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养生 文章内容

我不明白:中国的孩子们,怎么突然就抑郁了?

发布时间:2021-12-09 09:40:23来源:素问轩

大家好,我是米医生

这年头

好像人人都容易抑郁

家长容易

孩子也容易

最近就有患者和我说:

怀疑自己的孩子抑郁了

想带娃去看看心理医生

作为一个家长

我很开心她在精神方面对孩子的关心

但作为一个医生

我却很难苟同这种直接粗暴的方式

我甚至觉得

她的所作所为

很可能会给她的孩子

带来更大的伤害

因为抑郁

本质上是一种西方人的精神疾病

是西方人面临压力时

表达自己痛苦的一种方式

而它的治疗方式

也充满了西方特色

但任何一种精神疾病的诞生

都和病人所处的社会结构

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可无论是抑郁症的

心理医生还是传播者

都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一点

他们只会将西方定好的那一套规则

死板的套在每个人的身上

结果往往是造成了更大的伤害

不信你回忆一下

你身边有任何一个抑郁症患者

是通过吃药

或者和心理医生聊天完全治好的吗?

几乎没有吧?

但吃药和与心理医生聊天

就真的没用吗?

有用

对西方人有用

抑郁症之所以要吃药

是因为西方文化

会把精神问题归结于身体原因

他们相信自己

之所以感到悲伤,抑郁

是身体出了问题

吃药就能治好

但在我们的文化里

我们习惯将精神问题

归结于社会原因

认为我们之所以感到悲伤抑郁

是因为自己遇到了什么事

或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出了问题

所以当我们去吃药时

潜意识就觉得这是不对的,无效的

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同样的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

要和心理医生聊天?

因为诞生于海洋的西方文明

习惯向陌生人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们认为将情绪内敛是错误的行为

但是

诞生于农耕文明的我们

对于家族血脉有着更强的依赖性

我们更倾向于和家人

倾诉自己喜怒哀乐

一个整天和陌生人

逼叨逼叨的二傻子

在我们的文化里

更像是一个精神病人

可以说

现行的抑郁症治疗方式

并不适合于中国人

但为什么抑郁症如此流行呢?

因为西药资本

需要让每个人都得上抑郁症啊

日本,就是他们最大的受害者

日本人从来都不快乐

他们抑郁的要死

但在他们的文化里

抑郁并不是病

而是一种正常状态

毕竟在他们那种压抑的社会里

整天乐呵的

可能才是脑子有问题的

但他们并没有

对自己情绪放任不管

他们将自己的抑郁情绪

和外在事物联系在了一起

例如飘散的樱花

蒙蒙的细雨

在形成自己独特

物哀美学文化的同时

也消解了低迷的情绪

同时

他们还认为抑郁

是人生的必然过程

是因为自己有所追求

是自己在寻求成长和突破

其实我们的文化中也有这样的影子

不信你读一下《孟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下一句是什么?

必先苦其心智!

同时他们也不认为

自杀是抑郁的结果

而是将其视为

个人意志的表达方式

所以他们花式自杀

而且自杀的很快乐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们不重视抑郁

他们的文化里

也有类似抑郁症的存在

叫做“忧症”

其概念有点类似中医

不过他们诊断“忧症”会很小心

必须严重要一定程度才行

但是在上个世纪

西方资本

为了将自己的抗抑郁药推销到日本

开始在日本国内

对抑郁症进行大肆宣传

他们暧昧的将抑郁症

比作灵魂的小感冒

意思是

这是一种小毛病

每个人都会得

同时也和感冒一样

需要吃点小药

这个宣传很有效

自那之后

日本人接受了抑郁症的概念

他们开始相信

自己的忧愁是得了病

开始去看心理医生

开始吃药

听起来很好是不是?

但,

日本自杀率下降了吗?

没有

迄今为止

日本依旧是自杀大国

他们依旧是那样的抑郁

只不过他们开始相信自己有病

开始相信抑郁的人就是要吃药

治不好就是要自杀

他们的物哀文化

无意中被消弭了

西方药企有意中

赚了个盆满钵满

还顺便将日本整个民族

变成了病人

但这种情况还是好的

并不是所有民族

都是需要将痛苦说出来的

比如斯里兰卡

那是一个战乱不断的小国

他的人民每天饱受着

比日本人,美国人

更深的精神压迫

而面对这种压迫

他们选择的是沉默,逃避

因为不能说

你不能整天和邻居谈论

你的丈夫在战场上杀死了我的父亲

我的儿子在战场上杀死了你的儿子

因为双方都无可奈何

别无选择

说出来不是在消弭压力

而是在散播仇恨

但西方的精神医生不知道这点

一次大海啸后

他们疯狂涌入这个国家

想方设法让这里的人民开口

结果造成了更严重的二次伤害

我们不能说这些西方医生是坏人

他们本意是好的

但他们太傲慢了

傲慢到以为自己

是全世界的救世主

傲慢到以为自己民族

自我解除精神压力的方式

就是全世界所有民族

解除精神压力的方式

但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土壤上

我们有不同的

社会结构和文化底蕴

我们不会直呼父母的名字

他们也不会在神坛上

祭祀自己的祖先

所以

现在你们知道

为什么我会对那个母亲的做法

有些担心了吧?

我从来没有否认抑郁症的意思

我只是觉得

在我们自己文化下

诞生的抑郁问题

大部分源于家庭,或者社会

他们需要的

不是一个听他们倾诉的陌生人

而是来自家人的包容和理解

以帮助和支撑他们

寻找一种新的融入社会的方式

我甚至认为

随随便便就将孩子视为抑郁

就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因为那好像就是在告诉孩子

有病的是你,和我无关

但在我们的文化土壤里

遇到类似的情况

我们这些家长

首先做的不应该是自我反思吗?

反思是不是自己冷落了孩子

反思是不是和孩子沟通不及时

反思是不是自己孩子需要帮助

而不是简单粗暴的

将问题丢在孩子身上

这看似是关心

但实际上

确是一种心安理得的懒惰和伤害

其实,一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本不想说这么多。只是想聊一下抑郁症在中医里的概念,以及中医是如何治疗抑郁的。

但转念一想,好像很多人都认为抑郁是西医的概念。唐突的讲这个,在不了解的人眼中,怕是有硬蹭的嫌疑。

所以就浅尝辄止的写了一下,为什么不能僵硬的用西方人的思维,治疗我们东方人的抑郁。只是最后限于篇幅,中医疗理抑郁的部分,没有过多展开,实属可惜。当然,以后有机会还是希望和大家讲一讲的。

不过即便如此,我已经能想象到后台会有什么样的声音了。但没有关系。因为你必须承认,现在对抑郁的宣扬已经有些过头了,简直到了人人有病的地步。这样做是不对的,不仅会对没有病的普通人产生错误的引导,让没病的人也变得有病,也会污名化真正的患者,让他们得不到重视。

所以,不妨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抑郁这种情绪,不要轻易的把它和病连在一起。就像你感到悲伤的时候,需要的是家人朋友的关心,而不是让一个人跑过来说,你得了病。这样子,没病的人,也会病的。

素粉们等了很久的

双十二超强福利终于要来啦!!

12月10日19:30

直播间超前福利等你来抢!!

数量有限,错过再等一年!!!

↓今晚19:30直播预告↓

「更多健康咨询,请扫码进群」

=推荐阅读=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