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养生 文章内容

哪些药物有望改善电休克的认知副作用?| 研究速递

发布时间:2022-01-25 22:09:06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医脉通导读

本项纳入52项研究的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显示,在电休克疗程中联用美金刚或碘塞罗宁有望改善电休克的认知副作用,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优先加以探讨;临床实践中,针对那些电休克治疗后认知副作用负担较重的易感患者,或可考虑联用上述药物。

其他一些药物,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吡拉西坦、褪黑素等也可能有效,但潜力似乎不及美金刚及碘塞罗宁。

证据显示氯胺酮、具有抗炎效应的草本制剂、阿片受体激动剂似乎无效。

近年来,电休克治疗(ECT)的公众污名似乎较前减轻,但很多人仍对这一非常有效且总体安全性良好的治疗手段存在顾虑。其中,电休克的认知副作用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记忆损害。

既往研究中,电休克治疗后出现记忆损害的患者比例为22%-79%。尽管整体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至少能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在治疗结束6个月后仍可查及逆行性遗忘。有效管理电休克的认知副作用不仅有助于提高耐受性,还可以减轻患者及医生的顾虑,提升治疗动机。

针对电休克认知副作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如免疫、激素、神经营养因素的变化,以及脑电活动、血脑屏障通透性、脑灌注、神经可塑性方面的改变等。基于这些假说,一些药物似乎具有改善电休克认知副作用的潜力。然而,尚无较新的系统综述或meta分析全面探讨这一课题。

研究简介

2022年1月24日,荷兰Rijnstate医院JoeyVerdijk及其合作者于ActaPsychiatrScand.(影响因子6.392)在线发表了一项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对电休克认知副作用的药物干预疗效进行了分析。

简言之,研究者系统检索了PubMed、PsycInfo、Embase及Scopus2021年4月1日之前收录的相关原创研究,这些研究比较了电休克疗程中联用某一药物相比于安慰剂/无干预措施针对认知副作用的疗效。通过筛选,52项研究被纳入定性分析,涉及16种药物治疗方式;26项随机、对照、非交叉设计研究被纳入定量分析,共1387名患者,涉及12种药物治疗方式。

研究主要发现如下:

▶低质量的证据显示,美金刚(效应量大)及碘塞罗宁(效应量中)可有效减轻电休克的认知副作用。

▶很低质量的证据显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加兰他敏、利斯的明、多奈哌齐)、吡拉西坦、褪黑素或可改善某些认知域。

▶氯胺酮(很低质量的证据)、具有抗炎效应的草本制剂(很低至低质量的证据)、阿片受体激动剂(低质量证据)似乎无效。

具体而言:

美金刚

美金刚为NMDA受体拮抗剂,常用于治疗中重度至重度阿尔茨海默型痴呆。

2项评估美金刚治疗电休克认知副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总样本量78)被纳入定量分析,受试者分别为抑郁症患者及混合诊断的患者。分析显示,美金刚可有效改善电休克后短期(1-14天)总体认知转归(MD=0.73[0.25,1.20]),以及工作记忆(MD=0.53[0.12,0.94])及即时回忆(MD=1.10[0.78,1.42])。

针对抑郁症患者的研究中,美金刚剂量为5mg/d,从首次电休克治疗前一天开始使用,直至电休克疗程结束(4次)。另一项研究中,美金刚的起始剂量为10mg/d(5mgbid),第一周结束时加量至20mg/d(10mgbid),同样从首次电休克治疗前一天开始使用,直至电休克疗程结束(平均6.3次)。

碘塞罗宁

碘塞罗宁是人工合成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常用于治疗需要迅速见效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如黏液性水肿昏迷患者。

2项评估碘塞罗宁治疗电休克认知副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总样本量50)被纳入定量分析,受试者均为抑郁症患者。分析显示,碘塞罗宁与短期总体记忆功能的改善显著相关(SMD=0.73[0.15,1.30])。

其他药物也展现出了改善短期总体认知功能的效应,但结果相对不确定。例如,4项研究显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与电休克治疗后短期总体认知转归的改善相关(SMD=0.72[0.11,1.34]),但这一效应无论在抑郁患者还是混合诊断患者样本中均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

两项针对具有抗炎效应的草本制剂(如番红花/香附/蜂蜜混合物及乳香)的随机对照研究(总样本量137)显示,这些制剂未能改善电休克治疗后的四项短期认知转归。

基于上述结果,研究者提供了各类药物的研究优先级:

表1各类药物的研究优先级

结论

本项研究全面回顾了现有各类药物针对电休克认知副作用的疗效,而非仅限于某一药物类别。结果显示,美金刚及碘塞罗宁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优先加以探讨。临床实践中,针对那些电休克治疗后认知副作用负担较重的易感患者,可考虑联用这些药物。其他一些常用药物,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吡拉西坦、褪黑素等也可能有效,但潜力似乎不及美金刚及碘塞罗宁。

然而,本项研究所纳入证据的质量总体偏低,主要归因于样本量较小及潜在的偏倚风险。另外,入组研究的异质性较高,影响了结果的外推性。未来探讨此课题的研究应提高研究设计的一致性,并试图澄清电休克认知副作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文献索引:JoeyP.A.J.Verdijk,MikeA.vanKessel,MatthijsOud,etal.Pharmacologicalinterventionstodiminishcognitiveside-effectsofelectroconvulsivetherapy: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ActaPsychiatrScand.2022Jan24.doi:10.1111/acps.13397.Onlineaheadofprint.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及检索历史文章。

© 2016-2022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