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财经 文章内容

北京银保监局聚焦“四个维度” 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1-11-02 18:05:42来源:金融街15号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北京银保监局坚持“守初心、担使命、敢担当、勇作为”,以实践成效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载体,围绕“纾解企业困难”“补齐民生短板”“优化政务服务”“加强权益保护”四个维度,大力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一、聚焦纾解企业困难

打造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中过桥倒贷成本高、银行首贷获得难的突出难点问题,2021年4月,北京银保监局与市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联动,在续贷中心、首贷中心的基础上,升级建设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共入驻22家银行、汇聚100余项信贷产品,集合首贷、续贷、确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功能,并提供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担保费用补贴等多项政府财政支持政策,切实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带动全辖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业务发展。截至三季度末,首贷中心累计完成贷款审批26382笔、金额995亿元;续贷中心累计完成无还本续贷审批8573笔、金额362亿元,为企业节省过桥资金成本超亿元;带动辖内中资商业银行本年新增首贷户12393户、金额503.2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辖内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累计续贷率持续保持在30%以上,贷款利率较年初进一步下降17BP。中心创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良好成效,获得了银保监会和北京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开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路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精准支持,北京银保监局联合北京市相关部门,多维度出台便企政策,通过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心、明确倡导性指标、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本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与市知识产权局建立“白名单”双向推送机制等多项举措,大力推动辖内银行提升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支持力度,力争实现年累放贷款金额较上年增速不低于20%。今年以来,辖内银行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理念显著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三季度末,辖内23家银行共开发35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项产品和服务;前三季度辖内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累放金额和户数同比增长均超30%;原本耗时约一周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业务,在材料齐备的前提下,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心最快可一个工作日完成,显著缩短了企业获得贷款的时限。

二、聚焦补齐民生短板

指导发布“北京普惠健康保”,全面保障惠及首都群众

北京银保监局积极推动商业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衔接,联合北京市医保局等单位于2021年7月推动普惠商业健康保险“北京普惠健康保”正式上线,助力首都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缓解人民群众高额医疗费用负担。该产品定价195元,总保额达300万元,保障责任涵盖医保目录内自付项目和目录外住院自费项目,及100种海内外高额特药。投保不限年龄、户籍、职业、健康状况和既往病史,高龄老人、高危职业、既往症人群均可保可赔。截至三季度末,已承保超300万人,其中80岁以上参保老人78975人,百岁以上73人,最大年龄为111岁,充分体现了“保障人群广、保障范围全、普惠便捷度高”的普惠保障功能。

持续创新“互碰快赔”机制,有力纾解首都交通拥堵问题

针对群众关心的交通拥堵和事故处理问题,北京银保监局积极加强与北京市交管局等单位的协调联动,接续推出交通事故“互碰快赔”机制配套政策,建设“交通事故远程易处理中心”,全面实现交通事故远程处理和保险理赔“协商定责、分开理赔、线上办理”。经统计,事故车辆平均5分钟即可挪离现场、平均15分钟处理完毕,消费者一次出行即可完成事故查勘、损失核定、车辆维修等全部流程,单证可实现一键上传,平均每天可以减少数千次车辆理赔出行或者缩短出行距离,单方车主理赔时效较传统方式缩短约50%。截至三季度末,“互碰快赔”及远程处理机制已服务群众超过140万人次,累计处理交通事故保险案件73.5万件,占同期北京地区全部双车事故保险案件总量的90%以上,惠民功能显著。

三、聚焦优化政务服务

全面升级金融专网功能,促进金融服务便民利企

今年以来,北京银保监局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组建工作专班,进一步优化拓展金融专网功能,打造了一架贯通银政数据传输和金融业务办理的“金色桥梁”。升级后的金融专网新增了公积金及民政信息查询功能,开放数据接口23个、共享字段245个,接入银行机构网点超600余家,并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展了监管数据共享服务试点,支持银行跨行信息交叉核验,大力扩展了数据共享内容和服务范围。专网自开通以来,已累计办理不动产抵押、解抵押34.4万笔,办理各类线上查询306.3万笔,并为金融消费者和市场主体累计节省约2.5亿元的人力和出行成本,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激发金融机构发展活力

今年以来,北京银保监局持续推进落实简政放权要求,已陆续出台4份规范性文件,推动行政许可减材料、简程序、减环节,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目前,北京银行业保险业“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推进,共压减37项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时限,平均压减31天;金融机构迁址报告时限由迁址前30个工作日大幅压缩至5个工作日,可为每家拟迁址机构节约1个月左右租金成本,惠及辖内120余家分行级机构、4000余家支行及以下机构;自贸区内银行保险市场准入进一步精简,多项机构审批事项改为事后报告(备案),银行支行设立提交材料数量减少约三分之二,极大减轻了区内近200家支行及分支机构负担。

四、聚焦加强权益保护

分类施策开展金融宣教,强化“一老一小”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北京银保监局积极回应民生热点,注重分类施策,运用多种形式开展青少年和老年群体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温度。打造“金融伴我成长”青少年金融教育特色品牌,组织编写小学生版和大学生版的《金融伴我成长》金融知识普及读本及配套视频,均于今年正式出版发行;开展“小小金融家”财商教育及送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不断加强青少年基础金融知识储备,培育金融安全意识;印发专项通知,围绕老年人金融服务的组织实施、方法改进、宣传普及、服务供给4大方面提出13项具体要求,督导辖内机构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质效;面向全国首创推出“消保守护”小程序,用老年人看得懂、听得进、用得上的方式普及金融知识,上线一周浏览量超一百万次,有效帮助老年消费者跨越数字鸿沟。

升级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为“枫桥经验”注入科技动力

为推动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提升金融纠纷化解质效,北京银保监局联合北京市法院以科技赋能,不断推动升级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完善了金融纠纷“源头预防、类案调处、要素审判”的递进式一体化处理机制。目前,平台已实现全流程在线区块链存证、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批量立案、电子送达、文书自动生成、电子卷宗随案生成、一键归档等诸多功能。截至三季度末,辖内14家试点金融机构通过平台申请多元调解金融纠纷23581件,现已调解成功6315件,速裁审结案件11228件,化解金融纠纷成效显著。该机制于今年9月入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首批十大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内容来源:北京银保监局

编辑:韩业清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