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李广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什么后世诗人多在诗词中怀念李广而不怎么推崇卫霍呢?

发布时间:2021-12-07 08:03:08来源:朝文社

作者|我方作者张嵚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589,阅读时间:7分钟

历史提问

李广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什么后世诗人多在诗词中怀念李广而不怎么推崇卫霍呢?

答:若论汉代的武将们,有哪一位在后世诗词里“最红”,那毫无疑问,必须是“飞将军”李广。

特别是在公认中国古体诗巅峰的唐诗里,哪怕我们随手翻翻,就会发现“到处是李广”。在陈陶的《塞下曲》里,李广是“猿臂李将军”,有着“射虎群虎服”的威猛。薛奇童的《塞下曲》里,他又是“夜开甘泉宫”的救驾英雄。在诗仙李白的咏叹里,他更是“兵气上天合,鼓声陇底闻”,英雄气概扑面而来。

而他一生“李广难封”的悲情,更叫多少“大诗人”连呼不平,甚至连李广同时代的抗匈大英雄卫青霍去病,也被诗人们拉来“陪绑”。王维的那一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就因此被后人传颂了上千年。不少“历史票友”也连忙凑热闹:看了吧,卫青这么菜,靠着命好就能打胜仗,李广这么强,命苦了一辈子也“难封”,人哪,不信命不行。

那么问题来了,李广这么红,真的是因为“能力强且命苦”?这事儿,可以从三方面来看。

首先,李广一生“难封”的悲情命运,确实激发了后世多少诗人的深深共鸣。

在中国古代,“封侯”是多少武将苦苦追求一生的功名,但放在李广一辈子里,这事儿却真是“命里没有”。出身秦汉武将世家的李广,赶上了汉朝抗击匈奴入侵的年代,本有大把建功立业的机会。他在汉文帝年间时就踏上了抗击匈奴的战场,获得禁卫侍从的称号。亲眼目睹李广勇武表现的汉文帝,更是发出一段著名好评:“如果李广生活在秦末汉初,在汉高祖麾下参加楚汉战争,就是封个万户侯也绝不奇怪”。

可以说,在那时几乎没人怀疑,对于英气勃发的李广来说,“封侯”就是手拿把攥。可接下来,“封侯”这事儿,却成了李广过不去的硬坎。十二年后的七国之乱里,以骁骑都尉身份出征的李广再建奇功,却因私自接受梁王的将军印信受到猜忌。这之后的多年里,他在边境多地奋勇作战,数次挫败匈奴的骚扰,杀出了飞将军的威名。由于他打仗太过生猛,典属国公孙昆邪甚至给汉景帝疾呼:“不能由着李广这么狠打,否则这样优秀的武将,很可能会阵亡啊。”

可惜,这时还是汉朝对匈奴隐忍的“和亲”年月,李广纵是再勇猛,也赶不上大仗,“封侯”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拼杀半生的李广,直到一把年纪,才终于赶上了汉武帝反击匈奴的热血年代,可本以为能大展拳脚的李广,却一次次与胜利擦肩而过。眼看着昔日的部将一个个立功封侯,自己的堂弟李蔡立功封侯,早年的“小字辈”卫青霍去病舅甥,更是靠着战功火速高升,成为统帅大军的“大将军”“骠骑将军”,李广这边,依然“难封侯”……

最终,在有着汉匈战争决定性意义的漠北大决战里,李广率军迷路,错失了宝贵战机。不但再度无缘封侯,更面临追罪问责。不堪受辱的他悲愤自尽,给这一生“难封”的悲剧命运画上了句号。这样的悲情一生,自然令后世许多怀才不遇的文人们感同身受,而卫青、霍去病等人的“外戚身份”,也让一些文人们越看越扎心,于是“咏叹李广”“踩卫青霍去病”也就成了“创作主题”。

第二个事实是,以能力和人格魅力论,一生悲苦的李广,确实当得起“大英雄”的身份。

实事求是说,虽然李广一生多次与“封侯”的荣耀擦肩而过,但在整个两汉时代,他毫无疑问是一位优秀的军人。以个人武力论,李广堪称两汉四百年里的佼佼者。汉景帝年间,他曾亲自追击骚扰边境的匈奴神射手,射杀二人生俘一人,然后面对匈奴数千骑兵的包围,不慌不忙率领麾下百骑与之对峙,最终吓走敌军平安脱身。汉武帝年间,他曾率四千人血战匈奴左贤王四万人,亲手射杀匈奴多员将领,最终成功等来了援兵……

如果汉朝就有电影产业的话,单看李广这些实打实的神表现,就足以拍出一票电影,每一部都是百分百的票房保障。

而且作为将领,李广也有着足够的人格魅力。他的部队条令简化,但管理效率极高。爱兵的李广,也以善于和士兵同甘共苦出名。他常把赏赐分给士兵,遇到危难时往往叫自己的儿子带头冲锋,甚至塞外作战,士兵们没有水,他也绝不喝水。因此他的部队凝聚力极强,士兵们“咸乐为之死”。他去世的消息传开后,部下纷纷失声痛哭,留下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

这样一位悲情英雄,如何不让后世文人们景仰,又如何不能大书特书。多少咏叹,他都当得起。

但第三条,必须要说的是,虽然唐诗里对李广的好评,放在李广身上当之无愧。但许多诗人“捧李广踩卫青霍去病”的操作,却也来自对军事的无知。

这里首先说明的是,这一条,绝不对历代文豪诗人们“不敬”的意思,却是因为术业有专攻:优秀的诗人,未必是优秀的军事家。战场上的残酷与瞬息万变,有时也未必是文人们能够理解的。比如明末清初从军的文学家张永琪就曾哀叹说:早年读书的时候,不懂得军事,只喜欢指手画脚,如今当了兵,才知道昔日的想法何等荒唐可笑,不禁“痛哭浩叹”。

放在“李广难封”这件事上,道理更是如此:李广的“难封”,绝非因为命苦。卫青霍去病的“不败”,更不是因为“天幸”,说到底,都是能力问题。

前面我们说过,李广是一位优秀的军人,但放在汉武帝年间反击匈奴的大背景下,长期与匈奴作战的李广,长于边境防御,但如何率军深入草原歼灭匈奴的有声力量?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几次大战也证明,让李广防御边境没有问题,但是主动出击打胜仗?却是太难。而偏偏后者,才是汉武帝时代“封侯”的硬杠标准。

而看似“出身低”“外戚身份”的卫青霍去病,在“打击匈奴”这个新课题上,却是成功的践行者:卫青在第一次出击作战时,就能大胆穿插,来去八百里一举打掉匈奴的祭天胜地龙城。痛击右贤王的战役里,他更是统帅多路兵马做战略佯动,亲自带领三万精锐星夜奇袭,杀得右贤王只以身逃,漠北大战面对以逸待劳的单于主力,他以战车环绕为营,先扛住匈奴狂攻,抓住风向变化的战机发动反攻,将匈奴主力一战摧锋……

更不要说霍去病在友军迷路的劣势下横穿祁连山,两战河西走廊的神剧情,以及深入狼居胥山,重创左贤王的“封狼居胥”战功,对于大半辈子都以“防御匈奴”为任务的李广来说,都是可望不可即。武力强大的李广,最大的问题不在武勇,却是战略观念、指挥能力的全方位差距……

比起后世多少文人对于李广“命苦”的咏叹,李广真实的差距,才超越了时代,是各行各业的后辈们,面对不断变革的环境,值得认真思考的历史借。

参考资料:《汉书》《史记》《飞将军李广和他的家族》

好书推荐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