次女儿和哥哥吵架,互相飙粗口,引来邻居的围观和抱怨。

他们清楚地知道,女儿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那些出格的行为,不过是想获得更多关注。

每当女儿有事情想说,或有问题想问,他们都是最常出现在女儿面前的人,及时关怀女儿。

就这样,别人眼里无药可救的女儿,并不会害怕自己做不好,就想方设法躲避父母的管教。

相反,女儿一有喜欢的人,会毫不掩饰地跟他们分享。

遇到什么问题,都无所不谈。

过了最叛逆的阶段后,女儿非但没有变坏,还特别信任他们,长大成人后,写信感谢他们的爱,对自己终生的影响。

回顾女儿过来的一路,黑幼龙这样感慨:

“家,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而‘爱’,是慢慢‘养’出来的。”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让他知道——

不管他做什么,想什么,情绪是好是坏,行为是对是错,都有人关注他、有人能够信赖、自己值得被爱。

这种确信,将不断鼓励他敞开自己,勇敢分享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和父母建立最坦诚的沟通。

这份可贵的信任关系,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04

zhiyin

《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作者斯科特·派克这样定义“父母的首要任务”:

“就是让孩子在生命之初便能体会到他人是值得信赖的,周围环境是值得信任的。”

想要孩子懂得求助、真实地表达自己,请不要忽视他的情绪和感受,先给他吃一颗“信任”的定心丸。

好让他不畏惧父母的存在,真正将父母视为他的帮助者和守护人。

唯有和孩子的情感连在一起,照亮他的心。

孩子才会主动把手放在父母的掌心上,向着父母,坦坦荡荡走在人生路上,不偏不离。

作者:女儿派。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微信公众号:(nverpai)

知音生活馆视频号推新啦!

愿你有一天学会看透生活的本质,仍然热爱生活!来知音生活馆视频号,汲取今日份的勇敢吧!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