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八卦 文章内容

好演员一开口,就能送你回老家

发布时间:2021-12-07 16:01:03来源:世界音乐

最近随着各种港台艺人来大陆参加综艺,关于“港普”的段子真的供养了太多观众的笑点。

的确,一个粤语系艺人要讲好普通话,真的像是学小语种一样难。

而综艺还好,放在电影里,更是考验人。

最近看了一个张国荣学京腔的视频:这是他为演《霸王别姬》作的准备:虽然最后还是选用了配音,但看哥哥已经把北京方言里的范式学得一二了。

演员学口音,真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而因为调式语法的不同,也许学会一门方言,和学好小语种的难度不相上下。

但你说方言这个事儿,学得好不好先不说,用心去学,代表了一种用心演戏的态度:至于后期是否又用了配音,那终究也是为最后的作品而服务。

若真的遇到方言学得精到的演员,一开口,就能“送你回老家”。

张译学山西话

如果要说谁是演员界学方言的“王牌“,近几年应该是张译。

还记得贾樟柯《山河故人》里,那一口标准的山西方言——不仅是学到了,而且学到了精髓。

也正因为这口方言,那个脾气倔的山西“霸道总裁”,也成为了整个片的灵魂所在。

所以很多人也想不到,张译其实是个东北人,他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

但张译学方言的天赋,又绝对不止是山西话:他还在《鸡毛飞上天》里讲浙江话,还在《光荣时代》里讲陕西话...

说到陕西话,还有另外一位你绝对想不到的演员,曾经为了它“重新投胎”。

郭富城学陕西话

天王郭富城在顾长卫的这部电影里,扮演了一个土生土长的陕西农民,和章子怡上演了一段末世之恋。

不可不说是“颠覆”。

这是一个全程陕西话的电影,因此郭富城为此特地请了一个方言老师,每天学习几百遍陕西话。

不仅口音上“重新投胎”,就连外形上,邋遢得也不像那个在舞台上唱唱跳跳的天王。

其实郭富城一直都是个在演戏上舍得下功夫的演员,他在2005的电影《三岔口》里,就打破了自己的花瓶形象,演了一位末路警察。

许是因为知道自己不是演员表演出身,真的在银幕里演起戏里,他更舍得去下功夫去磨。

许娣学上海话

《我的前半生》里,饰演妈妈薛珍珠的许娣,着实让人惊艳了一把。

不仅因为这是一位来自北京的演员,演出了这么地道的上海妈妈。

更是因为,她是真正把那种“腔调”感,拿捏到位了。

学方言,比把那个字的音发出来更重要的,是掌握其中的调式和起承转合。

除了“烈焰红唇泡面头”,许娣真是把这个人物的市井俗态,爱女心切,都诠释得“活色生香”。

闫妮学上海话

很多人知道闫妮,是从《武林外传》中那一口正宗的陕西方言开始,主角佟湘玉是来自汉中的,因而在剧中一直有着一口地道的陕西话:不过闫妮本人就是陕西人,倒也不算很难。

所以这里要说的是闫妮的另一场表演,她出演了程耳的《罗曼蒂克消亡史》:那是一个发生在上海的奇情故事。

闫妮扮演一名管家,一口方言听起来缱绻又温柔,但也不失杀机,正应了电影中险象环生的景。

从佟湘玉的喜感到玉妈的不动声色,是以谓之,一名演员的修养。

周迅说粤语

周迅极具特色的声调还真的和粤语很适配。

这是周迅为纪录片《水》的粤语配音:而她其实学习粤语,是从出演《孔子》开始。

当时《孔子》要在香港上映,周迅为了配音,就把粤语学了。

而学粤语也不是周迅第一次“跨语种”,最早听周迅说方言,是在《巴尔扎克和小裁缝》里,出生于浙江的她,操着一口四川话。

说得也许没有那么好,但放在电影里,并不违和。

想起周迅曾经说“演员要有自卑感”,对于学方言这事儿,便可见一斑。

黄尧学西北话

这段视频来自今年大热的电视剧《山海情》:而视频中操着一口西北方言的女子黄尧,本身其实是广东佛山人。

黄尧说,当时她面试的时候,没抱太大希望,但她还是扒了一段话剧《白鹿原》里田小娥的台词,一句一句地学了下来。

过了试镜之后,她在剧组里每天和西北籍演员对话、交流,这才快适应下来。

你也许还记得黄尧的上一次露面,那是在电影《过春天》里,她饰演一个操着流利广东话的女学生,如今则已经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北人”。

还是那句话,认真去学,就是一种必要的态度了。

胡杏儿学安徽话

这是香港演员胡杏儿在《演员请就位》中的一段表演。她饰演了《亲爱的》中一位农村母亲,说的则是安徽方言。

从香港小姐到一名安徽的普通农村妇女,再加之这样一口方言,胡杏儿显然是下足了功夫。

胡杏儿的这个角色的原型是赵薇,其实赵薇已经诠释出了这个母亲的绝望和无助,但胡杏儿的表演,又更多了一分在异乡水土,无所适从的徨迫感。

这段表演结束后,节目里最严厉的李诚儒,都对她表示了称赞。

虽然这只是在一档综艺节目里。但若用心对待,观众依然会看在眼里。

李天柱学北京话/上海话

乍一提起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还陌生,但说到角色,则是家喻户晓了:《甄嬛传》中的苏培盛。

风趣幽默的一个太监总管角色,一口北京话很是加分——但,扮演他的李天柱其实是位台湾人。

不止是《甄嬛传》,李天柱还出演了电视剧《红色》:他饰演一位叫“金爷”的小混混,从重情重义的街头阿飞变成心狠手辣的黑社会老大。这个角色从苏北来到上海混社会,为了更好融入上海,努力讲上海话,不过依旧努力带着苏北口音:这是原音出演。

有没有江浙地区的朋友来鉴一下,这口方言是否标准?

倒是有本地网友已经率先称赞过了:说李天柱把那一口“不伦不类”的方言,诠释得出神入化。

说起来,李天柱也是一个大器晚成的角色,跑了几十年龙套,在51岁时才获得金钟奖影帝,然后来演了《甄嬛传》:即使是一个配角,却演绎得有声有色,如主角一般让人感让人怜。

也是前几十年的积淀和功底,才成就了这一番表演吧。

桂纶镁学武汉话

又是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演员。

桂纶镁在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里,和胡歌讲起了武汉话。

为了演好这部戏,桂纶镁在武汉住了两个月筒子楼,天天看武汉老太太打麻将,甚至还在采访里数次表明自己爱上了糊汤粉...

另一位演员胡歌说,自己进组的时候准备学武汉话,发现桂纶镁已经把武汉话学完了...

果然,方言和菜式,无时不刻不透显着中国各个地域的魅力。

欧豪学普通话

先声明一下,不是我打错字了。

学方言难,而来自一个方言腔特别重的地方,学好“普通话”,难度也绝对不小。

年轻演员欧豪呢,就是一个学好了“普通话”的典范。

之前看了一个特别搞笑的片段:欧豪和刘昊然一起参加综艺,说了一说家乡方言,刘昊然听完他的福建话然后说:“要你学普通话,确实太委屈你了”。

欧豪最近的一部电影作品是《八佰》,在电影之后,他又模仿剧中人物录制了一段念白:这时候的普通话已经相当标准,没有早年的方言痕迹了。

也可以看出,无论是学方言,还是“去方言腔调”,在背后要花费的气力,是很多人都想不到的。

方言的妙趣无穷无尽,正如演员要做的功课一样。

汉语普通话、拼音、方言、古汉语

在语言中重现发现中国

点击视频号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美好制造优选好物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