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育儿 文章内容

幼儿园高清监控告诉你,什么样的孩子容易受“排挤”,真相戳心!

发布时间:2020-09-07 12:21:22来源:鲸煮辅食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

回复“目录”查看《0--3岁宝宝食谱》

终于开学了。

想说个入园后,很多父母都关心的问题——孩子在幼儿园到底怎么交朋友?

他们会不会很孤独?

万一孩子在幼儿园交不到朋友、被「排挤」、被「欺负」怎么办?

下面,我们结合一部幼儿园生活主题纪录片,来讲讲孩子的社会化问题。

纪录片名叫《小孩的神秘生活》,共8集。每集都会讲述3-5岁孩子身心发展的一个独立小主题。

用藏在幼儿园里的固定摄像头,观察和记录一群孩子们在幼儿园一周的生活。

慢热的孩子被“排挤”

性格内向、慢热的孩子,在社交上会面临更多的困难,这点在这个叫家润的小男孩身上表现得很明显。

一开始他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环境,就表现得很害羞、怯生生的。看到别的小朋友聚在一起开心地玩耍,他一个人躲在墙角暗中观察,心里想着要做些什么加入到小朋友当中,却迟迟迈不开脚步。

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在小朋友中间找了个位置坐下来,但因为不小心坐了别的小朋友的座位(那个小孩去上厕所了),所以他才刚坐下,就被“围攻”了,孩子们告诉他这个位置“有人”,让他别坐这里。

一个性格比较“强势”的男孩,甚至大声地叫他“出去”。

内向的娃,其实内心是很敏感的。想到自己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加入,却被无情“驱赶”,小男孩很委屈地跑开了,他急切地想要找让自己有安全感的人,哭着说:“我想找我姥姥了”。

幼儿园当然找不到姥姥。小男孩偷偷地抹眼泪,大家都看着他,有个男孩“补刀”到:这个男的哭了!此话一出,家润再也忍不住了,放声大哭。慢热的家润,第一次想融入集体,以失败告终。

午饭后,小朋友到外面的场地玩,大家在玩“转圈圈”,家润尝试融入,但是“圈圈”转得太快,家润一不小心被甩出去了。

第二次的尝试也失败了,家润一个人默默地走到跷跷板那,玩起跷跷板来,但是眼睛还是忍不住望向小朋友们的方向。

家润平时跟着姥姥、姥爷一起生活的时间比较多,姥姥说家润的性格就是慢热的,平时喜欢自己待在家里玩。

即使带他去小朋友多的地方玩,家润也是自己一个人坐地远远的。姥姥让他去和大家一起玩,他会说:我不去,我胆小。

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在采访里也“童言无忌”,表示自己不太喜欢敏感的家润,说他爱哭鼻子。

究竟怎样的孩子,会在社会化过程中显得胆小、退缩、怯懦呢?这跟孩子的先天气质类型有关,但更多是跟成长经历脱不了干系的。

第一种可能,抚养人经常养育得过于细致,出于谨慎,时不时告诉孩子外界有怎样的危险和糟糕的事。

孩子无形中就承接了抚养人对外部世界、对他人的「妖魔化」,自然而然就会害怕与人交往,潜意识中封闭自己。

第二种可能,孩子在小时候遭受过「抛弃」,或者较多的「忽略」。

这种遭遇对孩子而言是极大的创伤,很容易让孩子怀疑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不配被喜欢的」。因为在父母那里产生了这样的怀疑,于是发展到人际交往,这种不自信的信念也会延续下来。

当然还有第三种可能,那就是大人很少教孩子人际交往的具体技巧。比如要用语言介绍和表达自己,比如要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能力跟价值,取得同龄人的好感和认可。

许家润的成长经历,可能同时吻合上述三点。

强势小孩的困境

跟许家润正好相反,岳昊是个很外向的孩子,但他同样也遭遇了人际关系的危机。

岳昊自我意识很强,脾气显然也很大。

一个知识问答比赛的环节,由于同组的程夏果多说了两句话,岳昊不耐烦了,一把将程夏果推开。

知识比赛输了以后,岳昊的受挫感很强烈。

正失落着,回头看到对方的学霸队员小橘子(比赛中答对了很多题目)跟自己队友推搡玩闹,他直接就冲上去了,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始打小橘子。

这个动作多少有泄愤的意味。

节目中的专家点评时也说到:

岳昊的这个行为,可以用挫折攻击理论来解释。即一个人的既定目标受到阻碍、无法达成时,就会产生一种受挫心理,既而引发攻击行为。

特别当一个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够、情绪管理受限时,就更容易用肢体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喜欢用肢体动作解决问题的岳昊,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排斥。

岳昊给孩子们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老打人」。

这个孩子的成长背景又是怎样的呢?

岳昊一直是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条件看着也不错。一直在学拳击。

岳昊母亲说:孩子特别有想法,性格很强势。

有趣的是,谈及自己孩子强势,容易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位母亲脸上突然露出很灿烂的笑容。

我猜,这位家长对于孩子的强势,是默许甚至心中赞许的。

在具体育儿中,母亲也承认:我对儿子更多的关注,就是在体育方面。

这个采访环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忍不住想起身边类似的一些家长,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看起来很厉害、攻击性强就不容易被欺负。为此,他们会默许甚至鼓励自家孩子在关系中的「强硬」或「强势」姿态。

孩子们是很灵的。

他们下意识里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很容易在人际冲突中,采取过当的、攻击性过强的行为方式解决问题。

但是,其他孩子不傻呀。

当他们感受到这个孩子过于自我和暴力,出于本能的自保,自然而然就会远离他。

于是,这种看起来不容易「吃亏」的孩子,反而容易成为一个团体中被嫌弃、被排挤的对象。

孩子在团体中被「排挤」了,怎么办?

我们先回头看看许家润的故事。

后来,他是如何融入集体的呢?

老师们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要求孩子们从大箱子里取出各自的名牌。

但是!箱子里竟然放着有活的章鱼,还会蠕动!

孩子们都吓退了。连大家公认的胆子最大的岳昊,面对章鱼都败下阵来。

只有憨憨的许家润,淡定地从箱子里,取出了所有小朋友的名牌。

孩子们都激动坏了。

原本的爱哭包,瞬间在他们眼中高大了起来。

小女孩们忍不住抱住许家润亲亲。男孩子们也不得不承认:许家润才是班里最勇敢的那个孩子。

一个独立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孩子,更容易树立起自信心;

当他走向外界,就更不容易受挫,社会化过程中的积极体验也就更多。

最后,总结一下。

从这集纪录片中,我们能够很清晰地看到:

孩子们对社交,有着本能的需要。

就像许家润,哪怕多次被「排挤」,也依然不断在尝试着融入。

孩子们是注定要往外走的,走向更开阔的世界。父母能够做的,就是信任和支持。

如何支持?那就是经营好我们跟孩子的关系。

跟孩子相处时,该陪伴的陪伴。得到过爱的孩子,内心力量更强大,遇到困难也更容易及时求助;

该立规矩的立规矩。懂得规矩规范的孩子,才不至于过度自我为中心,走到充满规则的外界处处碰壁;

该放手的就要放手。得到过成长空间的孩子,才有机会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并不断树立自信心。

简言之,得到过爱、尊重和信任的孩子,会更自然地去面对人际交往中的挑战。

在孩子和世界之间,站着父母。

作者|白芥子

来源|积木育儿(ID:jingguanyuer)

〖欢迎转发、评论和点好看〗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