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财经 文章内容

五大信披媒体要点集萃丨部委年末密集研判经济形势 释放政策信号;汇率韧性足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强

发布时间:2021-11-22 11:36:33来源:经济参考报

11月22日,五大信披报刊主要内容集萃:

_

媒体名称

头版主要内容

经济参考报

▲点击阅读

中国证券报

▲点击阅读

上海证券报

▲点击阅读

证券时报

▲点击阅读

证券日报

▲点击阅读

经济参考报

头版

部委年末密集研判经济形势释放政策信号

时至年末,国务院和多个部委密集研判经济形势,释放出重要的政策信号。11月18日,国务院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指出,今年以来,我国发展遇到疫情多地散发、严重洪涝灾害、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电力煤炭供应一度紧张等多重挑战。会议认为,经济总体稳步恢复,可以实现今年主要目标,就业提前完成全年任务。不过,会议也提出,当前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要在高基数上继续保持平稳运行面临很多挑战。

要闻

“5G+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力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持续推进

2021年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11月20日在湖北武汉开幕。《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当前“5G+工业互联网”率先在采矿、钢铁、电力等十个重点行业快速推广,融合应用提速。多重政策利好将进一步释放,促进“5G+工业互联网”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具体包括加快5G基站建设和行业虚拟专网规模化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园区、进产业集群等。同时,将加快工业模组、关键软件等领域的快速研发和产业化,探索建设数据交易平台,进一步提升数据管理和开发利用水平。

央行报告传递货币政策“稳”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以我为主,稳字当头,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做好跨周期调节,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作为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报告,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一直备受市场关注。报告指出,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密切跟踪研判物价走势,稳定社会预期,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小微融资“量增价减”房地产合理贷款需求得到满足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日前就近期热点问题答记者问,对备受市场关注的房地产贷款投放、绿色低碳信贷投放等方面作出回应。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前10个月,各项贷款新增17.9万亿元,同比多增783亿元。制造业贷款增量超去年全年规模,企业类信用贷款新增4.9万亿元,同比增长17.8%。

此外,房地产合理贷款需求也得到满足。银保监会数据显示,10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8.2%,整体保持稳定。个人住房贷款中90%以上用于支持首套房,投向住房租赁市场的贷款同比增长61.5%。

首批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名单发布

日前,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公布了首批拟纳入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的16个项目名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通知显示,首批拟纳入试点的16个项目中,牵头申报单位包括了4家市场核心机构、4家证券公司、5家基金管理公司、1家信用评级机构以及1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运营机构,联合申报单位包括多家市场核心机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银行以及科技企业;技术应用涉及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安全多方计算、联邦学习、云原生、信创等复合交叉技术应用;业务场景包含了智能投顾、智能运营、智能交易、智能风控、智能营销等资本市场各类业务领域。

中国证券报

头版

汇率韧性足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强

美元指数过去一周上涨1%,站上96,创16个月新高。借势加息预期,近期“美元风暴”骤起,“吹”倒非美货币一片,但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再一次展现出十足的韧性。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外贸稳、货币稳、经济金融“底盘稳”,因而汇率也稳,成为人民币资产吸引全球投资者的坚实基础。

要闻

专家预计明年经济下行压力缓解

多位专家11月21日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2021-2022)上表示,我国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面临新技术革命、绿色转型、需求结构升级等多重战略机遇。预计明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与今年四季度相比将得到很大缓解。

2021中国银行业财富管理论坛举办把握投资新趋势探路银行理财高质量发展

11月20日,由中国证券报主办的“激发经济新活力启航资管新征程——2021中国银行业财富管理论坛”在上海举办。与会人士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银行理财将以更强的担当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以更高的效率“浇灌”创新经济,以更有力的作为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上海证券报

头版

董责险需求激增上市公司投保热情高涨

承担连带责任而被重罚的康美药业独董们,这几天霸屏了。一批上市公司独董“火速”辞职上了热搜,连带着保险市场也跟着火了一把,致电咨询“董责险”的上市公司多了不少。

记者了解到,仅一家大型财险公司就收到超过50家上市公司的采购咨询。这也是瑞幸咖啡事件发生一年后,董责险再次受到外界关注。

要闻

沪深300指数调整规则创业板新股一年后进入样本空间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日前宣布,为适应证券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经充分听取市场意见,并经指数专家委员会审议,决定修订沪深300指数样本空间规则,将创业板证券进入指数样本空间时间规则调整为上市时间超过1年,编制方案其余部分保持不变。上述修订将于下一次样本定期调整时(2021年12月13日)实施。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于2020年8月正式落地。在新的发行、交易制度下,创业板运行平稳,得到市场广泛认可。为进一步适应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变化,响应市场呼声,将创业板证券进入沪深300指数样本空间时间调整为1年,与科创板证券进入规则保持一致,提升了指数市场代表性,指数规则一致性也显著增强。

新基金发行提前“入冬”基金公司布局明年风口

继10月新发基金数量与规模创下年内新低之后,进入11月,基金发行市场依然没有明显的起色。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月内开始发行并成立的新基金仅22只,相比10月的109只、9月的131只和8月的181只大幅下跌;11月以来合计发行份额仅314.52亿份,与10月的1401.82亿份、9月的1711.32亿份和8月的2418.45亿份形成鲜明对比。

“市场不景气,新基金发行首当其冲受到考验,这几乎是行业惯例。”一位业内资深观察人士告诉记者,市场转冷,“好做不好发”的时间节点似乎又再度临近。

证券时报

头版

CMF预测中国全年经济增长8.1%

11月21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发布了以“疫情反复与结构调整冲击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复苏”为题的中国宏观经济年度分析与预测报告。课题组认为,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复苏,但受基数因素和下半年复苏势头放缓影响,前高后低的态势明显,预计第四季度实际GDP增长3.9%,全年经济增长8.1%,实现全年6%以上增长目标。报告提出了系列政策建议,包括在总体政策定位上保持相对宽松的宏观政策环境,使积极的财政政策真正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真正稳健等。

要闻

专家:加入DEPA可为国内数字企业争取有利发展环境

中国于11月1日正式提出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引起广泛关注。DEPA被称为全球首个专门的数字经济治理协定,中国加入后会对国内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发展带来哪些影响?记者就此采访了专家学者、市场机构。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2.6万亿美元。分国别看,美国数字经济蝉联世界第一,规模达到13.6万亿美元,中国位居世界第二,规模为5.4万亿美元。“虽然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在全球领先,而对贸易格局的影响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跨境电商企业近年来频繁受打压,给我国数字贸易的国际化发展形成了巨大风险。国内近些年也建立了一些数字贸易金融平台,但是更加侧重系统开发和项目建设,对全球的行业影响力非常薄弱。”中央财经大学数字财经研究中心主任陈波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其参与的标准、规则国际研讨中,较少看到国内企业的身影。

券业总资产突破10万亿财富管理转型扛起增收大旗

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140家证券公司总资产已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31万亿元。

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140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63.57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净利润1439.79亿元,同比增长8.51%。前三季度共有124家证券公司实现盈利。分业务来看,投行业务净收入同比下滑,而证券投资、代理买卖证券、投资咨询、资管等业务则实现增长。

证券日报

头版

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扩大“朋友圈”缓解海运压力

从第一年开行不足20列,到2020年开行12400列,再到2021年前10个月开行12605列,中欧班列不仅开行数量跑出了加速度,路线版图也加速扩张。日前,贵州开行首列直发中欧班列,标志着贵州开行中欧班列实现“零突破”。

要闻

沪深交易所发布营业收入扣除指南专家称将加速资本市场优胜劣汰

沪深交易所日前发布“财务类退市”营业收入扣除指南,明确财务类退市指标中营业收入具体扣除事项,提升财务类退市指标可执行性,落实落细退市新规。

业内专家认为,营业收入扣除指南的发布,有利于及时出清不具持续经营能力的相关公司,促使上市公司更加聚焦主业。对于A股市场而言,将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加速市场优胜劣汰。

机构年内千余人次调研银行涉房类贷款受关注

作为零距离了解上市公司的重要途径,上市公司调研历来是研究机构所倚重的重要手段之一。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上市银行被机构现场调研约169次,鉴于多数调研都是多家机构同行,因此上市银行实际接待的调研应该远高于1800人次。其中,常熟银行今年以来已经55次接待275人次的机构调研。

来源: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


终审:祁蓉

监制:王奇

编辑:申楠

近期热门视频

近期热点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