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16 08:46:53来源:王振涛大夫
一般情况:患者肖某,女,61岁,汉,河南滑县人,药物过敏史:无。2016年3月25日初诊。
主诉:间断胸闷、心悸5年余。
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胸闷、心悸、乏力;曾查心脏彩超提示二、三尖瓣及肺动脉瓣轻度返流,间断口服麝香保心丸、美托洛尔片(具体用法不详)。现上述症状时有反复发作,纳可,眠一般,大便稀,小便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既往史:否认其他病史。血压:110/72mmHg。
中医诊断:心悸病
证型:气阴两虚心神不宁
治法:益气养阴,安神定志
初诊方药:
2016年4月6日复诊:患者服药后心悸症状减轻,仍时有胸闷,未诉其他不适,纳可,眠一般,大便不成形,小便可。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血压:114/70mmHg。
处理:3月25日的汤药改芡实90g,隔山消24g,煨诃子24g,茯苓神各24g。20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温服。律复康60粒×3瓶,用法:4粒3次/日口服。
按语:结合病史,患者应属“心悸”范畴。证属气阴两虚、心神不宁。本病以虚实夹杂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在治疗时应相应兼顾。同时,由于心悸均有心神不宁的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伍安神宁心或镇心之法。方用四参定悸饮加减。方中党参补气;丹参苦寒清泄,入心肝两经兼有除烦安神之效;节菖蒲清心开窍安神;郁金辛苦寒,行气活血、清心通滞;百合甘寒,归心肺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茯苓、茯神、炒枣仁养心安神,调肝安魂之要药;莲子心长于清心除烦;生龙骨、生牡蛎、回心草、茶树根重镇安神,宁心定悸;苦参清心经之火;炒白术、隔山消、黄连、芡实、煨诃子益气健脾、固涩止泻;甘草调和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