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育儿 文章内容

为什么养男孩比养女孩更累?原来,我们一直对男孩都不公平

发布时间:2020-07-01 14:24:40来源:育儿网

文:鱼爸来源:养育男孩(ID:breedboy)

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叫破了嗓子,孩子还是无动于衷?

有一天晚上,儿子在沙发上坐着,看书或者玩自己的玩具。

而时间已经不早,妈妈就得提醒他去洗澡,然后准备睡觉。

“快去洗澡啦!”第一次叫他。

他没动。(我肯定他是没听到,具体原因在后面分析)

妈妈也没有停下来,还是在屋子里转着,做自己的事。

等了一圈回来。

“快去!怎么还没去啊!”

他还是不动。(也许听到了,但不想停下来)

图片来源:电视剧《业务部长吉良奈津子》

“快去,你看看时间,不早了!明天要上学!”

第三次催促,他开始有了反应。

但在那磨磨蹭蹭的。

所以,常常听到妈妈的抱怨:

“怎么越来越磨磨蹭蹭,做什么事都要这样催他。”

有一次,当她在厨房门口叫沙发上的儿子去洗手时。

我说:“你去他面前,拍拍他的肩膀,看着他的眼睛跟他说。”

效果立马好了很多,省略了继续催促的次数。

图片来源:电视剧《不完美的丈夫》

当妈妈在那面对面提醒他时,他听进去了,再坚持了一下,他很快做出了行动。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你在跟一个沉迷在自己世界里的男孩说话时,其实相当于跟一堵墙说话一样。

因为我无数次的经验告诉我,不要去叫正在玩恐龙的儿子。

特别是他在自导自演时,我的叫唤不仅仅会被忽略,而且还会打扰到孩子。

如果真的需要唤起孩子的注意。

那不要隔着老远的距离大喊大叫,这样几乎没有效果,反而把自己弄得着急上火。

然后还怪孩子不听话,说孩子磨磨蹭蹭。

这不是误会了孩子么。

所以,当你有重要的指令需要让男孩接收到。

请走近孩子,蹲下来,看着他们的眼睛,清楚地把要说的话,尽可能简洁地说完。

跟男孩说话,请一定要简洁。

因为男孩们不喜欢听到你的长篇大论。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这是由男孩的大脑决定的。

甚至他们长大后也是如此。

科学研究发现,女孩的大脑中“语言和情感交流”的区域会比较早地被开发。

就算是小婴儿,女婴会更加喜欢观察养育者的面部表情,察觉人的情绪变化。

她们善于读懂人的面部表情和感受情绪的变化,所以更贴心懂事一些。

而且能够将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比如:

更喜欢跟父母说出自己的“爱”,也更能处理父母复杂的语言。

但是男孩就不一样,他们的空间和触觉会先发展,所以在运动、空间、分类上会优于女孩。

可是在语言处理上,他们的大脑就不灵泛了。

最好一次只给一个简单明确的信息,这样男孩们才能有效处理。

比如你要孩子过来吃饭了。

可以明确地跟孩子说:

现在是吃饭时间,马上洗手过来,1分钟后开动!

图片来源:电视剧《我是余欢水》

而不要说一大堆不吃饭会生病啊,要吃饭才长高的理论。

要孩子收玩具,不妨直接明确一点:

在五分钟内把地上的玩具放进那个橙色的盒子里吧,帮助小玩具们回家。

如果你简洁明了地说,孩子还是不听,怎么办?

那我们还需要了解男孩的另一个沟通特点。

相比你说的话而言,男孩最想对大人们说的是:

我更喜欢去亲身体验、感受,而不是听你们说。

当然,我们不可能真的让他总是去体验不吃饭、不睡觉。

那怎么办?

那就让他们去体验后果和处罚吧。

我一直跟妈妈们说,养男孩,除了爱之外,一定需要一点惩罚措施的。

如果你狠不下心,那就要爸爸来做。

你说道理没用,那就用规矩,让他们去体验、感受。

比如我儿子晚上拖拉着不洗澡,妈妈叫他没用。

我基本只要一招就能搞定他:

“你正在浪费自己听故事的时间,我建议你马上去洗澡刷牙,然后来听我讲故事。”

哪怕他想继续磨蹭,也舍不得放弃听故事的时间啊。

因为他曾经因为磨蹭,真的没有听。

对一个习惯了听故事的孩子来说,不听故事就睡觉,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那次关灯了就在那哭。

我跟他一起分析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并且他自己也认识到了因为磨蹭耽误了时间。

我也开灯给他讲了五分钟。

虽然很短,但他已经很满意了。

并且后来的日子没有再继续这样。

所以,不要对着一个男孩噼里啪啦说太多。

不妨去找一些能看得到的案例或者资料作为客观事实,让他们去感受。

这样的效果最好。

以前我带儿子在乡下,经常遇到路上有被压扁的青蛙。

让他明白车轮的危险,避开车辆保护自己。

当然,让孩子听话,绝不是靠控制和父母的权威来养一个唯唯诺诺的男孩。

而是让亲子之间的沟通如何顺畅有效。

其实那种控制欲和父母的权威,最后反而是让孩子不听话的最大原因。

而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才是让孩子听话的真正前提。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小男孩在外边,一见到自己的小伙伴,激动起来就挥动着小手捶过去。

嘴巴里还叽叽呀呀地叫着。

“不要打人,不要打人啊!”后面的大人大声叫着。

“别急,他们只是在打招呼呢!”我会这样说。

可很少有人信。

觉得男孩好斗,就不能放一起。

所以很多父母出于保护,直接把孩子抱走,以防止被对方打伤。

可同等体重的男孩之间,就算真的打架,也不会有大的伤害。

图片来源:电影《巴黎淘气帮》

何况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打架。

我们还要尊重男孩们喜欢冒险的意愿。

比如有时他们会提出一些特别的要求:

妈妈,我想爬一下那棵树!

或者是:我想玩打仗游戏!

当然会有一些小小的危险。

可为什么不答应呢?

反而一味地说:“太危险了,不能玩!”

这样的话,孩子会闹,但问题在哪?

其实在父母的身上。

常常见到一些小男孩被奶奶强行抱走,就是为了避开所谓的危险。

然后他们哭得很厉害。

很多人觉得是孩子太皮,不听话。

可你看看那个几乎绝望的男孩。

其实他只是想抓住那只蚂蚁,或者想去草地上打一个滚而已。

我看到这样哭泣的孩子,总是会觉得孩子可怜。

他们的哭泣不是没有理由的。

常常是因为大人的粗鲁、无知、固执、麻木造成的。

当你站在孩子的角度时,才会发现这只是孩童的正当需求。

家有男孩,一定要允许他有不听话的时刻。

允许他能狠狠哭一把。

允许他那些小调皮的时刻。

很多时候,男孩哭着,边上的人就起哄:

“不像男子汉,羞羞脸啊!

“真不听话,就知道哭哭哭!”

“真是爱哭呢!妹妹都比你勇敢啊!”

千万少说这样的话。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伤心难过的权利,也有表达情绪的自由。

未必是男孩就不能哭。

所以儿子每次发脾气大哭,我就听着他哭,平静对待。

告诉孩子:

你如果觉得自己对,可以说,不一定要全部听爸爸妈妈的。

如果你想哭,那就哭吧!只是你不能打人来发脾气。

养男孩,要让他感受到:

爸爸妈妈爱你,尊重你,但也要管你。

母亲的温柔和父亲的宽容,都是爱的部分,也是管教孩子的前提。

而靠严苛的打骂,是养不好男孩的。(完)

作者:鱼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书编辑,阅读推广人。公众号:养育男孩(ID:breedboy)(一个最有爱的公众号,面向家长群体,每天原创分享亲子养育常识、亲子阅读推广、家庭关系建造知识,已出版新书《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

我想要的未来,是看得到安全感

欢欢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分手了,她说,跟一个看不到未来的人在一起,感觉每天的生活的都像在走钢丝,颤颤巍巍的掉不下来,但是也走不到对岸。为了以后的幸福,长痛不如短痛,还是分开算了。

当时对于欢欢的分手,朋友中分成了两个阵营,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如果你不相克制是通向幸福境界的门匙放纵肯定更不是我知道许多人习惯夸大他们真实的爱意或好感而我习惯于掩饰所以你应『该明白为什么“克制”对我来说是最值得尊重的品没有希望生存就失去了意义希望是

初夏一到,冰雪碧、冰可乐、冰芬达……各种带气的饮料又成了夏日宠儿。饮料虽好喝,但如果每天当水喝,很可能会喝出健康问题来。

25岁小伙饮料当水喝血糖暴了

25岁的小陈,杭州人,按照他的说法,大学毕业后就成了高级农民工,白天跑建筑工地,晚上在工地宿舍熬夜画建筑图纸。不管在工地还是宿舍,小陈几乎不离雪碧,一天工地跑下来不喝水,渴了就一瓶接一瓶的把雪碧当水喝。晚上在宿舍熬夜画图纸,也靠雪碧吊精力。前段时间,单位组织体检,身高174厘米的他体重172斤,空腹随机血糖19mmol/L,而正常人的空腹血糖一般不高于6.1mmol/L,体检报告怀疑小陈可能患有糖尿病。

 

 

小陈看到糖尿病三个字就蒙了,他往年体检除了体重超标外,连高血脂、高尿酸都没有过,家族也没有糖尿病,为啥今年就突然糖尿病了?小陈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一查血糖19.35mmol/L。内分泌代谢病科副主任董凤芹主任医师仔细问诊后发

今天我们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通过阅读本章的内容,您将了解到:

1.孩子的本性真的是不爱学习吗?

2.让孩子喜欢的学习任务有什么特点?

3.我们该怎么做,帮助孩子爱上学习?

让我们开始阅读今天的内容吧!

孩子的本性真的是不爱学习吗?

学龄段孩子父母最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孩子不爱学习”,其实这个前提就是不对的。

孩子的本性真的是不爱学习的吗?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细致地思考:

孩子到底不爱学“什么”?

学校学习的科目,他有没有特别喜欢哪些学科,有没有特别不喜欢什么学科?

孩子真的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吗?

比如搭积木、拼图、看绘本,这些事情都不喜欢吗?

一个妈妈曾经分享了她的故事:她说:

“没上小学之前,我儿子很优秀的,自己看书都能看一个多小时,自己玩拼图,能玩上半天,特别专注!唉,就是上了小学,一做学校的功课就不行了。”

我接着问:“他是学校的功课全都不行,还是有些科目比较爱学?”

那位妈妈说:

也不是全不行,语文背诵比较好,孩子很快就能完成,还自豪地给家人展示,但写字时就会特别拖拉;

数学做简单题也行,遇到难题不会做他就有些着急,如果题目量大,他看着题目就会发呆,很抵触。

让孩子喜欢的学习任务有什么特点?

听了这个故事,我们就明白了:

孩子喜欢的学习任务要符合两“有”原则:一是有用,二是有趣。

看书、拼图有趣,这样的“学习”孩子喜欢;

语文背诵让孩子有成就感——有用,这样的学习孩子也喜欢。

但孩子会不爱学习呢?因为学校的学习不符合有趣,有用的原则。

作业量大或者题目太难不会做,导致孩子学得没成就感,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常常看不到学习对他的好处。

这就需要家长的陪伴和指引,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看到学习行为的长远好处,让孩子去体会对学习的掌控感。

我们该怎么做,帮助孩子爱上学习?

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努力,来帮助孩子提升学习的兴趣:

帮助孩子营造学习氛围

很多家长都有陪读的习惯,但是经常把陪读的局面弄得“鸡飞狗跳”,这是因为,我们在陪读的过程中用错了方法。

首先,陪读时不要总盯着孩子看。

有的家长陪孩子写作业时眼睛盯着孩子的笔,写错了立刻指出来,孩子刚一走神儿立刻就敲桌子。

那孩子会是什么感觉?

就像我们在做饭,爱人在旁边看,我们刚一切菜,他就说“太粗了,再细点儿”;

油在锅里,我们手里拿着菜正要往里放,他又说“快放呀,一会儿油冒烟了”;

一小时下来,菜终于做好了,他又评价“这个菜盐放多了”“这个菜炒过火了”。

我们什么感觉?下次我们还要不要做饭?

一种行为如果得不到鼓励,我们也获得不了完成时的喜悦,如果在完成过程中还伴随着被指责的坏情绪,那么这种行为是没法坚持下来的。

孩子学习也一样,学习本身就很枯燥,如果旁边再一直伴随着父母的唠叨、指责,这样学习行为是很难坚持的。

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父母一定要用心去帮孩子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比如孩子学习时,我们可以在旁边看书,和孩子说:“你写这两行字时,我想要把这页书看完,你别写太快哦,不要我刚看了半页你就写完了。”

孩子想超过你,他一定会“小宇宙爆发”偷偷快写。

隔段时间我们要真心感谢他,对他说:“陪你学习的这段时间,我自己读完这本书了,这样陪你学几年下来,妈妈也一定长进不少。”

其次,我们还要帮孩子做好作业管理。

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可以使用【打勾清单法】

☑️首先,我们帮孩子理清有哪些作业,然后将这些作业列一个清单。

☑️然后,确定作业完成的顺序,比如在精力最好的时候优先完成一些困难的作业,把简单的作业放到后面完成。

☑️最后,做完这项作业就在清单上打个钩,让孩子有成就感,然后开始做下一项。

这个清单打钩法是非常神奇的,将大目标拆解成有步骤、有次序的小目标,能够帮助孩子养成目标管理、时间管理的好习惯,也能让孩子体会到一项项完成作业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在孩子面对困难时,要认同他的畏难情绪

当孩子面对困难时,我们常常喜欢跟他说“没什么难的”。

孩子的内心其实觉得“好难,我做不到”,我们却跟他说“没有什么难的”,这就有了冲突。

就像我们刚刚工作的时候,一项艰巨的工作落到自己头上,这个任务对我们这种新手来说完全没有头绪,可是领导却说:“这件事没什么难的,你怎么还干不好?”

我们什么感受?恼火嘛!

所以在孩子面对困难时,首先我们要说真话,认同孩子的畏难情绪,对孩子说:“嗯,是的。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这样我们跟孩子之间就打开了沟通的第一步,让孩子知道我们在同一个频率上思考问题。

然后,跟他说:“妈妈也看到你好像一直在找办法,希望可以解决这道题,是吗?”,这一步是把孩子内在的愿望明确地表述出来

之后,再鼓励孩子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说:“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样的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吧。”

当学习不顺利时,要帮助孩子想办法突破

有时家长看到孩子难过就宽慰他:“这个很难,别的同学也不会,没事的,你已经很棒了。”

❌这样的教育方法非常不好。

这看起来是我们在帮助孩子脱离焦躁,建立自信,但这是虚假的自信,孩子到了班上自己都会产生质疑:明明那么多人会,可是自己不会,还是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差。

面对孩子的难过,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一定不是帮孩子逃避,而是要跟他一起找到办法突破。

我们可以跟他说:“妈妈小时候口算也总是出错,后来姥姥专门给我出了很多口算题让我练习,每天100道,练得我都快‘吐血’了,后来我的口算成绩终于提高了。”

“这是什么垃圾?”当前,这样“直击灵魂”的提问在上海比比皆是。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开始实施,意味着经过20多年倡导之后,垃圾分类终于将纳入法治框架。

那么,到底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

不分类的垃圾会带来怎样的损失?

究竟如何才能把啃了二十多年的垃圾分类“硬骨头”真正攻克?

6月19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物业人员通过舞蹈的形式吸引楼内人员参与了解垃圾分类。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1


“分”就是“减”

我国人口规模庞大,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堪称巨量。根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2015年提供的数据,我国人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440千克,并以每年8%-10%的速度与增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市垃圾处理能力不足。

以北京市为例,据北京市城管委主任孙新军介绍,现在全市每天会产生将近2.6万吨的生活垃圾,人均每天1.1公斤。目前北京有29个垃圾处理终端设施,都在满负荷运转。

据统计,垃圾分类可以使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减少三分之二,有利于改善垃圾品质,使得焚烧(或填埋)得以更好的无害化处理。

以垃圾焚烧为例,分类能助力焚烧处理做得更好,可起到减量(减少垃圾处理量)、减排(减少污染排放量)、提质(改善燃烧工况)、提效(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

北京环卫集团南宫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是北京第五座生活垃圾焚烧厂。在一个深28米、能容纳1万吨垃圾的垃圾储仓里,两个巨大的抓斗起降张合,不断将垃圾投入2个温度在850℃以上的焚烧炉中。这个焚烧厂每天能“吃掉”1200吨的生活垃圾,并“吐出”约35万度电。

负责该焚烧厂的北京环卫集团南宫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满昌告诉记者,“生活垃圾分类后,垃圾热值能提升20%以上,大大提升了垃圾焚烧的发电量,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一方面垃圾焚烧厂在环保排放控制方面的压力会降低,另一方面再生能源转换率会进一步提升。”

光大证券环保团队认为,垃圾分类将进一步推动提高焚烧热值,幅度为30%-40%,若以0.4元/度上网电价计,垃圾焚烧项目盈利将提升15-20元/吨;同时垃圾分类还将控制二噁英排放,分类后二噁英排放降幅可达80%。

2


“一股脑”的难点和突破点

在北京,虽然多数小区的垃圾桶都贴有垃圾类别标识,但是大部分居民对于生活垃圾几乎都是混装处理,不会进行分类。不少居民表示:“反正垃圾车都是一股脑全部运走,分类了也没用。”

这样的现象和心态十分常见,在北京市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郝志兰看来,一方面,当前“混装混运”现象影响了居民开展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居民垃圾分类不到位,也影响了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的效果。由此易形成垃圾投放主体和收运主体之间互不信任、互相推责的恶性循环。

那么这样的循环给如何破解呢?其实,垃圾分类的全部工作分为4个环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郝志兰所说的恶性循环主要发生在前三个环节。

袁满昌介绍,以他从事环卫事业多年的经验来看,目前北京已经在体系上做好了垃圾分类的准备,特别在分类处理的环节,各类垃圾都能得到合理的处置。而“混装混运”的现象在垃圾运输车辆升级换代以后也能得到很好的处理,“这个问题都不大,难点还是在于分类投放和分类收集环节。”

郝志兰表示,垃圾分类尚未成为居民的普遍行动和生活习惯。民意调查显示,北京居民对垃圾“四分类(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知晓率达到了80%,但是居民分类投放的自觉性和参与率仍然较低,对厨余垃圾的准确投放率仅有2成。居民垃圾分类还处于“理念上认同,行动上滞后”的阶段。

据了解,目前在北京市30%的街道、乡镇已创建了100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孙新军表示,2019年示范片区覆盖率要达到60%,覆盖200多个乡镇街道。

实际上,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还处于制度覆盖推广上,与实际覆盖差距较大。

“我们从市城管委提供的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小区名单中随机抽查了7个区的12个居民小区,其中厨余垃圾分出率较好的5个小区,基本靠的是‘绿袖标’的现场督导和二次分拣,人力成本较高。垃圾分类如果没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参与,就会出现‘试点成功,推广困难’的现象。”郝志兰表示。

6月19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垃圾回收人员将垃圾运回垃圾房,进行集中分类整理。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3


“罚”不是目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6个城市已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或规章,26个城市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立法计划,2017年以来,上海、厦门、西宁、广州、深圳重庆、太原等地分别发布了垃圾分类地方性立法。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开始实施。这意味着,在全国进行20多年倡导工作后,上海率先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在条例中首次明确对生活垃圾全流程进行分类,确立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和相应法律责任等。比

你们之间的联系,全靠你一人死撑

有这么一种男人,平时跟他聊天,可能会觉得相谈甚欢。但是所有的对话,几乎全是从你先开始。

你会经常跟他找话题聊,不舍得结束对话。但他好像从来都不会主动来找你,如果你不主动挑起话题,他就能十天半个月都不会联系你。

当你们发生了矛盾,闹冷战的时候,他的态度也是如此,一副不主动、不负责的态度。

有时候你只是跟他赌气,想使个小性子,只要他过来哄哄你,你就能转怒为喜。但他却永远那么晾着你,丝毫不愿意花时间去找你。

其实谁都不是不讲道理,发脾气只是想看看他能为你退让到何种境地。

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一旦受了委屈就喜欢沉默。在乎你的人会为你放下架子,不在乎你的人却维持着僵局,从头到尾,失望的人都只有你自己。

从来不对你解释什么

张爱玲的《小团圆》里有句话: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

当初看到这一句时,小编特别有感触。

深爱着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忍不住变得卑微。哪怕他不来找你,你还是能替他找着各种借口,不停地说服自己,安慰自己。

他不回你微信,不主动找你,就连你质问他时,他的态度也总是那么敷衍了事。他对自己做的一切,从不会过多地解释,反倒说你疑心病太重,不够体谅他。

可是,很多女人就是这么傻的,哪怕知道他说谎,但还是愿意相信。谁料他连一个谎言都懒得对你罗织,就这么践踏你的真心。

你总是给他找借口,甚至还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但这些理由,编到最后你自己都累了。

累了,就离开吧。所托非人,就算了吧。他没那么爱你,你也知道的。

总有一天,你会找到那个秒回你的信息,置顶你的微信,常常想要黏着你的人。你的过去他或许无从参与,但你的未来会被他细心呵护,捧在手心。

结语:

很多男人总是觉得,女人在微信聊天上这么小一件事上,就常常小题大做,好像很无理

,再懂雅。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