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02 19:05:54来源:金融时报
400万元!
一个紧急搭建的远程作业系统,一个无障碍绿色审批通道,一支全员在线的无死角支持团队——2020年那个特别的初春,一切都是应急之举,却又一气呵成。
提起发放那笔贷款时不同寻常的感受,民生银行武汉华侨城支行客户经理刘畅说:“这已成为我从业生涯中对那段特殊岁月的一个印记。”作为一名客户经理,他深知这笔钱对于那些同处疫情中心的小微企业意味着什么。

去年3月20日,民生银行成功发行2020年第一期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以下简称“小微金融债”),专项用于发放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支持企业抗疫。如今,一年多时间过去了,疫情虽仍有反复,但得到400万元支持的这家科技型小企业,不仅在最艰难的时期生存下来,还通过改革转型实现“弯道超车”。
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疫情严峻的2020年,银行发行的各类小微金融债规模达到3730.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7%;与之相对应,普惠小微贷款实现了增速、户数“双增”,使得与上述科技型小企业同样的受益企业数量大大增加。
而今年,这个数据又被刷新。截至10月25日,已有36家银行合计发行47只小微金融债,规模达3060亿元。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预计,2021年全年,小微金融债发行规模有望达到4500亿元左右。作为银行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工具,具有精准滴灌特点的小微金融债在政策鼓励下,正掀起新一轮热潮。

纾困小微企业意义凸显
所谓小微金融债,简单来说,就是由金融机构发行的、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债券。早在2011年,我国就开启了小微金融债试点。作为银行负债管理工具的一种,小微金融债有利于帮助银行拓宽资金来源,缓解流动性不足问题。
为进一步拓宽小微企业融资途径,帮助小微企业从银行渠道定向获得资金,继去年3月要求金融机构发行3000亿元小微金融债以发放小微贷款之后,今年5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支持发行不低于3000亿元小微金融债,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发行小微金融债对于中小企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9月20日,金额为100亿元的浙商银行2021年第一期小微金融债成功发行,受到众多投资者追捧,全场认购倍数达2.4倍,短短4天募集资金全部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9月末,浙商银行利用小微金融债已累计发放小微贷款近2000亿元,主要投向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等行业。据了解,下一步,该行将继续通过发行200亿元小微金融债,增强支持服务小微企业的可持续性。
近日,《金融时报》记者针对小微金融债的发行情况与成效,走访了部分商业银行了解到,通过历次小微金融债的发行,各家银行在资金供给端拓宽资金来源、降低资金成本,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能力不断提高。
今年7月,特大汛情突袭河南多地,不少刚刚从疫情中“脱困”的小微企业再次遭受打击,其中就包括封丘县一家从事花卉种植的公司。连日暴雨使该公司的花棚坍塌、苗木被淹,经济损失惨重,而雪中送炭的正是小微金融债。因为募集了资金,民生银行郑州分行得以对受灾企业“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提供无还本续贷服务,并在原优惠利率定价的基础上再降50个基点,帮助企业走出了困境。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债券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后续监督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行制定了《兴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募集资金管理办法》,建立了小微企业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监测和监督机制。”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截至记者发稿时,兴业银行通过小微金融债募集的800亿元资金已全部投放使用,合计支持小微企业贷款户数4.20万户,户均投放贷款金额195.69万元,加权平均发放利率为4.52%,加权平均期限2.77年,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冲击,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发行小微金融债热情激增
背后的逻辑
记者走访发现,今年以来,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发行小微金融债的热情激增。究其原因,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已普遍纳入了银行的业务重点,而发行小微金融债则成为重要的融资手段。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在2020年40%的增速目标之上再实现30%的高增长。这使得银行普遍更加重视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并将发行小微金融债作为重要资金来源,为促进小微企业贷款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在数据上,至今年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25.5%,远高于全部贷款余额增速12.1%。
其次,有利于扩大资金来源,缓解流动性压力。在商业银行揽储压力不断增大、小微企业贷款资金来源过度依赖存款资金的背景下,发行小微金融债有助于增强商业银行负债能力,缓解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这对于吸储困难的中小银行意义重大。
对此,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小微金融债的成功发行,一方面有效拓宽了我们的资金来源渠道,扩大了资产业务,为调配资产结构提供支持,进一步加大了线上化小微贷款等业务的推广及信贷投放力度;另一方面,在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可适用75%的风险权重,使得小微金融债具有资本节约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缓解浙商银行资本压力。”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银行在计算小微企业贷款资本占用时,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可适用权重法下75%的风险权重,内部评级法下可比照适用零售风险暴露的计量规则。李佩珈认为,这有利于达到间接节约资本的目的,也是小微金融债受青睐的原因。
此外,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较高也是关键所在。“当前,银保监会确立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的容忍标准,这有助于破除银行信贷人员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畏难情绪,帮助建立敢贷、能贷和愿贷的长效机制。”李佩珈说。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李岚
编辑:李柳嘉余嘉欣
校对:余嘉欣
邮箱:fnweb@126.com
关注金融时报公众号看更多独家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