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30 20:42:28来源:劳动法全集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Followus
这两天,全国多地宣布修改计划生育条例,延长生育假期,加码生育福利。
依此态势,产假、陪产假、育儿假的延长,不久便会成为全国通行的规定。
那么现在生娃到底能休多少天假?
我们先来看看。
天津
生育产假98+60天
陪产假15天
育儿假按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在子女满三周岁前,用人单位每年给予夫妻双方各十日育儿假。
依据及实施日期《天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正)》(2021.11.29)
北京
生育产假98+60天
女方经所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同意,可以再增加假期一至三个月。
陪产假15天(女方自愿减少延长生育假的,男方享受的陪产假可以增加相应天数。)
育儿假按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在子女满三周岁前,每人每年享受五个工作日的育儿假。
依据及实施日期《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正)》(2021.11.26)
上海
生育产假98+60天
陪产假10天
育儿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夫妻,在其子女年满三周岁之前,双方每年可以享受育儿假各五天。
依据及实施日期《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正)》(2021.11.25)
浙江
生育产假
98+60天(一胎)98+90天(二胎/三胎)
陪产假15天
育儿假在子女三周岁内,夫妻双方每年各享受十天育儿假。
依据及实施日期《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正)》(2021.11.25)
湖北
生育产假98+60天
陪产假15天
育儿假3岁以下婴幼儿父母每人每年享受累计10天育儿假。
依据及实施日期《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订)》(2021.11.26)
重庆
生育产假98+80天
陪产假20天
育儿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职工,在产假或者护理假期满后,经单位批准,夫妻一方可以休育儿假至子女一周岁止,或者夫妻双方可以在子女六周岁前每年各累计休五至十天的育儿假。
依据及实施日期《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订)》(2021.11.25)
河北
生育产假
98+60天(一胎/二胎)98+90天(三胎)
陪产假15天
育儿假三周岁以下婴幼儿父母双方每年可以享受各十天育儿假。
依据及实施日期《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订)》(2021.11.23)
安徽
生育产假98+60天
陪产假30天
育儿假在子女六周岁以前,每年给予夫妻各十天育儿假。
依据及实施日期《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订)》(2022.01.01)
黑龙江
生育产假180天
陪产假15天
育儿假用人单位每年给予三周岁以下婴幼儿的父母各十日育儿假。
依据及实施日期《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正)》(2021.11.01)
江苏
生育产假98+(不少于)30天
陪产假15天
育儿假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且子女不满三周岁的,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分别给予每年十五日的育儿假。
依据及实施日期《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正)》(2021.09.29)
山西
生育产假98+60天
陪产假15天
育儿假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且子女不满三周岁的,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分别给予每年十五日的育儿假。
依据及实施日期《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订)》(2021.09.29)
四川
生育产假98+60天
陪产假20天
育儿假子女三周岁以下的夫妻,每年分别享受累计十天的育儿假。
依据及实施日期《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正)》(2021.09.29)
江西
生育产假98+90天
陪产假30天
育儿假子女三周岁以下期间,给予夫妻双方每年各十日育儿假。
依据及实施日期《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正)》(2021.09.29)
贵州
生育产假98+60天
陪产假15天
育儿假3周岁以下婴幼儿的父母双方每年享受育儿假各10天。
依据及实施日期《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正)》(2021.10.01)
我们可以看到,多地女性产假增至158天,配偶陪产假大多为15天,一些省份还延长了生二孩、三孩的产假。多地均规定,子女满三周岁前,夫妻每人每年可享受5天或10天的育儿假。
为什么各地产假不一样长呢?
各地的生育假期都是由产假和生育假组成的,产假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此外,各地方在国家规定的产假基础上,还规定了当地的生育假。最近全国多地调整的计划生育条例,主要就是对生育假进行调整,大部分省份将生育假由过去的30天延长到了60天。
从实际上来讲,产假和生育假没什么区别,我们现在讲的通常意义上的“产假”,指的其实是产假和生育假两者相加的天数。各地生育假时长规定不同,因而,产假的时长有区别。产假和生育假原则上要连续休,中间不能中断。
拿上海打比方,11月15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其中规定,将生育假由30天延长到60天,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难产等情况适当延长。这也就意味着,上海女职工的产假与生育假相加,生育期间,可有158天假期。
休产假耽不耽误发工资?
女职工休产假的工资是由生育保险基金提供的生育津贴。《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规定,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职工平均工资一般与生育者本人的原工资标准有差异。生育津贴高于本人原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不得克扣;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原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生育津贴不缴个人所得税。
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还有不少女性职工担心,哺乳会占用一些工作时间,会不会被扣工资?近日,国家卫健委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计划要求,保护哺乳期女职工权益,用人单位要合理安排哺乳期女职工的哺乳时间。
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其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哺乳时间视同提供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哺乳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予以辞退或解除劳动(聘用)合同。
延长产假让女性更难就业?
产假大幅延长、增设育儿假、工资还照发,这样的生育大礼包乍一看非常完美。职场女性是不是更有底气,能放心大胆地生娃了呢?
然而,事实不是这么理想。
从企业角度来看,面对女性超长待机版的带薪休假,加重了企业的用人成本。是不是所有企业都愿意兜底?有没有能力兜底?延长产假带来的成本全由企业负担,显然是不现实的。容易造成企业在用工、招聘时有意回避育龄女性,而这也是带薪休假推行多年成效不大的原因。只有政府财政切实分担起一部分生育成本,在减免税费外,补偿企业的雇佣成本,企业才能有意愿配合这项政策的落地。
从育龄职场女性的角度来看,生育假期的延长也不完全是好事。长达5个月甚至6个月的产假期间,其他员工会替代生育者工作,休假结束之后,自己的原工作岗位还在不在?长时间休假造成与工作脱轨,晋升还能不能实现?
浙江新政中明确提出,休生育假不影响晋级、调整工资、计算工龄。但实际上,企业能不能完全照做?这是任何人都难以保证的事情。《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在“修改依据和理由”一栏中就提到,假期过长有可能影响女性就业,从长远看不利于维护和发展女性权益。在现代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一个育龄女性较长时间脱离社会,给其恢复工作和恢复身心所带来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的。
有网友建议,将男性陪产假也大幅延长,缩小产假对男女职员的差异化影响。但也有人担心,这会导致有生育计划的夫妻共同受到职场歧视,或者绩效和晋升都受到不小的影响,进而导致家庭经济压力更大,造成有生育意愿的家庭更少。
除此之外,教育孩子的金钱成本、时间成本也是大家生娃的主要考虑因素。无论多长的生育假和育儿假,都有休完的一天,其后阶段仍然有幼儿的看护问题。目前,在我国,0至3岁的托幼服务主要由家庭自行承担,社会化、市场化的托育还存在较大的空白。
从大处讲,调整现有住房结构、完善普惠性托育、消除教育焦虑。从小处看,对哺乳期母亲上下班时间的设定更加弹性,在单位等各种场所增加更加人性化的哺乳室等,都需要各方共同考虑。
希望社会各方能够共同克服障碍,共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随着各地生育保障政策的不断完善,配套措施的相继跟进,让更多家庭“敢”生娃。
✋来投个票呀✋
END
编辑|乔一的桃子
律师|欧朗
来源|@央视网
我们有群啦
不管你是HR还是打工人
有问题还是没问题
都欢迎你来呀
在群里
我们一起讨论劳动法问题
从招聘入职到薪酬福利
从劳动合同到工伤管理
这全部关于你
扫码添加客服
备注【冲啊】
通知、福利、答疑
群里啥都有
只差一个你
❤
入群福利已经给大家准备好啦
年假/工伤/加班/离职/医疗期
所有问题全涉及
一起交流一起学习
进群就可以领到啦
(自家律师整理)
实用易懂的思维导图
学好劳动法
知己知彼
从今天起
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laodongfaquan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