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职场 文章内容

新年,逼自己养成这10个习惯,你将变得更加强大

发布时间:2022-01-28 19:29:51来源:培训杂志

文|斯科特·扬

来源|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

新年伊始,你的flag立好了吗?

当代青年的flag就像薛定谔的猫,

不知道哪一天就倒了。

如何逐一实现flag?

从现在开始,培养这10个习惯吧!

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

目标明确,计划合理是关键。

>>>周/日目标

列周/日目标是我发现的一个对抗懒惰特别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很简单:

每周最后一天,列出你下一周想要完成的工作。

每天结束时,把一些周目标工作挪到新的日目标列表上,这些是你下一天要完成的目标。

一旦完成了日目标,那么这一天就停止工作吧。

周/日目标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把你要办的数不完的事分解开来了。你不是要一下子完成所有的事,而是要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

通过将大量任务拆分成每天的任务量,你会更容易说服自己投入工作。

列出周/日目标能让你纳入一些不紧迫但是重要的事情。周目标会让你专注于大的规划,而每日目标则会让你远离压力,轻松面对。

此外,这之中也需要充分意识到信任的重要性。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要去办的事情,就会拖延。当你完成了列表上的所有事项,然后还要加一些的时候,就是在破坏信任。

开始工作之前,你说列表完成的时候就算大功告成了,并以此来激励自己。但如果再加一些任务,你就会破坏这种信任,此时你很难再次激励自己。

如果日程上显示有很多工作要做,你就把它们全部完成。如果已经完成,你就停下。有了这种信任,你就会避免过度工作,也不会养成懒惰的坏习惯。

>>>限定时间

设定一个时间,在任务完成之前或时间用完之前不许停止工作。这就是限制时间的本质,要想提高生产效率,必须面对这种“残酷”的考验。

限定时间可以从两方面击退你内心的拖延恶魔:

时间短(30~90分钟最为理想):这比好几个小时连续工作让人更容易接受。

紧迫感:想在规定时间完成的唯一方法就是尽快做完你接到的任务,限定时间会刺激你加快速度。

下一次你不想工作的时候,就设一个90分钟的“时间盒子”。清理你的桌子,关掉收件箱,专心工作90分钟。

>>>分解任务

不明确的大型任务是滋生拖延症的温床。为了尽快开始,你需要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将大的任务分解成易于行动的小任务。

你的任务列表必须将接下来60秒该做什么都写得清清楚楚。

分解那些你以前从未做过的非常规的任务

如果你从未给一项新的生意准备纳税申报表,那你做起来肯定十分困难。

然而,如果你将它分解成几个具体步骤:收集文件、打印收益表、填几个表格……那就容易许多了。

分解你不喜欢做的任务

如果你讨厌写文章,却需要完成一份报告,那么只在任务表上“写文章”这三个字绝不会激励你完成这件事。

反而是将这个任务分解成小的步骤才更容易完成,如“选题-找研究材料-作注释-写论点”,类似的任务也可以这样来拆分。

分解那些没有明确截止时间的任务

“整理文件柜”可以在15分钟内快速搞定,也可以花费十几个小时进行分类和相互对照。

没有一个清晰的组织计划,这个任务很容易被永远搁置下去。

加强自律

练习自律就像举重。如果你是一个长期拖延者,那最后你很可能会身材走样。

懒惰并不存在于你的血液中,而存在于你的肌肉里。通过练习自律,你就会建立起精神的肌肉,让你在想放弃的时刻继续前行。

这里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行动起来:

下一次你想停下工作的时候,再坚持10分钟。过了想放弃的那个门槛,就锻炼了肌肉。

在思想不集中之前,搞清楚你能持续工作的时间。下一次工作的时候,坚持多做10%~20%。

你的心思会在不同项目之间跳来跳去吗?给下个月设定一个目标,专注于一件事情。

估量一下当前你的自律能力如何,然后以该结果为基础,再小幅提高一下。即使你只能举起10磅,你也能通过阻力训练达到100磅。意志力同样可以帮你达到这个程度。

使用“咒语”

“咒语”是你经常重复对自己说的话。通过将一个咒语和你特定的精神状态联系起来,让自己进入一种高生产效率的状态。

生产效率“咒语”需要你想出一个短语,它能让你联想到生产效率高的状态。

美国著名商人、企业家、慈善家威廉·克莱门特·斯通创办了一个保险公司,据说他的员工任何时候想拖延,他就让他们大喊:“现在就做!”(DoitNow!)

选择一个好地方,能让你一眼看见这些语录,从而刺激你提高生产效率。把它们设置成你的桌面背景图或者屏保,这样一来,每当你想拖延的时候一下子就能看见它了。

根除潜在的绊脚石

在含盐量高的土壤里种植物,是结不出果实的。你当然可以浇水,平衡在阴凉处和阳光下的时间或使用工业肥料。但所有这些都抵不过一个事实——你的植物从根部吸入了毒素。

如果你已想尽一切办法克服拖延,但仍然无法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那问题就可能出在“土壤”上。

长期的拖延习惯更加值得警醒。当我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会问自己一些问题来检验“土壤”的好坏:

我专注实现的目标还能激励我吗?

我想要生产效率高的原因对我还有意义吗?

我是不是把“生产效率”当作借口来回避真正的恐惧和梦想?

更换土壤需要在你开始提升生产效率技能,增加工业肥料之前进行。

动力催化剂

让我们重温中学的化学课。还记得催化剂吗?

催化剂是一种加速反应的化学物质,但其自身不会发生反应。它是“中间人、仲裁者、交易人”。尽管反应可以自行发生,但催化剂加速了整个过程。

下面是一些催化剂的例子:

把你的目标列成一个表

我经常把我的目标列表放在电脑桌面上,在需要的时候,它总是会给我带来动力。

做出公开承诺

当你计划要做成某事时,把它告诉你的老板、同事或者一个朋友,产生的压力会让你保持动力。

便利贴

把你的想法写在便利贴上,放在你的家里。它们会提醒你需要做的事。

抽离

你的大脑有点儿像一台旧的水泵,你要用曲柄努力使水位上下变化来取出水。

不幸的是,有时候水卡在管子内部,离出水口还很远。这些水是棕色的,还有铁锈味,非常难喝。这个时候,解决办法并不是停止抽水,而是先把垃圾抽出来。

即便你想出了很多糟糕的点子,也不要因为质量不好就停止去想。

这些污水最终会从整个系统中抽出,然后你就能发现藏在底下的净水了。只有抽离了足够的垃圾,你才会开始创造伟大的作品。

你要接受在你抽离的时候,你不得不扔掉大部分质量不好的作品。降低质量标准,然后预想着你最终会丢弃掉大部分成果。

营造一个

不会分心的工作场所

热衷于生产效率的人都知道,避免拖延的关键就是不分心。下面是一些初级方法:

电脑上

关掉聊天软件,隐藏弹出窗口,必要的时候关掉网络。工作文件是你电脑屏幕上唯一出现的东西。

书桌上

清理掉任何在你工作时能吸引你注意力的东西。

屏蔽“噪声”

在门上贴一个“禁止打扰”的标签,并不惜以死来威胁任何一个试图闯入,影响你独处的人。

让人们知道你的“专注”时间

我写作的时候无法分心,一个电话就能让我的思维中断15分钟。

让人们知道你的“专注”时间,他们就会选择在更合适的时间给你打电话或者跟你见面。

拒绝“应该”

“应该”是不会激励你的,任何一个归为“应该做”的事情都是非常痛苦的。它只会在你不工作的时候让你感到内疚。

我把自己的事情尽量归为两类,“想要做”和“不去做”。

有时候,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一个中间阶段。也许你为了以后的事业正在做一个不喜欢的工作,也许为了得到一个学位而写一篇很讨厌的文章。

我建议,把你完成一个目标或专注做一个工作的原因列出来,如果能够找到具体的任务与目标之间的强关联(哪怕是间接的),我们很容易就能完成任务。

当然,如果一个任务属于“应该做”的行列,但跟你的主要目标没有什么联系,那你就直接把它归入“不去做”的行列吧。

预备、射击、瞄准

每个人都对“预备、瞄准、射击”的过程很熟悉,它的意思是获取资源,列出计划然后采取行动。然而,人们很容易在瞄准阶段遇到困难。

其实我们可以把他反过来——先采取行动,然后纠正方法。在筹划提升之前先专注完成初步计划。因为,如果能收到反馈,你就会瞄得更准。

如果你计划做一个新的设计,把它交给你的用户,你就会很容易看见这个设计的缺点。

你可以一开始就尽全力去做一些有可能会做不好的事情,也可以先完成再评估,后者是更简单可行的方法。一旦有了准确的反馈,你就能减少计划的时间,从而采取行动,进入到下一个循环。

极限编程的倡导者们使用“预备、射击、瞄准”的方法来有效地设计程序,这样就会避免设计一些笨重、庞大的程序出来。

摒弃拖延恶习

每个人都有拖延的恶习,可能是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或者漫无目的地上网。彻底摒弃这些习惯,你就能把节省的时间重新投入到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上面。

戒掉这些习惯并不是切掉你生活乐趣的来源。如果你喜欢每周看一档固定的电视节目,戒掉之后节省30分钟也没有什么太大意义。

但是,并不是每个恶习都是这样。大多数人看电视都是因为舒适、不费劲,并不是因为电视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把占据你很多时间但没有什么价值的事情列一个表。然后尽力做到下面两点之一:

彻底根除这个习惯。

压缩这个习惯,谨慎行事。如果你真的很喜欢一档电视节目,可以考虑把它录下来,否则,直接关掉电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新年的一年,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还需要跟标杆学习!

企业人才发展案例库

BAT、华为、中国银行、国网等数十家标杆企业

更有数字化学习、专业人才培养

高潜/后备人才培养、教学与设计、领导力等

20+主题、300+案例

随时随地,想学就学!

现在购买VIP年卡,

即可获得《企业人才发展优秀案例集》

一套四本,包邮到家!

本文来源于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投稿请联系:editor@trainingmag.com.cn

往期推荐

© 2016-2022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