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29 17:32:21来源:参考消息
临近双11,网友都在分享自己的淘宝购物车。一辆辆购物车里,承载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双11的购物车里,国货成为最亮眼的爆款!据《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在淘宝天猫等平台每购买10件商品,就有超过7件是国货。
在一众装满国货的购物车里,有这样一辆特殊的硬核购物车,刚刚发布就冲上热搜,引来网友纷纷点赞。10月28日,国资委官微“国资小新”分享了装满央企制造的国货购物车——十件大国重器,被网友称赞“史上最硬核”。从太空舱到深潜器,从磁浮高铁到“人造太阳”,上天入地又下海,样样都是无价宝,网友们感叹:这作业,全世界都没人抄得了。
敢上九天揽明月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天和核心舱的研制及发射成功,使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式掀开了第三步,即“建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空间站,解决较大规模、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应用问题”的新篇章。
今年2批、6名中国航天员先后进驻核心舱,不但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还朝着2022年前后完成在轨建造任务又迈进一大步。无论是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首批顺利入驻核心舱,还是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再访天宫”,每次喜讯从太空传来都会让全球舆论为之沸腾。
法新社认为,中国的太空计划一直在稳步向前推进,并制定有缜密规划的时间表,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正是这一雄心勃勃计划的里程碑之一。《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指出,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迎来了真正的加速度。
路透社则看得更远,称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可与唯一运行中的国际空间站相匹敌。连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都在新华社报道推文下留言祝贺:“恭喜,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
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空天一体,兼容并蓄。2021年9月底开幕的珠海航展上,外界惊讶地发现凌空表演的歼-20已换装性能先进的国产WS-10发动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军事专家的话说,此举是中国提升空中战力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未来中国空军有望获得更多歼-20,从而大大增强其捍卫国家主权、领空和发展利益的能力。
敢下五洋闹蛟龙
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中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顺利在海洋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深度为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还让一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家喻户晓。
很少有人注意到,“星辰”与“大海”何以成为人类探索未知空间“双雄并峙”的两座科学高峰,因为深海探索的难度丝毫不亚于翱翔太空。
首先,深海潜水需要克服来自海洋的巨大压力。在万米深海,深潜器要承受1000多个大气压,相当于用1根手指顶起1吨重物。设备材质、技术工艺稍不过关,深潜器就可能被强大水压挤扁。
其次,深海是阳光无法穿透的“至暗地带”,深潜器只能靠自带光源在有限范围内摸索前进,水下通信、深海探测更是世界级科技难题。从上世纪60年代初人类首次抵达马里亚纳海沟至今,60年过去了,全世界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仍只有美、法、俄、日、中五国。
海洋事业关乎民族生存发展、国家兴亡安危,海洋经济的发展更是前景无限、前途无量,为了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主动、赢得优势,中国将探索万米深海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的核心任务。而“奋斗者”号的问世,正是中国发扬“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组织近百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近千名科研人员协同艰苦攻关的智慧结晶。
看到了“奋斗者”号实打实的科技含金量,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才会在惊叹中国已几乎追平美方创下的10927米世界纪录之余,直言“奋斗者”号将对中国培养深海采矿技术专业人才和研制新一代深潜器助力颇多。
实践一再证明,支撑海洋强国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核心技术、关键装备必须握在自己手里,“奋斗者”号是这样,“深海一号”同样如此。作为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渗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自今年1月14日交付启航以来,一直是全球瞩目的“海洋工程明星”。深海一号”总重超5万吨,最大排水量11万吨,相当于3艘中型航母,是货真价实的“海上巨无霸”。
海洋并不平静,拓展海外利益,维护自身安全,中国的海权力量建设也刻不容缓。2019年12月17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在三亚正式编入现役,中国海军一举跨入“双航母时代”。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刊文指出,虽然外观与姊妹舰“辽宁”号相似,但实际上山东舰有一些显著的改进,比如额外的甲板空间、更大的排水量、更先进的相控阵雷达、更多的载机量、更优化的内部格局和更长的自持力,其代表了中国航母发展计划的重要一步。
英国防务媒体《海军邮报》网站分析称,山东舰的入列提高了中国的对外威慑力和国际影响力。而且,山东舰和辽宁舰都是非常好的训练平台,二者对于中国追赶西方海军强国,乃至未来建设更好、更先进的新一代航母积累人才和经验都将做出巨大贡献。
敢教大地换新颜
再看“现代土行孙”的遁地神器——由中交天和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中国最大直径盾构机“运河”号,今年8月10日已正式投入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
由于智能化水平高,这个重4500吨的庞然大物只需几名技术人员即可轻松操控,一路地下穿梭经过12条道路、17座桥梁、4处铁路、3段河道、11座高压电塔和15条重要管线,地面沉降精度竟然可以保持在0.1毫米,且所过之处后方就能形成完整隧道,以“匠心穿越+蓄势前行”强力助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另据行业网站“隧道世界”报道,“运河”号能连续掘进4.8公里而不必更换刀具。
《印度快报》网站报道称,全球盾构机市场目前被中国主导,在印度第一大城市孟买挖掘隧道的19台盾构机中,8台由中企自主研制,其余11台也是由西方公司在华建厂制造后出口到印度。
你在地下展身手,我在地上逞英豪。2021年7月20日,“全球首套、地表最快”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标志着中国“5年磨一剑”,最终攻克速度提升、复杂环境适应性、核心系统国产化等难题,掌握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并具备了系统集成、车辆制造、牵引供电、运控通信、线路轨道等工程化能力,世界又一次见证了不可思议的“中国速度”。
德国《汽车与体育》网站报道称,磁浮列车因其超高的运输效率,未来将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中国高铁带来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是如此显著,不仅国际专业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发表论文称,中国高速铁路网在2008年至2016年间的扩张每年可减少1476万吨碳排放,就连美国总统拜登都说,中国高铁时速近500公里,意味着坐火车到华盛顿的速度比坐汽车快得多,可以节省石油、保护环境。
敢让水火变金银
在绿色清洁能源领域,中国也给世界带来新希望。在建规模全球第一、单机容量世界第一、装机规模全球第二……2021年6月28日,一阵欢呼声中,拿下多项业界桂冠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2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高速转动,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
白鹤滩水电站完全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将达624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9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160万吨,对于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将发挥重要作用。美联社称,前者是中国通过建设更多水电站来遏制化石燃料需求激增的努力的一部分,并指出中国自主研发的特高压输电技术世界领先,得以将西南地区发出的电力稳定输送到上海等东部城市。
水电诚可贵,“火”电价更高。就在白鹤滩水电站投产1个月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刚“烧”出一项新的世界纪录——2021年5月28日,被誉为中国“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以1.2亿摄氏度的温度持续“燃烧”101秒,将此前1亿摄氏度20秒的原世界纪录延长了5倍。
你以为这就完了?早在2020年12月4日,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建造的中国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HL-2M,等离子体温度就已达到惊人的1.5亿摄氏度,并实现了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此举标志着中国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第一梯队。
美国《大众机械》月刊网站报道称,中国“人造太阳”创造了核聚变领域的新纪录,这一突破或为碳中和能源的未来铺平道路。美国“好消息”新闻网指出,中科院合肥实验表明“实现人类拥有无限清洁能源梦想的可能性正在变大”。
细观“国资小新”这辆与众不同的“硬核购物车”,端详上述堪称“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的大国重器,想必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油然而生强烈的自豪感。
▲国资小新分享“购物车”的大国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