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14 09:25:07来源:历史教师王汉周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讲的历史是真的吗|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授权自
zhihu.com/question/356818532/answer/943980078
01
河北作家尧山壁在其回忆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
1944年年底,5岁半的尧山壁跟村里七八个大人一起去城里卖粮食。
一行人路过山口日军据点时,鬼子少佐领着十几个鬼子二十几个伪军把他们围住了。
大家都以为鬼子要抢粮了,结果鬼子少佐说话了:你们卖粮食挺不容易的,你们拉粮食到山南挺远的,以后卖给我们吧。我们加价两成!用现大洋和弹药换!
你没看错,弹药……弹药……弹药……
然后,年前,村里的民兵就靠山口据点给的弹药拿下了离山口不到七里地的一个有五个日军三十多个伪军据点。
02
这类事情,其实在1944-1945年的敌后战场并不少见。
1)
45年的时候,为了和北平鬼子粮食换武器方便,当地县委在清华园附近支了个早点摊。
双方约好的,多少条步枪和子弹换多少斤白面,多少挺轻重机枪和掷弹筒换多少斤猪肉。
大炮不能换。
2)
1944年秋冬,河北省广宗县件只、核桃园据点,南宫县高家寨、南便村、苏村等据点的日伪军,为了筹集过冬的柴火和粮食,被迫拿出部分枪械弹药来和当地自卫团、青抗先、甚至区委做交易。
到1945年春,核桃园据点一个小队的鬼子想跑,为了保平安,把当地民愤最大的伪军头头和一个日本军曹灌醉了捆吧捆吧送给八爷当买路钱……
3)
最狠的是新四军。
在芜湖附近,新四军把“抗日捐”收到了路过芜湖的上海日本洋行头上。
日本洋行告到芜湖当地日军。
结果,日军高层嗯嗯唧唧打完了官腔,把洋行人给踢出去了。
后来有眼尖的洋行职员发现,新四军拦截洋行船只收抗日捐用的竟然是钢制汽艇,那汽艇上不显眼的地方还有没抹去的假名……
没错,那些汽艇,全是驻芜湖的鬼子后勤部队偷偷卖给四爷的。
于是,日本洋行老老实实向新四军交“抗日捐”,成为当地奇景。
不止汽艇。
驻芜湖的鬼子从43年开始,从药品到武器弹药机械设备,没样不卖,光是给新四军造迫击炮用的无缝钢管都卖了好几百根(小老板搞无缝钢管故事的原型之一)。
芜湖老字号药店村里的民兵,就是鬼子和新四军走私卖药的地头,总账房就是新四军的大走私贩子,额不对,大特务头子,额不对,地下党领导人。
各种军需药物通过这里转运到另一个地下党杨太炎开的“运通运输行”,再运到新四军根据地近旁的无为县汤沟镇,然后再从汤沟镇装上新四军的粮食药材等货物。
贸易之繁盛,竟然让小小的汤沟一时繁华无两,号称“小上海”。
03
原因?
根据新四军七师供给部部长叶进明和敌工部部长段洛夫的回忆,芜湖鬼子后勤部队(登部队,总部在上海,主管征粮工作)的最高长官楠木椿,是货真价实的非国民,公开说:“中国人民是正义的。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必定属于中国人民!”
有次新四军贸易总局的干部王渔、朱革等五人在安庆不幸被捕,楠木椿亲自赶到安庆,一口咬定这五个人是他登部队的雇员,硬这五个人捞走了。
楠木椿一个“非国民”就能造成这么大影响吗?
当然不是。
根本原因是,驻芜湖的整个日军高层都对楠木椿的“非国民”行为默许,甚至是纵容。
到45年,连驻芜湖的鬼子最高军事长官吉村都被拉下了水,把大批日军武器弹药运送给新四军,仅轻机枪就有40挺,子弹数十万发,武装舰艇两艘。
815后,楠木椿带着五名日本军医高高兴兴地投奔新四军,后来安然回到日本。
正在做饭的日军
04
为啥大家印象中凶神恶煞死硬到底的鬼子,突然就变成“非国民”了呢?
一个字:饿。
1944-1945年敌后战场上鬼子们的日子那是一天不如一天。
根据日军战史资料及幸存士兵战后回忆——
侵华战争初期,日军官兵的主食中大米占70%,后来递减为50%,主食中掺杂了大豆、小米与杂粮。
供应量也由原来的每天6合减为5合(约700克)。
每餐仅一小碗。
到后来,很多日军干脆连一粒大米都吃不起,只能以小米,土豆之类充饥,美其名曰“代用食”。
在副食品的供应上,刚开始为猪、牛肉及鸡、蛋等,后来逐步为生鱼、腌鱼、海带等代替。
至1943年后,又被代之以酱菜、南瓜、萝卜等。
这本来就不太够吃的饭,军官还经常克扣,借口说:
“打仗时吃不饱肚子怎么办?为了做到在吃不饱肚子的情况下也能打仗,平常就应该经常多练习练习饿肚。”
于是为了练习饿肚子,日军军官命令把该发的粮食减去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
其实呢,日军军官把粮食私自卖掉分钱。
日军士兵们就遭殃了。
一般,老兵还能想点办法,新兵们只能捡拾老兵们的残羹剩饭。
特别是晚上站岗时,肚子饿得只能一个人站岗,一个人到外面街上去找东西吃。
05
日本和平学研会曾采访过200多个侵华日军老兵,他们回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部队伙食就已经很糟糕了。
为增加份量,吃麦子经常不去麸壳,下地挖野菜,捉蛇捕蛙、上树掏鸟窝的事屡见不见。
挖芋头当菜的日军
青黄不接时,连地里的青苗也不放过。
抗战末期,山西清徐居然诞生了一条新的歇后语:日本人吃茭子——没办法了!
用于形容穷途末路。
所谓茭子就是高粱。
当地日军孤立的据点由于补给不畅,只能吃到高粱米,加上不会做面食,结果小鬼子吃得面黄肌瘦,没几天就投降了。
06
面对这样的窘迫的境地,44年以前,鬼子主要是通过抢劫老百姓来缓解军粮问题。
但是到44年以后,随着敌后抗日武装力量越发壮大,敌后鬼子们越来越发现,抢不动了……
一方面,经过多年消耗,鬼子的战斗力下降得越来越厉害。
1944年,补充新兵的平均体重已经下降到100斤以下,兵力又越摊越薄,处处处于抗日军民的包围之下。
驻山东的日军甚至发现,他们如果要组织一次机动作战,就得先把机动兵力从一个个被包围的县城和据点当中解救出来。
而另一方面,通过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八路军已经从1942年大旱和敌伪顽夹击的打击当中恢复过来,战斗力迅速增强。
此消彼长之下,日军相比八路军,只剩下武器弹药的优势了。
44年2月4日晚,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山区王家埠村的民兵9人袭扰了3处日伪据点后回村。
因为太晚就住在北山坡的三间草房里。
不料被本村反动地主王少疑看到,王少疑连夜跑到两城日军据点报告。
当夜日军即出动300日伪军。
在夜幕下,日军悄悄包围了民兵住的三间草房,一股日军当先冲入院子。
(真是民兵,连个哨都没有派)
民兵队长张茂海被外面的动静惊醒,侧身门后观察,突然门被踢开,随即一柄刺刀当先伸进来,张茂海飞起一脚,把敌人的枪踢落。
其他民兵也被惊醒,大家掏出手榴弹,一起扔出去。
于是这股鬼子就跑了……
当然,300人连9个民兵都拿不下,这大日本皇军的脸面往哪儿搁?
于是在本子军官的呵斥下,敌人又开始围拢上来。
但是围攻了几个钟头,300日伪军竟然真拿不下这9个民兵据守的小院子。
打着打着,突然从西边山坡上传来几声爆炸声。
日伪军以为是八路军增援来了,慌忙撤退,还丢下大量武器弹药。
其实西山上的爆炸是村里另一名民兵王华亮听说日伪军包围了张茂海他们,跑去向滨海十三团报告,到了才发现十三团执行任务去了。
这小子一咬牙,抓了几颗手榴弹跑回来扔在西山山坡上。
这次战斗民兵牺牲3人,负伤2人。
日伪军被打死打伤80余名。
王家埠村民兵队长张茂海,因此成为“滨北民兵英雄”。
笔者在《五莲革命史》上看到这段的时候完全不敢相信,但是民兵们真拖了两挺轻机枪出来……
民兵
07
民兵尚且如此,老八路就更难对付了。
1945年2月5日,滨海十三团二营一个连170余人,袭击日军五里后子据点后,到距离敌据点10多里前郝戈庄驻扎。
第二天晚上,日军就集结1000余人包围了前郝戈庄。
午夜2时,部队接到武工队消息,立即进行战斗动员。
但是已经很被动了,敌人的马嘶声隐约可闻,枪声从多个方向传来,敌人已经大致完成包围。
八路军掩护部分村民突出包围圈后,发现还有一部分老百姓被鬼子包围在庄里。
八路军全连返身杀回包围圈,一场激烈的白刃战,八路军牢牢控制住半个村子,掩护了群众转移。
完成任务后,八路军再次冲出千余鬼子的包围,扬长而去。
此战共牺牲21名战士。
今天山东省诸城市郝戈庄还立有郝戈庄战斗纪念碑。
08
这不算什么。
最神奇的一仗,发生在1944年5月冀南清丰县。
冀南鬼子以日军100多人,朝鲜二鬼子200多人,伪军5000人的庞大兵力进驻清丰县城,大模大样地召开庆祝大会,全冀南十几个伪县长都来参会。
结果当天晚上,晋冀鲁豫军区第七团的老八路带着一连92式步兵炮,长驱180里突袭清丰县。
日伪大乱之下全军崩溃。
八路军战后统计,以12人牺牲的代价,歼灭日伪2000人;
打死邯郸日军联络部代理部长名取正雄(正部长害病没来,他当了替死鬼)以下8名日本军官;
生擒冀南道新民总会顾问河本定雄以下30多名日本文武官员;
参会的14个县的伪高级官员一个没跑,全部落网;
缴获机枪20多挺,步枪1500多支,武器弹药无算。
还有汽车两辆。因为没人会开所以拿绳子拖回的根据地。
09
最好玩的还不是这个。
根据本子自己写的《北支事变》,八路军其实把战绩算少了。
因为增援上来的鬼子只接到了8个鬼子和30几个伪军,其他5000多人全军覆没。
后来有人研究,说可能是因为清丰县城老百姓早跑光了,空房子很多。
夜里兵败的伪军往房子里一藏,脱了衣服扔下枪,就伪装成老百姓了。
八路军打完仗撤出县城,这些伪军也就作鸟兽散跑回家了。
永久损失比:5000+:12
此战之后,鬼子用了个痛彻心扉的词:冀南一空。
10
如果仅仅是老八路能打,那还没什么。
毕竟八路弹药有限,要真摆开车马炮打阵地战,鬼子总能先把八路军逼退。
真正令鬼子无解的是,到1944-45年,华北根据地巩固的地区,比如山东、晋冀鲁豫、冀南、晋察冀等地区,已经是处处都是抗日的堡垒,每个村庄都有民兵队伍,每个县份都有抗日武装。
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时时刻刻在吞没着苟延残喘的鬼子。
诸城西北有一个刘家庄,100多户人家,1944年夏季被解放,迅速成立了民兵部队。
因为是新成立的民兵,别说自动武器,连一支三八大盖都没有,只有土炮、鸟枪和大抬杆。
唯一优势是因为多年防土匪,庄里修建了比较坚固的城墙,而且男女老少人人会打鸟枪,习武的也多。
被鬼子祸害了好几年的乡亲们抗日热情高涨,组织了自卫团,和周围十几个村子成立了自卫联防民兵。
自此以后,周围的日伪军既征不到粮,也抓不到夫。
到1945年3月,周边的鬼子伪军实在受不了了,决定集中全部力量近2000人,无论如何都要拔掉刘家庄。
这2000人中包括2个中队的鬼子共200多人,伪军张步云部1500人,还有反动会道门组织万仙会的几百人。
全军有75mm山炮2门,92式重机枪2挺,各种轻机枪30多挺。
打一个100多户人家只有鸟枪土炮的庄子,这已经不是牛刀杀鸡的问题了,这是拿大炮打兔子。
1945年3月17日佛晓,2000日伪包围刘家庄。
战斗从早上打到中午,鬼子在大炮机枪掩护下发动了7次冲锋,全部被击退。
被炸毁的城墙不断被修复,几十名鬼子上上百伪军倒在鸟枪土炮之下。
当天下午,经山炮反复轰击,日伪军终于炸塌城墙,攻入刘家庄,但刘家庄村民面对绝对优势的日伪军死战不退。
有一户刘仲常兄弟四人,用大刀和手榴弹据守一个院落。
伪军冲了两次,被打死五人,换上日军上,又被打死两人。
最后日伪军将小院团团包围,四兄弟弹尽力竭,高呼“死也不被敌人逮活的”,投井自尽。
这时,得到消息的诸莒独立营,从二三十里外跑步赶来增援。
殿后的伪军当即被杀散。
独立营冲入刘家庄加入巷战,迅速稳定了战线,掩护村民撤退。
同时,各村民兵也纷纷向刘家庄赶来。
鬼子见大势已去,不得不在下午4点撤退。
刘家庄保卫战中,刘家庄和附近的其他村共有106人死难,但是在七个小时的战斗里,刘家庄父老和独立营一起击毙日军38人,伪军102人。
大炮机枪在鸟枪土炮面前打了败仗。
11
1944年,光是山东军区歼灭日伪军就接近7万人,每次战役都要拔除几十个据点。
困守据点的鬼子朝不保夕,愁云惨淡。
斋藤邦雄的《陆军步兵漫画物语》就有这样一幅漫画:
八路军专挑不听话的据点开打。
对于那些深入根据地甚至只是距离根据地较近的据点,出门抢粮就算没被民兵打死,也要承担被八路军当作典型直接拔掉的风险。
所以大家都只能老老实实当家里蹲。
可不抢就要饿肚子啊,这还能怎么办?
以芜湖为例,为什么整个驻芜湖日军高层都加入了“资敌”的行列?
因为征粮任务完不成啊。
别看芜湖距离南京就五十公里地,从芜湖城往外十里地就是四爷的皖江根据地。
无论鬼子还是汪伪,不敢下乡征粮。
汪精卫亲信,汪伪总力社芜湖分社社长,芜湖军粮统购委员会主任汪子东,刚开始企图利用自办的“利记商号”从四爷这里高价私购私运粮食交差。
结果每次都被四爷扣个正着,损失惨重。
一来二去,汪子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芜湖日军高层也束手无策。
走投无路之下,汉奸和“非国民”楠木椿俩人一合计,三十六计,通共为上……
1944年的时候,驻苏南地区的日军每月只要发了肥皂牙粉,就拿到点心铺交换吃的。
还有的日军拿军大衣去换地瓜吃。
山东诸城的日军吃野菜团子的照片,登上了日伪的报纸。
北平郊区有日军向农民讨要蔬菜果腹。
战争末期,侵华日军里还多了不少上了年纪的手艺人。
这些人为解决吃饭问题,开小店,做买卖,修农具,出租军马……
河南商丘有一个鬼子成了当地地主的上门女婿,并且还派了几个手下到家里做长工。
地主家吃饭管饱,这让当时很多日本鬼子都非常羡慕。
1945年正月,河北冀县的鬼子实在饿得受不了了,集中了两个小队外带一挺重机枪去吃当地维持会长的大户,然后因为饿的体力不支被维持会长手下在大院里用棍子一顿胖揍,最后装备留下,人管了顿羊肉饺子扔了出去。
当然也有混得还凑合的。
河北省南宫县,鬼子在这里有一个修械所。
随着南宫县的抗日力量越发强大,乡野据点十不存一,南宫县城的鬼子也当了家里蹲。
最后大家一合计,干脆把修械所改成了农机站,拆吧拆吧替老百姓造农机,还出租军马当大牲口。
生意一时做得风生水起。
据说他们做的农机质量还不错,有的深耕机竟然保存到21世纪,也不知道是不是拿炮钢做的……
12
最后,我们不要忘记,这些萌萌哒的鬼子绝不是因为他们本性纯良,而是抗日军民以巨大的牺牲,一点一点磨掉了这些军国主义野兽的嚣张气焰。
以本文开头尧山壁先生的故乡隆尧县(由隆平尧山合并而成)为例——
八年抗战,两县殉难7500多人,伤残5000多人,700多人被抓为劳工,14000多栋房屋被毁。
两县县委都曾被鬼子破坏,书记牺牲,县大队也都曾被打散。
但两县党员、群众无一日停止抵抗。
党员干部牺牲了,后来者接过他的枪继续战斗。
队伍被打散了,重新组织起来接着抗日。
惨绝人寰的北阎庄大屠杀吓不倒隆尧人民的勇气。
战斗,只有不屈不挠的战斗。
到1944年底,隆平尧山合计31个据点已经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处还在苟延残喘。
这才有幼年尧山壁经历过的鬼子卖枪换粮的窘迫。
这才有抗日战争的胜利!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