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职场 文章内容

浙江最新明确!

发布时间:2022-01-24 13:38:45来源:NBTV新闻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印发《浙江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指南》《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方案》《浙江省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行动方案》《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劳动教育行动方案》。

《浙江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指南》明确,劳动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

日常生活劳动教育

  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和家务劳动,涉及到衣、食、住、用、行等,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树立自理自立自强意识。

生产劳动教育

  通过参加工农业生产,直接经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从简单劳动、原始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学会使用工具并掌握相关技术,感受劳动创造价值,增强产品质量意识,培育工匠精神,体认生产劳动价值和文化。

服务性劳动教育

  通过参加生活性、素质性、社会性服务劳动,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等活动,体验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性劳动,树立服务意识,形成社会服务的系统认知和职业认同,强化社会责任感。

小学、初高中、大学的劳动教育分别有哪些内容?一起来看看↓↓

小学

低年级

  以日常生活劳动为主要内容,注重培养劳动意识,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

完成个人物品整理、清洗,进行简单的家庭清扫和垃圾分类等,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参与适当的班级集体劳动,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等,培养集体荣誉感;

体验简单生活用品的设计,进行简单手工制作,照顾身边的动植物,关爱生命,热爱自然。

中高年级

  以家庭劳动、农业种植、传统工艺与手工制作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培训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

开展烹饪、收纳、常见家用器具使用、购物,参加校园保洁、绿化等;

初步体验种植、养殖的规划与实践,纸工、编织以及简单的木工和电子等项目的设计与制作;

适当参加社区环保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体验图书馆管理等社会性服务劳动;

运用一定的设计思维来应对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尝试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问题,初步建立团队合作意识。

初中

  注重增加劳动技能,以家政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为主要内容,兼顾校内外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

承担一定的烹饪与营养、理财等家政劳动;

通过空间规划,开发创新产品,系统解决问题来美化生活;

选择木工、电子、金工等项目,初步经历规划、设计、制作的完整劳动过程;选择1~2项新技术,进行劳动体验与技术应用;

参与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了解大棚种植、立体农业等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

开展文化创意服务劳动,深入城乡社区、社会保障机构和公共场所,开展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经历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性劳动。

普通高中

  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培养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固化良好劳动习惯;

选择服务性岗位,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培养职业兴趣;积极参加大型赛事、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参加以科技应用和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型服务劳动,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持续开展社会性服务劳动,参与社区治理;

统筹劳动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相关内容,从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中,自主选择1~2项生产劳动,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提高创意物化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职业院校

  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培养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

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定期参与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参与文明校园、文明城市共建,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情怀;

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积极参加学科与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等活动,培育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严谨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

普通高等学校

  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

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

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自觉做好个人卫生和寝室环境卫生,独立处理个人生活事务,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义工、志愿者服务等,参加学务助理、教务助理、实验室管理、图书管理、校园环境维护等勤工俭学活动,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

强化服务性劳动,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参与服务“乡村振兴”,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海岛、边远地区计划”,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积极参加实习实训、专业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重点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产业、新经济、新职业发展方向,关注“数字经济”引发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强化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的意识,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

浙江将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实践活动、劳动周等:

  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普通高中劳动课程,志愿服务安排2学分,与通用技术统筹安排2学分,综合实践活动、生涯发展规划统筹安排2学分。

  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

  各地教育部门应推出中小学生日常生活劳动必会项目清单,其中小学、初中生每学年必会项目1~2项,实行家校联动评价,做到人人过关。

  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可在已有课程中设置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专门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浙江还将在各级教学成果奖励中,把劳动教育成果纳入评奖范围。

  根据《浙江省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方案》,浙江计划在“十四五”期间,认定公布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300家、省特色劳动实践教室300间,培育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引领地区10个、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300所,培养省中小学劳动教育骨干教师300名。至2025年,普通中小学均配建劳动实践教室。

  同时,普通中小学要在教师编制总量内按需要统筹安排一定数量的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

  《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劳动教育行动方案》还明确,省教育厅从2022年起将劳动教育工作纳入高校校(院)长年度本科教育述职测评和教学评估工作,重点报告和评价学校劳动教育工作举措和开展的成效。

《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

今年3月起施行,将带来哪些变化?

1月24日10时,《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举行。《条例》是全国首部公共数据领域的地方性法规,为充分激发公共数据新型生产要素价值、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浙江制度样本,将于今年3月1起正式施行。

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林、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金志鹏出席发布会并回答相关提问。

《条例》共有七大亮点:

一.拓展公共数据范国,为党政机关堥体智治提供基础资源支撑。

条例按照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的要求,明确本省国家机关、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运营单位,在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收集、产生的数据属于公共数据。同时规定,根据本省应用需求,税务、海关、金融监督管理等国家有关部门派驻浙江管理机构提供的数据,属于条例所称公共数据。

二.明确公共数据平台建设规范,夯实数字化改革底座。

根据公共数据平台一体化、智能化的定位,条例提出六个方面一体化建设要求:一是建设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要求按照“四横四纵”架构体系,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按照“一地创新、全省受益”的精神,对数字化项目的统筹整合制度作出规定。二是建设一体化共享开放通道。规定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应当通过统一通道共享开放数据,不得新建通道。三是构建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要求统筹建设全省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推动公共数据、应用、组件、算力等集约管理,实现数据“多跨”流通。四是建设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要求建设全省统一的基础数据库和省市县三级专题数据库。五是建立一体化数据目录体系。要求省公共数据主管部门统一目录编制标准,组织编制全省公共数据目录,市、县按照统一标准编制公共数据子目录。六是建设一体化数据标准体系。要求制定统一的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标准以及公共数据处理和安全管理等标准。

三.完善公共数据收集归集规则,提高公共数据质量。

为了保证公共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条例作了以下规定:一是建立数据校核更正机制,规定当事人提出数据准确性、完整性校核申请以及有关部门发现数据不准确、不完整或者不同部门之间数据不一致的,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校核完毕。二是要求建立健全数据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及时更新失效或已变更数据,实现问题数据可追溯可定责。三是为了充分发挥数据在精准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规定为了应对突发事件,相关部门可以要求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提供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数据。

四.建立公共数据充分共享机制,助力省域治理高效协同。

条例将公共数据分为无条件共享、受限共享和不共享数据三类,明确公共数据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并进一步规定保障该原则落实的具体制度:一是规范共享属性的确定程序,规定列入受限共享数据的,应当说明理由,列入不共享数据的,应当提供法律依据。二是建立共享属性争议解决机制,规定公共数据主管部门对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确定的共享属性有异议,经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报本级政府决定。三是为了提高数据共享及时性,明确共享数据的审核时限和审核程序。四是限定共享数据的使用范围,规定通过共享获取的数据仅用于本机构履行职责需要。

五.构建公共数据有序开放制度,激活数据要素市场。

为了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公共数据有序开放,条例主要规定了以下制度:一是要求分类开放。根据风险程度,将公共数据分为无条件开放、受限开放、禁止开放数据三类,并列举禁止开放、受限开放的具体情形。二是明确开放范围和重点。要求制定开放目录和年度开放重点清单,优先开放与民生紧密相关、社会迫切需要等方面的数据。三是规定开放属性确定机制。要求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对收集、产生的数据进行评估,科学确定开放属性,并明确争议解决机制。四是明确受限开放条件和要求。规定申请获取受限开放数据应当具备数据存储、处理和安全防护能力等条件,并要求签订安全承诺书和开放利用协议,落实安全保障措施。

六.设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度,更好推动数据创造价值。

为了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更好培育大数据相关产业,条例建立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度,规定政府可以授权符合安全条件的单位运营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单位对利用公共数据加工形成的数据产品和服务可以获取合理收益。同时,为了保障授权运营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条例规定,授权运营协议应当明确数据安全要求,授权运营单位应当依托公共数据平台加工数据,不得向第三方提供授权运营的原始数据,并要求省有关部门制定授权运营具体办法,明确授权运营单位的安全条件和运营行为规范等内容。

七.健全公共数据安全管理规范,确保公共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

数据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条例在上位法基础上补充规定以下内容:一是落实数据安全主体责任,确立谁收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数据安全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数据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并对数据安全监管职责分工作了规定。二是建立数据处理安全评估制度,规定因数据汇聚、关联分析等原因,可能产生涉密、敏感数据的,应当进行安全评估,并根据评估意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三是强化对第三方服务机构的监管,要求进行安全审查,签订服务安全保护及保密协议,并规定第三方服务机构的相应法律责任。四是强化数据开放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防控,规定中止开放等风险处置措施。

教师资格考试今日开始报名

这些变化要注意

1月24日,2022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报名工作开始,本次考试将在全国30个省份举行。近年来,教师资格考试的报名热度持续攀升,“教资热”被舆论关注,专家表示,教师职业吸引力不断增强和大学毕业生人数升高,都提高了教资考试的报名热度。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考试网

30省份今启动报名

3月12日笔试

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消息,2022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报名开始时间为1月24日,此次笔试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举办(西藏目前仅在下半年举办)。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考试报名时间原定于1月14日,后鉴于部分省份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报名开始时间延迟至1月24日。

按照现行的教师资格考试办法,该考试在多数省份一年举行两次,一般笔试分别安排在上半年3月和下半年11月,提前1—2个月启动报名。日前30个省份今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报名的公告都已陆续公布。根据各地的公告,本次考试(笔试)日期为3月12日。

“教资热”话题受关注

近年来,教资考证热的话题受到舆论关注,按照教育部的数据,“十三五”期间,年平均认定教师资格人数在160万以上,较“十二五”年增长约37%。

近几年,每年举行两次的教师资格考试,每次报名人数都在百万级以上。2016年,全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共有260万人,2017年达410万人,到2019年则攀升至900万人。去年下半年的教资考试报名中,部分省份的报名人数仍在攀升。

在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近几年,教资考试“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断攀升的大学毕业生规模,就业竞争之下,持证就意味着多了一条出路。

“从大环境来看,教师的薪资待遇不断提高,国家在编制上也予以优先保障,未来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大,这是教资考试热度攀升的大背景。”华图教育研究院专家张晓静分析,近年来,国家提高了教师入职门槛,教师资格证成为编内外教师上岗的必要条件,这也是教资考试热度攀升的重要原因。

这些人可免试认定教师资格

在此次教资考试报名前夕,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的通知》,要求在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改革基础上,继续在有关高等学校师范生中开展免试认定改革。

通知指出,2017年及以前加入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省份的高等学校相关师范类专业,自2022年起可以参加免试认定改革。

通知要求,实施免试认定改革的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制度,根据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分类确定任教学段和任教学科。

对有关高等学校随意扩大免试认定范围,为不符合条件的学生或不按规定颁发《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证书》的,或在免试认定改革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纪依规取消学校相关师范类专业免试认定资格,核减学校相关师范类专业招生指标,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责任。

象山影视城到宁波有直达班车啦!

“象山影视城到宁波有直达班车啦!”1月22日上午,象山影视城至宁波南站站点开通试运行,不少游客、剧组工作人员、村民早早等在站点,成了该班次的“首批乘客”。

据了解,象山影视城站点是在石浦至宁波客运班车基础上增设的“简易站”,承载了售票、安检、候车等功能,乘客上车后,便能直达宁波南站,运营时长1小时20分左右。之前影视城的县域直达班车每日仅4个班次,市域直达班车尚无,自宁波市区乘坐公共交通至象山影视城中途必须转车,新桥、定塘等村民要去宁波也需前往石浦或丹城转车,全程耗时、费钱费力,极为不便。

在宁波至石浦客运班车营运线上增设象山影视城站点,是象山县政协2020年度专题协商会上的提案,2年间,提案从提交、立案到各部门协商研究、完善议案,象山县交通等主管部门与甬象客运公司共同努力执行,终于迎来落地。

象山影视城站点开通后,是宁波至石浦运营路线上唯一的停靠站点,不仅能极大地方便两地游客、市民往返,大大节省了乘客时间、钱财和精力,也有效完善了市区直达象山影视城景区的公共交通体系,打通了景区交通“最后一公里”,提升以旅游为核心的公共交通网布局。该班次将于2月6日(正月初六)起正式运行。

来源:浙江发布中国新闻网浙江新闻象山影视城丨编辑:向西

© 2016-2022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