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30 21:07:10来源:生涯研习社
点击上方生涯研习社关注,回复【1】获取免费职业测评!
本文3079字,建议阅读时长8分钟
文|SeanYe
来源|瞎说职场
最近职场上的大环境在变得恶劣。很多企业,很多行业都在裁员。
就业形势越来越难。
今天也是考研的日子。很多人认为考研可以增加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今年有457万考生参加考试,招生规模从2010年的53.82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66万人,10年增长了一倍。
我甚至听过一种说法:
随着研究生比例的增加,未来企业可能会把招聘的基准线从本科升至研究生。
对于这种论断,我保持存疑。
考研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人而异。
大学毕业的时候,22岁-23岁。
这个时候有两个选择,考研;三年后,25-26岁,以应届生身份来求职;二者工作,三年后,是一个拥有三年工作经验的职场人。
对于很多岗位来说,拥有3年工作经验的职场人都是要秒杀同龄的应届生的。
所以,考研对我们来说,价值有多少?
这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在做个案分析。并不能说,因为别人都在考研,所以我也应该考研。
我见过一些案例,有些同学立志要考研,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考研,似乎别人都在考研,所以自己也应该考研。
是这样吗?
考研的目标大概是两个:
1)为了走科研方向,这毋庸置疑,自然需要考研的,未来还要考博。
2)为了在就业时,具有更好的竞争力。
如果你是奔着第二个目标来考研,就需要做更加细致的分析。
考研读书3年有何优势?有何劣势?
有很多同学说,我考研后,三年后求职对比本科生会更有优势。
这还真不一定,举个例子,对于绝大部分文科专业,很多企业设定的应届生薪资,并没有太显著的区别。本科毕业生的薪资,并不比研究生少太多,可能有个1-2千的差距而已。
而且,我不认同一个25岁研究生,应该和22岁本科生比谁拿的offer更好。
这不是合理的对比方式。
要比,你就拿25岁研究生毕业时,和平行世界里,25岁拥有3年工作经验的自己去比。
毕竟,你今天不去考研,大概率也不会玩三年吧,肯定是需要积累工作经验的。这才是合理的比较。
是不是读完研究生之后,你3年后,会比现在毕业直接工作3年后,有更好的竞争力?
对于部分有门槛的专业来说,是的。
对于大部分文科、商科专业来说,工作经验就更加有价值。
一个北大历史专业毕业的研究生,相比一个拥有三年互联网运营经验的某节跳动员工,谁更有竞争力?
根本就没法比。
如果我们把读书,考研作为职场升职打怪的敲门砖,那么这块砖头,起码得派上用场吧。
如果考研,并不能让你在求职竞争中更上一个台阶,是否需要考研,就要重新盘算。
但如果这三年带来的硕士文凭,能够帮你打开原先打不开的门,或许就值得考研。
就像去年的丁辉一样,我很喜欢丁辉,但我不看好丁辉在节目里逆袭拿到offer。
但是他考研的选择,是合理的。
他原先的学历是常熟理工学院,这个学历没法帮助他敲开顶级律所的大门,甚至没办法帮他敲开普通律所的大门。
他读研,是背水一战,但赢则有所得。
我鼓励一些年轻人读研,是因为他们大学没考上好学校,只有大专学历,或者二本三本。
就以企业为例,我们知道对于大部分白领岗位来说,本科是一道坎;对于优质企业来说,一本是门槛;对于顶尖企业来说,985/211是门槛。
这些门槛,我们很难通过简历、面试来逾越。甚至有了这个门槛,我们再优秀的工作经验,也会被无视。
这种属于职场上必须弥补的短板。
这个时候,读书就是有价值的。因为你通过研究生学历,拿到了原来拿不到的机会。
但前提是,你考研的学校,一定要比你本科的学校,更进一步;或者你考研的专业,一定比你的本科专业更让你热爱,在市场上更受欢迎。
这种考研,才值得我们放弃三年的工作经验。
以终为始
之前的文章介绍过高效人士的七种习惯,其中一种是以终为始。
诚然,过往经验看来,靠读书转型,机会很大。
通过读书重新回归学生体系,大的企业对于学生,就算是MBA学生也有针对性的定位,比起普通职场人转型更有机会。
但是不是所有人读完研究生都能实现转型蜕变?
不一定。
不仅如此,读书,尤其是脱产读书,意味着财务上的牺牲,如果家里本来就不宽裕,东拼西凑拿了30万去读书,准备毕其功于一役,读完书就能包打天下,平步青云,只能赢不能输,那我的建议还是算了,这书读了大概率你是会失望的。
史蒂芬·柯维在著作《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习惯:
以终为始。
你觉得哪一种同学更有可能在毕业后拿到好机会?
你需要先做一个「分析」+一个「调研」。
「分析」你毕业之后,你的理想工作是做什么:
从事什么行业(要到细分行业)?
什么岗位上做什么工作?
为什么这个工作适合你做?
需要什么学历、技能背书?
为了实现毕业后的目标,再做一个「调研」:
为了实现我的行业岗位目标,我应该选择哪个学校哪个专业?
这个学校已经毕业的学生们,是不是有很大一部分去了我的目标企业和目标岗位?
考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我需要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
以终为始,你从你希望实现的最终形态,来反推你现在这个时间点该做什么。
这样你有了锚点,才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这叫为了前途而考研。如果啥调研都不做,啥规划都没有,那是为了考研而考研。
当然,这种调研不容易。举个例子,你想去互联网行业,你怎么知道哪个学校的研究生毕业后更容易去互联网行业?
还是有办法的,举个例子,你可以在Linkedin或者脉脉上搜索这个学校的校友,看看他们都在什么公司工作,大概是什么时候毕业的?他们的经历你是否能复制?
PS:并不要求你把这个学校的每个毕业生的经历都扒出来,但做过一定分析之后,你就能大致知道到底这个学校这个专业毕业生的走向是怎样的。
写在最后
我在北大担任就业指导导师,有一年在北大,一个同学对我说:「他想延毕,理由是:ABC」。
我问了他两个问题:
1)延毕,对你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你思考清楚了吗?
2)除了延毕,你的问题还有其他解法吗?
他分析了一遍,好处胜过坏处,而且也没有其他更好的解法。
当时除了我,还有另外一位辅导老师在场,我们的反应出奇的一致:
「你的理由很充分,你应该去申请延毕。虽然在大部分人眼里看来,延毕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对你目前的情况来说,是你最好的解法。」
只要分析到位,即便是看起来不算合理的选择,也会变得更加可行。
前提是需要分析。
无论什么选择,都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1)这个选择,对我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2)我有其他更优解吗?
很多时候,光在脑子里想,盘不清楚。列个表用笔写下来,会更方便我们的分析。
考研如此,工作如此,人生似乎也是如此。
喜欢今天的文章,记得点亮【在看】,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作者:瞎说职场(HRInsight):是Sean分享人力资源行业12年从业经验感悟的地方,主要内容涉及:职业规划,个人职场提升以及求职面试建议。
读者讨论
考研和就业你会选哪个?
说出你心里的想法
推荐阅读
新精英专属日历
▼
早鸟价¥129
原价:¥199
购买二维码
发货时间:元旦后陆续发货
如果你想收到更多职场干货
记得关注我们哦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跟你一样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