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热门 文章内容

总书记的两会约定|“这说明生态保护见效了”

发布时间:2022-03-10 20:05:03来源:学习小组

“总书记,您看,这是最近在我们家乡拍的。”

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在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来自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孔庆菊代表拿出照片,请坐在对面的习近平总书记观看。

孔庆菊代表展示带来的照片(图源:网络)

一张照片里是漫步在草丛中的荒漠猫,另一张拍的是行走在树丛中的雪豹,二者都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以前很少见的珍稀物种,现在频频现身了。”从小生长在祁连山脚下的孔庆菊,用照片讲述当地生态环境的变迁。曾经,祁连山一度遭遇“黑色增长期”,过度放牧、开矿挖山、乱砍滥伐,搞得这里满目疮痍。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山绿了,沙少了,水也变清了。

“这说明生态保护见效了。”习近平凝视照片,频频点头,“特别是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增强了,看到了生态本身的经济价值。”

孔庆菊带来的照片中,还有一张祁连山生态管护员的合影。照片里,大家拿着横幅,上面写有一行字——“欢迎总书记来祁连山”。在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另一位人大代表阿生青也发出邀请:多希望总书记再来青海看一看啊!

2021年3月7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的审议。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时隔3个月,2021年6月,习近平应约来到青海。考察期间,他前往海北藏族自治州,了解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从西宁出发,乘火车、转汽车,6月8日,习近平抵达海拔3200多米的青海湖仙女湾。此处位于青海湖西北侧,属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当地有关负责人告诉总书记,近15年来,青海湖水位上升3米多、面积扩大了300多平方公里。水位持续上涨,周边气候变湿变暖,改善了整个环湖地区生态环境。

“这里水质怎么样?”“鸟类有多少种?”“禁渔是怎么搞的?”围绕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工作,习近平问得很细。站在青海湖边,遥望巍巍祁连,他专门听取了青海省关于祁连山自然生态情况的汇报,特别关注询问祁连山冰川同青海湖水源之间的联系情况。

沿着木栈道,习近平步行察看周边环境。他说:“看到这样的景象,总会想起王洛宾在青海创作的那首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正是充分吸收了这里的精华养分,他才为人类艺术宝库增添了这样美好的作品。”

“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环顾四周,习近平反复叮嘱当地党政负责同志,青海在生态文明方面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分量很重。要把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好、生态资源保护好。

2021年6月7日至9日,习近平在青海考察。图为8日下午,习近平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青海湖仙女湾考察。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生态,习近平称之为“我最看重的事情之一”。无论是与两会代表委员共商国是,还是奔赴各地调研考察,生态文明建设都是他十分关注的问题。

2015年全国两会,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动情地回忆起青年时代第一次到广西的美好往事。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纯净优良的生态环境,饿了在街边吃一碗桂林米粉,这些都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习近平叮嘱,一定要保护好桂林山水。

2019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护草原、森林是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同年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习近平顶着烈日走进林区,察看林木长势。听说林场森林面积逐年增加,野生动物多了,生态环境好了,他很高兴。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赴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调研。图为习近平在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了解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这些年,习近平盯住生态环境问题不放,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的战略位置。长江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黄河要“共抓大保护、协同大治理”;在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对青海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和木里矿区破坏性开采等典型事件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今天,中国的名川大山正重现生机。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还有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云南大象北上南归……都昭示着一个已经深入人心的道理——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文/翊麒

编辑/钟祺、静玄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 2016-2022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