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职场 文章内容

领导力 | 价值观对外是底线,对内是游戏规则

发布时间:2022-03-18 09:19:38来源:智慧云董事会

导读

如何检验一个企业的组织力?就看你能不能带出一支铁军,能不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干部。而要源源不断生产干部,就要具备很好的领导力。而要有好的领导力,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你必须坚守自己的使命,经得起威胁和利诱,团队才会真正服从你。价值观对外是底线,对内是游戏规则。

文章字数8328

阅读需21分钟

01

领导力和领导权

在阿里,我们认为核心产品就是干部。

如何检验一个企业的组织力?就看你能不能带出一支铁军,能不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干部。而要源源不断生产干部,就要具备很好的领导力。

领导权和领导力是不一样的,什么情况下你有领导权,什么情况下你有领导力?

我拿西游记举个例子。

唐僧的队伍是比较难带的。因为他的团队全是上级塞给他的,而且全是问题团队,从白龙马到沙僧到猪八戒到孙悟空,全是犯过错误的人。这么看起来,各位创始人比唐僧幸福多了,好歹你的团队基本都是自己组建的。

在唐僧的团队里,孙悟空本事最大,但是也最不听话,容易惹事。所以领导体谅唐僧,给了他一套紧箍咒,孙悟空不听话,只要一念咒,孙悟空就乖乖听话了。这个时候,唐僧对孙悟空的管理是靠念紧箍咒,换句话说,他对孙悟空只有领导权,但是并没有领导力。

这跟我们的管理很像。只要是个管理者,都会念紧箍咒,年底考核了,要不要晋升?要不要加薪?要不要公司的期权?这些都是紧箍咒。

但是,唐僧是不是靠念紧箍咒一路把孙悟空带到西天呢?不是。那么,什么时候唐僧的领导力才真正体现出来呢?

是在女儿国的时候。女儿国国王要唐僧留下做国王,你看,一下子江山有了,美女也有了,诱惑是不是很大?但是,唐僧拒绝了。他要坚持自己的使命:西天取经。

这个时候,孙悟空才真正服了。在这之后,唐僧就不再念紧箍咒了,因为他的领导力建立起来了。

这个故事,我想传递的是,你必须坚守自己的使命,经得起威胁和利诱,团队才会真正服从你。

创业者要经常问一问自己,如果你不在今天这个位置上,你的紧箍咒不灵了,还会不会有人跟着你走?

无论是创始人还是管理者,念念紧箍咒没有错,但是错的是你痴迷于念紧箍咒,别的本事都没有。

02

使命、愿景、价值观

讲使命、愿景、价值观之前,我先讲一下水浒传里的故事。

梁山有1.0版本和2.0版本。1.0版本,是晁盖的梁山,2.0版本,是宋江的梁山。他们有什么不同?

晁盖的梁山,是没有价值观的梁山,基本上就是流氓犯罪团伙。为什么?因为他们见钱就抢,见人就杀。你要上山入伙,下山见到第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少一刀拿下,抢人钱财就可以上山。

宋江时候的梁山,就不一样了。他提出了使命:替天行道。虽然他的商业模式还是抢钱,但是他规定了女人的钱不能抢,僧人的钱不能抢。什么钱可以抢?恶霸的钱、贪官的钱,这些可以抢,因为这是替天行道。

抢完以后还规定怎么用,宋江提出三个用处。

第一,三分之一的钱要开仓放粮,接济当地的贫民。第二,三分之一留在山寨做不时之需,储备弹药。第三,最后三分之一按功劳大小及座次分配,功劳放在座次的前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

马云在各种场合都讲阿里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特别是公司新人入职第一天,必须要讲这些,而且必须要创始人亲自去讲,才能讲得清楚。

▲早期的阿里巴巴团队

有的创始人说,我不像马云这么会讲,我讲什么呢?如果这个讲不明白的话,至少应该讲清楚两件事:

第一,公司什么钱能挣,什么钱不能挣?

第二,作为创始人,你喜欢什么样的人,不喜欢什么样的人。

我在加入阿里之前,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做CEO,我们也讲价值观。我后来发现,价值观基本是普世的,各家公司差别不大。

价值观对外是底线,对内是游戏规则。

我去阿里上班的第一个月,就有两份裁人报告,等着我签字。这件事对我冲击非常大。

第一个,是阿里山东大区的一个优秀销售,把一份20万的“国际电商服务”的合同卖给山东临沂一名内销房的发展商。

我们录入合同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直接报给山东大区总经理,然后大区总经理立即拿20万现金向客户赔礼道歉,回来打报告要求把这个销售开除。为什么呢?因为“国际电商服务”是卖到海外的一个产品,挂上去根本不可能卖出去。

其实,客户没有投诉,公司也没有遭受任何损失,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开除?因为他违反了阿里的价值观。

阿里价值观中的一条是:客户第一。这条价值观下面有一条细则是:不对客户做过度的承诺。这件事情上,我们根本不需要问口供,因为他把一个不可能卖出去的东西挂在网上,他肯定是忽悠客户。

第二个,是广东区的一名优秀销售。这名销售更厉害,排名全国第二名,一个人一年能做到1500万的营收,服务一百多名客户,非常厉害。

我们当时有一条不太合理的制度,要求每个月要做到一次上门回访。这个要求对这个销售挑战很大,所以他偷了个懒,自己编了一段回访记录。

其实,我们出于对员工的信任,只做万分之一的拜访记录抽查。好巧不巧,正好抽到他的一名客户,发现他造假了。于是广东大区总经理把他开除了。

因为他违反了阿里的价值观:诚信。

大家扪心自问,你会不会因为一条CRM记录造假开除一名优秀的销售?相信很多人心里会犹豫。但是阿里不行,坚决不会容忍这种行为。

为什么我印象这么深刻?因为那个客户还专门买张机票飞来到杭州见我,要帮这名销售求情。但是我们还是坚持,这个销售必须开除掉。

所以,价值观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体现在你们日常的行为里。它确实不能当饭吃,但是要明确什么钱能挣,什么钱不能挣。

▲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卫哲,曾担任阿里CEO

03

组织根基三板斧

1、招聘:源头最重要,不能“拉壮丁”

1)不轻易下放招聘权

初创团队在招人上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轻易下放招聘权。

创业的时候,几乎都是创始人自己招人,但是团队壮大了,就开始下放招聘权了。

下放招聘权的一个体现是:允许新人招新人。

很多公司高速发展的时候就有这个情况,上午入职的总监,下午代表公司招人,甚至是明天自己才上班,昨天就代表公司招人。

阿里巴巴是怎么做的呢?

我到阿里巴巴上班,第一天跟马云谈权限。我问:老大,我能批多少钱出去?马云说,账上有钱,你觉得该付就付,没有限制。我听了以后特别激动,觉得公司对我很信任。

出来以后,遇到我们的首席人力资源官,她说,虽然你的财务权限很大,但是你现在不能招人。我说,总裁不能招人?为什么?她说,虽然你以前管三万多人,阅人无数,但是你不会用阿里的方法招人。我想想也对。

怎么办?学。

我先看三场阿里人怎么招人,不仅看,还要说出心得体会,答对了才可以招人。通过后我终于可以招人,但是前三场面试时旁边必须有人陪着,他们要看我招人的方法对不对。所以,我是一个月以后,才被允许独立招人。

这对我的冲击也很大。中国很多企业来了经理人,往往是给他的财权很小,招人的权限倒是很大。但是阿里是反着来的。

是不是阿里第一天就做对了呢?也不是。我刚去阿里的时候,员工流失率非常大,我们当年经历过一年流失率120-140%。

我当时就问,公司采取了什么手段呢?负责人说有,我们把流失率纳入干部考核。效果怎么样?对方说,还不如不纳入考核,因为纳入考核后该留的一个没留下,该走的一个都没走。

其实,这是源头出了问题,把不该放的人放进来了。而流失率只是一个结果。

轻易下放招聘权的另一个后果是:团队的味道被稀释了。

新人自己还没搞明白公司怎么回事,就让他招人,如果招的新人再招一次新人呢?公司味道很快就没了。

所以,招聘的时候,至少跨两级。阿里当年为了把好源头关,一度跨了四级,广东大区总经理下面有:城市经理、主管、销售,但是任何一个销售进来都得大区总经理面试。广东大区有多少销售呢?一千多个,你想想他有多少时间花在招聘上。

我也一样,总裁、副总裁、高级总监、总监,我都得面试,那个时候,我一年要花30个以上的工作日在面试上。

▲早期的阿里巴巴团队

很多创业团队说,没空招人。知道为什么你忙吗?

因为你招的人不合适,所以你要自己顶下去,把自己降级使用。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在创业初期,我希望创始人必须面试新人。阿里的前500名员工,马云都一一面试。你如果觉得比他牛,你可以比他少。

2)闻味道

招人要重视非能力因素,要注重专业能力以外的要求。

在阿里,就是闻味道。

其实这不是阿里原创的,是跟谷歌学的。谷歌招人,6个人以上面试,其中有3个人是专业不对口的,比如行政、前台、秘书等。他们面什么?就看来应聘的人是不是有谷歌人的味道。

怎么知道他有没有谷歌人的味道?只要问一个问题:这个人入职后,你会不会跟他一起去旅行?如果三个人都说NO,这个人是不能进来的。

那么,谷歌谁有这个权力呢?三年以上,一个人在一个公司呆了三年以上还没走,他身上就应该有这个集体的味道。

3)人才地极差

怎么去理解呢?比如说你招一个月薪一万的人,大部分公司会从月薪八千的人里挑。

这是错的。你应该怎么找?

你如果愿意付一万,应该在目前挣三四千里的人里面招。这样他来了以后通过努力实现工资翻倍,他会感恩公司。但是,如果你从月薪八千的人里挑,他会觉得理所当然的。

当然,这样招聘的难度大大增加了。你从挣八千的挑一个挣一万的,大概两三个人中就能相中一个,但是你要从挣三四千的人中挑一个挣一万的,你大概要看一二十人。

也就是说,基层员工来了以后待遇升两级。还有,千万不要跟中低层员工不要谈股票,因为这跟他很遥远。

但是,高层是反过来。

2005年我去阿里,我在上一家公司的底薪是100万美元,去了阿里直接变成100万人民币。当时美元对人民币是1:8.3,所以我去阿里不是打对折,是打骨折。

那个时候,阿里属于创业阶段,没什么钱,所有高层来了待遇必须降两级以上。很多人说,但是高层来了有股份,虽然现在阿里巴巴是几千亿美金的公司,但是那个时候没这么大,股份也不值钱。

战争年代考验一个人,能不能扛个炸药包把碉堡炸了,炸了回来就可以入党,那是拿生命作考验。和平年代,没有生命威胁,考验一个人,大部分走不出名利二字。

有的人明明是个副总,一定要封他一个CEO,感觉面子上好看一点,这是名放不下来。公司没干成,CEO又怎么样?所以名过不了关,不能要。

二是利,工资愿不愿降一点?高层来之前收入基本不低的,减他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也不影响日常生活。当然,还要给他股份,但是股份是长远的。

很多人问,是不是阿里做大了才这样?错了,是因为这样做了才做大,不是做大了才这样做。当然,我们在公司规模小的时候,也犯过同样的错误,后来才把招聘的问题想明白了。

▲阿里巴巴首次记者会(摄于1999年)

2、培训:抓住新人新干部

有培训必有考核,有考核必有淘汰。很多公司的培训不带考核,这是没有意义的。

1)新人第一课

培训的重点是什么?两新:新人、新干部。

首先是新人。新人入职第一课,必须是老板亲自来讲。

在阿里,新人入职都是马云讲的,直到公司员工达到4000人。后来我接着讲,讲到公司20000人。我一年讲多少场?100场。通常是一周两场,每场两小时,所以我一年讲了400个小时。

很多人问:CEO干不干活?

其实,CEO最重要的活是HR的活,我一年至少有三四个月干的都是跟HR一样的事,甚至比他干的还要认真。

新干部有两类:空降兵、班长。

在阿里,M1级别的干部就是班长,M1管理的人是最多的,相当于一个组织里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是健康的,都不会癌变,组织才不会得癌症。

M1必须自己培养。为什么呢?如果你连M1都不能自己培养,员工还有盼头吗?

当你把M1培训出来,你会发现M2以上就不要做了,因为M2要做的还是那些事,只不过对象是M1,还是开会、分解计划,还是考核等等。在阿里,直到M5以上,才需要回组织部再培训。

2)难度贴近实战,强度超越实战

很多公司的新人入职培训很开心,就是破个冰,搞个团建,培训结束了。员工上岗之后,发现每天累的要死要活,心里落差特别大。

阿里不是这样的。在阿里,新人培训的难度要贴近实战,强度要超越实战。

阿里的客服培训,都是直接拿历年最麻烦的客户投诉让你处理,当然是模拟的,但是非常贴近实战。

阿里的销售入职培训,早晨6点起来,7点开晨会,7点半扫街,晚上8点回来,总结会开到10点,10点半熄灯,连续三个月。真正上岗的时候发现,8点出门也是可以的,是不是觉得轻松多了?

工程师来了,88小时不间断魔鬼训练,修bug、写程序,办公桌旁边支张行军床,累了打个盹,两个小时把你踢醒继续干。为什么?因为阿里的双十一,工程师是48个小时不能睡觉。所以培训就要把强度拉到88小时。

如果培训期间你抗不住了,早点离职其实对双方都好,你别浪费你的青春,我别浪费我的资源。

不要觉得对员工残酷。阿里后来流失率降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就是在培训期间先淘汰一群人。新人培训一个月以后,三分之一的人走了。

3)培训的16字真言

培训的十六字真言是:我做你看,我说你听,你做我看,你说我听。

阿里的培训全部是按照16个字真言做的。我前面讲过,我刚到阿里时是不能独立招聘的,先看三场阿里是怎么招人,然后再看我招三场,做对了,还要再讲一遍。16个字过完一遍,这个模块就通过了。

开会也是一样。我先主持三次会给你看,告诉你怎么开好一个晨会、周会,开完以后你开三次给我看,开对了也讲对了,才能通过。

很多人说,阿里不是要讲那些英明神武的战略吗?怎么讲这些东西?其实,这些才是真正的基本功,20年没有变。阿里现在年产15000名干部,都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3、赏罚考核,不仅是发红包

1)频率

一个公司,一年要考核员工几次?没有标准。但是不管几次,如果一年只考核一次,肯定是有问题的。

考核不是为了把员工干掉,而是希望员工认识到自己问题,及时纠偏,拿下年初定的目标。如果一年只有年底一次考核,就完全失去了考核的意义,这个时候黄花菜都凉了,人也凉了,事也凉了。

阿里现在基本是一年四次考核,但这不是标准答案。我认为,业务发展越快,频率要越高。阿里当年是月度考核,一年12次考核。现在很多中后台降为一年两次,为什么?因为发展速度慢了。

2)考官

谁来考核?阿里要求很严,三堂会审,员工的上级、上级的上级,再加上HR,3个人同时考核一个人。

很多初创公司可能做不到。那你可以把HR拿掉,但是员工的上级、上级的上级已定都要在。为什么?保证一个公正的考核环境,防止上级压制优秀员工。

3)内容:业绩和非业绩各一半

考核不能只看业绩,一定要重视非业绩。

阿里的考核是业绩、非业绩因素各占50%。看到这里,很多人有误解,说是不是10万块奖金,有5万块是业绩决定,另外5万块是非业绩决定?当然不是。

一个公司没有业绩,拿什么发奖金?所以奖金100%的来源业绩,但是拿到多少还要看非业绩因素。

非业绩因素是调整系数,正负50%。意味着什么?根据业绩你拿10万,如果你的非业绩分满分,你可以拿到15万。但是如果你的非业绩分是负分,你就只能拿5万。所以,在这样的体系下,同样的业绩,奖金可以相差3倍。

非业绩因素有哪些?包括三方面:团队、策略、价值观。

①:团队

什么叫团队分?就是培养出干部。

举个例子,浙江大区和江苏大区,今年都做了1个亿。但是浙江大区培养了3个城市经理,支持公司去开拓山东市场。而江苏大区没培养出来一个。你想想,应该奖励谁?当然是5个干部贡献出3个还完成业绩的那个。

只有向体系以外输出干部,才能加团队分。不能输出干部,还丢了干部,就要扣分。所以,两个区域经理业绩一样的情况下,由于团队分不一样,他们的收入就会差很多。

只有这样,干部才会重视团队建设,否则团队建设就是就是喊喊口号。

②:策略

策略分是什么呢?公司今年约定要开拓中小客户,两个团队都完成了业绩,但是其中一个签的是大客户,这叫策略出了问题,就要扣策略分。

③:价值观

价值观怎么考核?是不是考员工有没有记住?

不是的。

阿里是讲故事,讲真实的故事,比如,员工要陈述过去一个季度我为团队合作做了什么,上级如果不能举出一个反例,就得认。

我刚去第一个季度,觉得这个东西太小儿科了,就是互相讲故事。后来发现这其实很厉害,逼着上级去观察,用小本本记下来提醒自己。

后来,我发现一个现象,考核前两个礼拜,大家开始临时抱佛脚,突击做好人好事。我跟马云说,这种考核是形式主义。马云说我们一年考核四次,一年52个星期当中有8个星期,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好像也挺好。而且,做着做着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4)考核结果:2:7:1排队

阿里的“2/7/1”制度不是自己发明的,是关明生从通用电气带过来的。

什么是“2/7/1”呢?

“2”是指最优秀的前20%,升官发财全是他们。

“7”是指占据团队中大多数的70%。

“1”则是团队中排在最末位的10%,如果连续两个季度排在末位,就得淘汰降职。

就是同一个级别的员工,“2/7/1”排队。同一个部门的员工,也要“2/7/1”排队。

当一个公司快速发展的时候,考核频率要高,要用高频把优秀的员工迅速选出来,把最差的员工迅速洗掉。

所以那个时候是月度考核,也就是两个月TOP20%,你就有机会晋升了,差的两个月就淘汰了。

当然,“2/7/1”疗效最好,但是毒性也最大。如果机制没建好,不能上“2/7/1”,否则会变成内部斗争工具。

阿里是用了两年的时间才推下去。而且是先从基层做,再做高层。阿里是M4以下先做“2/7/1”,两年以后再推广到M4以上。价值观是M4以上先考两年,M4以上会考了,然后再往下。

所以说,是药三分毒,你要根据自己的体制量身定制。这个药一天四片,儿童就得减半,各位创业阶段是儿童,有些要按照次序来实施才能做到。

04

怎么出干部?

1、三类干部来源

第一,坚定不移自己培养干部。我前面讲过,M1一定不能外部招聘,创业第一天就要把这个规矩定下来。

第二,有些专业岗位的干部要坚定不移从外部引进。比如说,CFO你自己培养不出来,我还真没见过哪一家公司CFO是自己培养的,还有法律总顾问,没在外面干过也不行。对于这类员工,就要坚定不移外部引进。

第三,阶段性外部引进,最终自己培养。阿里搞云计算,全公司只有两个人懂云计算,根本没种子。所以这个要阶段性推进。当年我们采用的是2+1,前两年是引进,两年后就得是自己培养,最多延长一年。

其实,这三类干部来源,绝大部分靠的还是自己培养。如果你想基业常青,就得自己认认真真招队伍,靠自己培养。

2、三种干部状态

很多公司定全年人员编制的时候,只要人力资源预算经董事会批准,就直接干了,但是在阿里,这样还不行,我们加了三个灯:绿灯、黄灯、红灯。绿灯表示胜任,黄灯表示合格但还无法胜任,红灯表示不胜任。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你的干部是怎么样的,招来的人也是怎么样的。

如果一名干部是绿灯,那么他的员工编制就可以按照年初定的来执行。

如果是黄灯,虽然不是特别理想,但还算是合格,我们采用的策略是出一个进一个,给你调整团队的权利,但总人数不能增加。因为黄灯有可能不是干部的问题,而是团队需要调整。

如果是红灯,对不起,只能出不能进。

很多公司出问题,就在干部的红黄绿灯编制上没有进行灵活调整。优势资源要向优势人群倾斜,干部不合格就不允许他扩大队伍。

3、出干部的三个路径

第一,新干部培训,从M0到M1,要下定决心形成自己的模块,而且不要去做太多的专业模块。

第二,干部非业绩考核时团队分是必答题,因为出干部不仅仅是创始人一个人的事,每个干部都要输出干部。

第三,轮岗制。不要让一个人钉在一个岗位上,要实施轮岗制,什么活都得干。

05

三张报表

我们提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所以相应地,我们也要有三张报表:客户健康度报表、人力资源报表、财务报表。

很多公司的财物报表都做得挺好,因为投资人要看,自己作为股东要看。

但是很多创始人都忽略了前面两张表。我特别鼓励一家公司,特别是我们投资的企业把客户健康度报表、人力资源报表建起来。

1、客户健康度报表

什么叫客户健康度报表?

你为客户创造了价值,先不要说客户增长数量,而是要看看他们是否健康?

举个例子,你帮客户招了人,这个人最后留下来了吗?没留下就是不健康。

客户健康指标跟财务指标不一定有关系,有时候甚至是反关系。客户不健康指数越高,可能业绩更高。怎么说呢,举个例子,有些互联网公司的广告投放就很恶劣,客户不得不多投钱。虽然自己的业绩变得很好看,但是它是不健康的。

创始人要摸着良心问自己,什么是理想的客户健康状况。客户不健康,个长得越高,哪天倒下来了更翻不起身。

2、人力资源报表

这个不仅仅是公司只进了多少人,出了多少人,还要关注不同岗位的员工今年和去年同一时间的收入状况。

你出台一个新的政策,员工收入是高了,还是低了,你得知道。你要生产干部,你知道未来一个季度要多少M1吗?生产干部像开发产品一样,要有有计划、有进度。

很多人说什么频率呢?你什么频率看财务报表,前两张报表就是什么频率。财务是滞后的,但是客户健康报表和人力资源报表则是领先指标,这两张报表没有问题,财务报表也不会出大问题。

很多公司都提倡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围绕这个价值观的口号,我们要把人力资源报表和客户报表都做起来。

凡是我们投资的企业,我都会帮创始人一起建这两张报表,每个月我们都会看。如果我们发现客户不那么健康的时候,我们希望它把发展速度降下来,不健康长那么大干什么呢。。

还有人力资源报表,加人加在哪儿,减人减在哪儿,哪些员工收入比去年高了,哪些低了,我们都要清楚。

当然,这一套是我们投资人想看吗?

不是,而是要创始人需要关注的。三张报表捏在你手里,公司健康了,你才睡得安稳。

作者|卫哲,现任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前阿里巴巴B2B业务CEO。

来源|本文根据卫哲公开演讲整理。

编辑|智慧云董事会,定位于"高成长企业的外部董事会",致力于提升企业家领导力,助力企业高速成长。

© 2016-2022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