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01 21:20:19来源:医脉通消化科
本文为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研究背景
IBD主要由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组成,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炎症的存在可引发腹痛、腹泻和便血等症状,且炎症可通过内镜活检或放射学影像证实。
然而,症状的消失(临床缓解)并不总意味着肠道炎症的消失。
即使是深度缓解(实现了粘膜愈合的临床缓解),也不代表炎症完全消除,在这一阶段里,许多患者的组织学检查结果还有炎性活动的存在。
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被称为“肠-脑轴”。
近期,一些新兴研究表明,IBD与帕金森病之间的发展有一定关系,但IBD与另一种隐匿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痴呆之间的联系尚未被探讨过。
先前的证据表明慢性炎症是认知能力下降的驱动力。全身炎症可能导致神经炎症改变,导致氧化应激和与阿尔茨海默氏痴呆症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的沉积。
为了评估IBD对痴呆发展的潜在影响,研究人员开展了这项以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利用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研究资料库,将1742例≥45岁的IBD患者与17420例对照做了比较。
所有的参与者的随访时长均长达16年。
亚组分析包括性别、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与痴呆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
1.筛选流程与参与者基线特征
在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研究资料库中,共有300万份个人医疗资料可供选择(图1)。
图1研究筛选流程图。
NHIRD,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研究资料库。
研究人员筛选出了在1998-2011年由消化科医生或外科(结直肠科)医生至少确诊2次的IBD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排除了在确诊为IBD前已患上痴呆的患者(62位)与年龄低于45岁的患者(1856位)。
之后,研究人员再基于病史、人口统计学特征对初筛后的患者进行筛选,最终挑选出1742位IBD患者和17420位相匹配的对照人群进行试验。
总体来说,IBD患者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ComorbidityIndex)高于对照组(IBD患者的平均指数为3.48,SD为2.55;对照组的平均指数为2.59,SD为2.35)。
2.具体结果
总体来说,在整个随访期,与非IBD对照组相比,IBD组的受试者的痴呆发病率显著增加(5.5%比1.4%,p<0.001)。这种上升的风险可见于:
➤阿尔茨海默病(1.9%比0.2%,p<0.001);
➤血管性痴呆(0.7%比0.2%,p=0.001);
➤不明原因痴呆(2.9%比1.9%,p<0.001)。
此外,IBD组的受试者被诊断为痴呆的年龄平均为76.24(±8.22)岁,比控制组诊断为痴呆的平均年龄(83.45±6.32岁)早了7年。
采用分层Cox回归模型,在校正年龄、CCI评分和全因就诊等混杂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与对照组相比,IBD组受试者发展出痴呆的风险比(HR)为2.54(95%CI1.91-3.37)(表1)。
表1IBD患者和对照组发生痴呆的风险*
粗体表示该数值存在统计学意义。
*根据年龄、CCI和所有原因的临床访视进行调整。
CD,克罗恩病;CI,置信区间;HR,危险比;IBD,炎症性肠病;UC,溃疡性结肠炎。
IBD的存在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HR6.19,95%CI3.31-11.57)影响最大,但对血管性痴呆和原因不明性痴呆的发病风险也有影响。
UC和CD对痴呆发病的影响无差别,IBD患者的性别对痴呆发病的影响也无差别。
研究结论
这是第一项深入探讨IBD作为痴呆潜在诱因的研究。
该研究显示了IBD和后续痴呆发病率之间存在显著联系——与非IBD患者相比,IBD患者的痴呆往往来得更早(平均提前了7年),且痴呆发病风险增加。
在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的背景下,IBD的全球疾病负担和痴呆患病率却继续上升,对痴呆的早期认识和干预能够延缓认知功能的降低,提高生活质量。
未来若多加关注IBD和痴呆之间的致病机制和分子基础,可能会促进IBD治疗方式的发展。
该项研究为老年IBD患者的潜在痴呆问题敲响了警钟。应对IBD患者及其照料者提供知识宣教,以促进痴呆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医脉通编译整理自:BingZhang,HohuiEWang,Ya-MeiBai.etal.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sassociatedwithhigherdementiarisk:anationwidelongitudinalstudy.Gut.http://dx.doi.org/10.1136/gutjnl-2020-320789.
点击“阅读原文”,检索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