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职场 文章内容

周日开杠:这就是生活

发布时间:2021-11-28 11:07:05来源:灰鸽叔叔

Q1:关于鼓励子女和父母同住。

答:这样吧。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很多想说的在里头。从某个角度说,它也是上面这个话题的答案。

它实在……怎么说呢,太具体了。

当一个措施具体到你该怎么吃、怎么住、怎么玩的时候,很多事情一定会变得奇怪起来。

要么落实不下去,影响权威性;要么理解起来五花八门,影响公信力。

它要不要这样说出来?

其实不说也可以。

当父母身边也有不错的工作机会,当房子足够大,当每个地方的资源足够均衡,这件事情不用倡导,也会发生。

但是,当上面那些事情依然遥远,它就依然是一段空话。

横跨整个市区上班、甚至背井离乡,从来不是兴高采烈的主动选择。

它是生活。

Q2:关于产假增加。

答:我们这里加了产假。有风向标意义。我曾经问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的HR,“你还愿意招女员工吗?”

HR沉默了一会儿说,“是说实话吗?”

这个反问本身,就是答案。

不要讲什么正义的大道理,你把这家公司的老板骂得屁股朝天都没有用,效益才是企业生存的硬道理。

以前有些相对善意的企业,还算照顾“已婚已育”,但自从有了二胎政策,善意就有了松动,如果遇到再而三、三而四……

它们就会悄悄摆脱善意,拥抱那些惹人厌的偏见——毕竟,很少有岗位,能虚席以待一个人那么长时间——除非它自带“编制光环”。

我一直觉得,老是盯着“女性如何就业”是偏题的,招人的是企业,方向就应该是“如何让企业欢迎女性就业”。

能不能通过“真金白银”解决问题?好像可以。例如,“育龄妇女达到一定比例有税收返还或者津贴”——如果算下来真能节约成本,而且超过了一个劳动力的年薪,企业马上能把站着茅坑不拉屎或者天天带薪拉两小时屎的傻老爷们儿“优化”出去,把大着肚子的妈妈请进来。

但这根杠杆能不能支起来?有点难。这笔钱又得从财政里挖,财政的池子又属于发杠杆的人,谁手里都不宽裕。如果非要逼急了给个导向,那恐怕最后能动用的手段,并不是“招育龄妇女的有奖励”,而是“不招育龄妇女的有处罚”。

但这么一来,事情更麻烦了:

一方面,企业生存越来越艰难,最后大家都“躺平”,谁都不肯“下海”,税收上不去,社会就业也成问题;

另一方面,体制外风雨飘摇,大家拼命往体制内钻,家家户户都在考公务员。问题是这些岗位主要靠财政,如果年轻人都只想当科长没人当厂长,科长压根变不出钱来。

奖励企业招女性?对不起,池子里没有多余的水;

处罚企业不招女性?对不起,可能将来加水的人没有了。

想扑在池子里管水的人越来越多,往池子里加水的人越来越少,是比一个“就业歧视”还要大的麻烦。

“切实保障女性就业权利”,不是靠网上过过嘴瘾,站在道德高地上骂几句就能得来的,也不是发起个倡议,痛心疾首一番就能搞定的。

骂企业并不能解决问题。在一个开始倡导生育的年代,它需要极大的智慧。

有朋友说,可以“男的在体制外,女的在体制内”。问题是,如果一个社会有50%的岗位属于“体制内”,那它的运行一定不会太好。

Q3:关于“安阳王“。

答:其实就是一个小官家的狗咬了人,本来是非曲直非常清楚的事情,愣是上演了一场官场现形记,把一座小城市官官相护的面貌完整展现了出来。

有一类评论,我想提醒下,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我们做大人的要引导下。

例如把那里官场的烂说成安阳的烂。

其实安阳不烂。如果烂,就不会有据理力争,不要钱也要个说法的受害人,不会有因为搞不定问题痛哭的记者,甚至不会有进展到政府部门还不识相的媒体。

上面这三点,做到哪一点都不容易。这里头“摆平”的余地太大了。甚至于,被“摆平”也没什么太违背常理的。

所以,别简单评论“安阳就是个烂地方”——这个评论太伤害那里生活着的安阳人了。

我们很多和地方有关的评论都会陷入这样的误区,有时候会把朋友变成敌人,把同仇敌忾变成针锋相对。

可以试着具体一点。

点击阅读原文也可以哦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