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职场 文章内容

择善从之,持之以恒

发布时间:2022-02-13 08:34:55来源:慢青年

新的一年,我们又将带着希望和憧憬,激情满怀的投入工作和生活。无论是谁,凡是想有所作为的人,都想在诸多方面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一、保持空杯心态

董志勇院长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21年开学典礼演讲中说:

一纸文凭远非人生畅行无阻的通行证,未来能飞多高,走多远,仍取决于你的努力与付出,唯有终生学习、不断超越的人,才有资格说不负韶华、不负人生。

不负韶华、不负人生,就需要提升自己。

提升自己,就需要与时俱进的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知识面。即使你有比较高的学历,依然需要持续的学习提高。向书本学习,向一切优秀的人学习。

《论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张瑞敏先生说:人是要不断学习的,你千万不要把你的天赋潜能给埋没了,一定要学习,一定要有一个空杯的心态。我们向谁去学习呢?就是直接向成功人士学习!

你要永远学习积极正面的东西,不看,不听那些消极、负面的东西。去看每一个人的优点……

所以,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向身边的人学习,向榜样学习,向一切优秀的人学习,学习他们比自己优秀的方面。

诸葛亮《诫子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向别人学习,要有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虚心好学,兼收并蓄。

要避免自己有一点知识,就以一孔之见而故步自封。要保持空杯心态,要见贤思齐,择善从之,这样才能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二、见贤思齐,择善从之

经过多年的的观察了解,也与一些有见解的人交流。基本也都有一个看法,就是有的人成长进步比较快,有的人则比较慢,这并非天赋异禀。而是那些进步慢的人一般都有两种倾向:

一种是嫉妒。有研究者认为:对一个人一旦产生了嫉妒,自然就会百般看不顺眼。不希望对方好的同时,也不会认可对方的优秀,更不会去向对方学习。

另一种是成见。比如:与优秀者,曾经是同学、同事、师生,甚至亲人。但之前曾有过一点不愉快。虽然过了多年,对方或许早已忘了,但自己还是耿耿于怀。所以,即使对方很优秀,也不愿意去学。因为他抱有成见,心里排斥,不舒服,自尊心强,可能觉得丢面子。

其实:这两种思维都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无论是嫉妒还是成见,都因为心胸不大,遇事容易计较。这两种人一般比较情绪化,过于看重自尊和面子。事实上,这些都是虚的,没有价值的。真正有价值的是你的人品和本事——你的能力、心胸、格局。

因此,要想自己变得更好,一定要摒弃前嫌,理解知识没有好坏,积极主动的去拥抱接纳;否则就是跟自己过不去,是在为难自己,因为你的资本是靠自己的学识、能力,而不是虚荣、面子。

现实中,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虚心好学,兼收并蓄,甚至“不耻下问”。就因为他们懂得,这样做真正受益的是自己。

看到一句话:成功人士都具备一种能力。他们能从一件事、一个人身上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哪怕这个人是自己讨厌的人。实际上,学习别人并不会让你更低,并不意味着你不聪明,不够好,不够优秀。

为什么世界级的企业家任正非先生,面对美国的百般打压,而在多次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向美国学习,学习美国先进的科学和技术。他不带情绪,不抱成见。他承认华为有许多不如人家的地方。这就是格局。向人家学习,取长补短,这是为了提高,成就宏伟的事业。

三、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都要不断前行,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得失心太重,一般做不大,做不长,也做不太好。就因为急功近利而没后劲。

比如:有的人想读一本书,学一项技能,做一项运动等等。他们虽然想了,并没行动;有的去做了,三分钟热度,没几天,就不做了;而且还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没有恒心,不能坚持,一切都成空。

有人说:我观察过身边三十岁左右的朋友们,生活大多过得忙碌充实,却很少有人坚持学习,一年也读不完一本书,上学时用的英文完全忘光,爱写字的习惯也不再坚持。放弃得太早。

其实,任何一件事,要想成功,关键就是坚持。

在浮躁的当下,更需要静下心来,要培养一种耐心、耐力,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这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可能并不容易。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都想要理想的生活。仔细想想:最后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做一个长期主义者,无论做什么,做学问也好,搞投资也好,交朋友也好,健康养生也好,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或物质的或者精神的。

有学者说,人与人之间差距在哪里?最小的差距是智商,而最大的差距,就是坚持,持之以恒。

例如跑步:一次武汉大学周叶中副校长,在央视撒贝宁主持的“开讲了”节目演讲。

周校长在演讲中说,他从上高中开始,就坚持早上跑步,四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年轻的时候,每天跑5公里,后来增加到10公里。每天十公里已成了常态。他跟撒贝宁说,上节目当天的早上,他已经跑完了10公里。

周校长随即谦逊地说,“我之所以还做了点事,就是因为有坚持。”

其实,这就是长期主义。

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

人生路上,我们从来不缺计划和行动,但比它们更宝贵的,是在看不到结果时,还能坚持自己的选择。

胡适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著名作家麦家说了一件事:

“十五年前,在长达十几年的一个时间段里,我写的作品大部分在邮路上,写稿、投稿、退稿构成了我一个倒霉蛋命运的复杂的几何图案。我的第一部长篇《解密》曾被十七次退稿,前后折磨了我十一个年头。”

罗振宇曾说过:“任何一个人,不管你的能量强弱,放眼足够长的时间,你都可以通过长期主义这种行为,成为时间的朋友。”

而那些长期主义者,他们通常是过得了普通的今天,耐得住平静如水的明天,认准了目标,就能耐下心慢慢地向前行。

做个坚定的长期主义者,而且越早越好,无论人生还是职场,无论工作还是生活。

世界上没有捷径,所谓的捷径,就是打消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多下踏踏实实的笨功夫,才是提升自己的正道。

古人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一件事情,关键是看你能不能坚持到最后;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你才能从中体会到这件事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一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

平庸与卓越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天赋,而在于长期的坚持、持续的投入。

熟悉一位管理者,工作从政府到企业、企业到政府,做过区政府领导,也做过企业董事长,工作之忙可想而知。然而,他平时除了忙工作,每天坚持“三个一。”一小时读书,一小时写字,一小时走路;已坚持二十余年。他的书法已有较高的造诣和收藏价值。但每次见到他时都心情愉快,精神抖擞。这或许是由于自律带来的益处,让人刮目相看。

好的人生,比拼的往往不是运气和聪明,而是持续不断的往前走。一步步都很坚定,在日复一日中,去拉开距离,走得更远。

看到这样一句话:坚持很难,但也很酷!

你每一次的坚持,都是在为自己、为明天更好!

你向往什么,就向着那里努力;你期待什么,就全身心地追寻。

懂得自我提升、永续学习,终身成长的人,终究会成为人生的赢家。

—END—

作者:一个用心感悟生活,静心思考人生的人。

谢谢阅读,欢迎关注

© 2016-2022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