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21 09:59:59来源: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访问中医学专业知识服务系统请复制下方链接
http://tcm.ckcest.cn/
或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
“大寒时处三四九,天寒地冻冰上走。”北京时间1月20日10时39分将迎来“大寒”节气。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并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每年公历1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大寒”节气开始。虽说此时节寒潮频频南下,大风、降雪不时让天气变得寒冷,但大地却在悄悄回暖,“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这意味着严冬即将结束,春天就要到来。
“大寒”时节,公众该如何养生?
助力健康有4点
1.晒晒太阳更健康
大寒节气一般以晴为主,要利用阳光来保养身体。首先,晒太阳能给人以温暖,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还能使人心情愉快。其次,晒太阳能增强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有效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再者,晒太阳对一些慢性病的恢复也有一定好处。冬季晒太阳最好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的“黄金时段”,每天晒30分钟~60分钟为宜。
2.保暖加湿防感冒
冬季寒冷和干燥的双重影响,会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并易造成痰液黏稠或结成干痂不易排出。因此,冬季既要注意保暖,也要关注湿度。早晚要多开窗通气,室内取暖时在地上洒点水,或晾一些湿毛巾等,以增加空气湿度。
3.温热进补忌暴食
冬季饮食强调热量充足,以温热性的食物为主。常用的食补佳品有羊肉、鸡肉等,对阳虚的老人尤为适用。补益食品中补气的有莲子、大枣、鸡肉等。补血的有猪肝、龙眼等。补阴的有木耳、芝麻、兔肉、鸭肉。补阳的有羊肉、鹿肉等。但是,过年期间饮食要有节制,切忌暴饮暴食。
今
日
大
寒
GREATERCOLD
大寒美食
消寒糕
“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
老母鸡汤
到了寒冬季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八宝粥
古时在北方,大寒天气虽寒冷,但因已近春天,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迎接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大寒这天,还会制做传统的八宝粥食材,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八宝饭
八宝饭是中国传统名点,流行于全国各地,江南尤盛。各地的配方大同小异,基本上是把糯米蒸熟,拌以糖、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中国·二十四节气
4.足部保健促健康
冬季养生还需加强足部保健,促进机体健康。
1.要适当增加足踝部的运动。
2.睡前用温热水洗脚,不仅洗去汗臭和污垢,还可消除疲劳,祛病强体。还可以在足浴时不断搓揉、刺激足部穴位,以滋补元气,壮腰强筋,延缓衰老。若加入舒筋活血的中药,还能起到舒筋通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4个坏习惯不能要
1.锻炼不要早
“大寒”节气,室内外温差较大,人的韧带弹性和关节柔韧性都没有之前灵活。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进行户外锻炼,切不可越早越好,并且在运动前要做一些热身准备。
2.冻手不火烤
将冻僵的手脚放到取暖器上烤,虽然舒服和温暖来得比较快,但这会对手脚日后发生冻疮埋下隐患。正确的方法是,在距取暖器不远的地方,将裸露的手脚互相搓擦,使手脚的温度自然回升,待皮肤表面变红时,再移到取暖器旁或放入热水中取暖。
3.御寒不用酒
很多人以为冬天喝点白酒,尤其是高度白酒,能抵御严寒。其实,人喝酒后的热乎是由酒后血流加速带来的。真正人体内的热量是在肌肉运动时,由体内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经过复杂的代谢产生的。
4.睡觉不蒙头
寒冷的夜晚,不少人喜欢蒙头大睡。这样既不卫生,也不舒服。除容易造成呼吸困难、头昏脑胀等缺氧症状外,嘴里呼出的大量水汽还会增加被窝内的湿度,破坏被窝内舒适良好的小环境。
END
本文源自:新华网;中国教育报;《大众健康》2020-01-15
图片来自:Bingimages
编辑:柳迪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获取更多中医药知识,快速访问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请点击下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