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10 08:20:21来源:英伦大叔
新冠疫苗接种终于来了!据NHS泄露文件显示,英国最快将在下个月(2020年11月)启动全民疫苗接种计划!
届时,英国将建立5个大型疫苗接种中心,首批疫苗接种中心暂定在伦敦、利兹、赫尔等大城市。
新冠疫苗全民接种
据透露,NHS将安排数百名工作人员,在五大接种中心为英国群众接种新冠疫苗。除此之外,英国的家庭医生、药剂师、实习护士、理疗师、营养师等也会参与到疫苗接种工作中来。
NHS还将设置流动点,并安排上述人员去往社区和养老院等地方,为高危人群实施疫苗的优先接种。
政府也会出动军队,协助全民接种。
不少人对即将接种的疫苗感到好奇。
据悉,英国率先接种的是牛津大学和阿斯利康研发的疫苗(简称“牛津疫苗”),该疫苗共需接种2次,间隔28天。截止目前,英国政府已经订购了1亿剂牛津疫苗。
该项疫苗接种计划将持续3~6个月左右!政府希望全英5300万成年人可以在6个月内完成两剂疫苗的接种。
如果要在3个月内完成,意味着每天要注射高达120万支疫苗!即使是6个月内完成,每天也需要完成60万剂的注射量,任重而道远。
在接种顺序方面,官方已经制定了优先次序:
养老院最高龄的老年人和养老院护理人员
80岁以上人士及NHS医护人员
75岁以上人士
70岁以上人士
65岁以上人士
65岁以下的高危易感人群
65岁以下的中度风险易感人群
60岁以上人士
55岁以上人士
50岁以上人士
其他人士
注意,由于疫苗的性质原因,18岁以下(不含18岁)的人均不接种疫苗。
如果一切顺利,英国很有可能在圣诞节前实现疫苗的大规模接种。
目前,全球共有11款疫苗进入第三阶段的临床试验(包括“牛津疫苗”),但均尚未通过审批,期待第一支新冠疫苗问世。
ASDA推出免费流感疫苗注射服务
疫情尚未消退,流感正值高发季节,专家们呼吁尽快接种流感疫苗,但是不少人担心去接种的过程中感染新冠。
据英国连锁超市ASDA的一项研究显示,28%的英国成年人因为这个原因推迟接种流感疫苗。
有需求就有供给,ASDA将在13家门店推出免费drive-through流感疫苗注射服务,成为全英首个drive-through流感疫苗注射站。
任何有资格获得免费疫苗注射的人,如65岁以上人士老年人、一线NHS工作人员和孕妇都可以使用这项服务,非易感人群只需8英镑就能注射流感疫苗。
ASDA药房的首席药剂师MaqDin说:“如果在已经感染了流感的情况下又感染了新冠,那么你的死亡风险会增加。我们流感注射中心采取了防护措施,这样病人就可以放心接种流感疫苗。”
此前,英国政府宣布今年为3000万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以减轻新冠病毒在冬季可能造成的影响。
有接种需求的朋友请在接种前,提前电话预约哦。
英国不可撼动的医疗地位
10月5日,2020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宣布,将此奖项颁发给迈克尔·霍顿(英国)、查尔斯·赖斯(美国)、哈维阿尔特(美国)三位科学家,表彰他们在对抗血源性肝炎方面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肝癌的两大元凶之一。血源性肝炎是全球重大的健康问题,导致全世界人们患上肝硬化和肝癌。由于乙肝在中国的“表现”过于出色,让多数中国公众忽略了“肝癌三步曲”中的“第一步”包含了丙型肝炎;但在世界范围内,对于丙肝病毒的锁定和认识则挽救了无数人的健康和生命。
MichaelHoughton(英国生物化学家)
霍顿1972年获东英吉利大学学士学位,并于1977年获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然后,他在白金汉郡塞尔研究实验室工作,在1982年成为希龙公司的非甲非乙型肝炎部主管。
霍顿目前是加拿大杰出病毒学研究主席,也是艾伯塔大学李嘉诚病毒学教授,他还是李嘉诚应用病毒学研究所所长。
在20世纪80年代初CDC的丹尼尔·布拉德利从黑猩猩的血清中分离了后来称为丙型肝炎病毒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霍顿得以与布拉德利协作克隆这些病毒,并开发了一种测验血液的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初用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
1902
英国对于疟疾研究的贡献
“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forhisworkonmalaria,bywhichhehasshownhowitenterstheorganismandtherebyhaslaidthefoundationforsuccessfulresearchonthisdiseaseandmethodsofcombatingit"[8]
罗纳德·罗斯1857年5月13日-1932年9月16日,英国医生、英国微生物学家、热带病医师,他曾经以军医的身份参加第三次缅甸战争,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发现蚊子是传播疟疾的媒介,为此获得190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1898年,他在患疟疾的鸟类血液中发现了类似的着色胞囊,在蚊子的唾液中观察到鸟类疟原虫----变幻虫的子孢子,从而证实了蚊子在传播疟疾中的假说。
当时,世界上每年至少有3亿人患疟疾,300万人死于疟疾。罗斯不顾个人安危,于1899年率领一个探险队深入疟疾猖獗的西非地区,经过3个月的实地考察,罗斯终于在蚊子胃肠道中发现了人类疟原虫的卵囊,更进一步证实了疟疾是由疟蚊传播的。他的研究为疟疾的防治创造了条件。
罗纳德·罗斯证实了当时最大的流行病之一——疟疾是由蚊传播的,为成功地防治疟疾奠定了基础,为从事疟疾的研究倾注了毕生心血,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5
发现青霉素的疗效
“发现青霉素及其对各种传染病的疗效”
"forthediscoveryofpenicillinanditscurativeeffectinvariousinfectiousdiseases"[42]
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Fleming)在伦敦圣玛丽医院的医学院工作时发现了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penicillin)。这种抗生素是由青霉属中的霉菌产生的,能够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凭借此项发现,弗莱明在1945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之后,弗莱明所发现的青霉菌菌种被交给牛津大学的研究小组保存。如今,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和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的研究人员利用五十多年前冷冻保存的样本,对这个原始青霉菌菌株开展了基因组测序。这项成果于9月24日发表在《ScientificReports》杂志上。
研究小组还将弗莱明的青霉菌菌株和美国现在大规模生产抗生素所用的菌株进行比较。他们发现,英国菌株和美国菌株生产青霉素的方式略有不同,这可能对抗生素的工业生产有意义。
帝国理工学院生命科学系和牛津大学动物学系的TimothyBarraclough教授说:“我们原本打算将亚历山大•弗莱明的青霉菌用于一些其他实验,但让我们惊讶的是,没有人对这个原始的青霉菌基因组进行测序,尽管它在生物界具有历史意义。”
2010
试验婴儿之父
罗伯特·爱德华兹
“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奖”
"forthedevelopmentofinvitrofertilization"[107]
爱德华兹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致力于“试管婴儿”的生育学研究,并于1978年7月获得成功。第一个人工受孕所谓的试管婴儿——路易莎·布朗(LouiseBrown)出生于英国。
他的成就为治疗不孕不育症提供了新的途径,他意识到,在人体外孕育生命可能是一种治疗不孕不育的新途径。其他科学家也证明,兔子卵细胞可以在试管中受精,繁殖后代。
他们的成功意味着,一对不能生育的夫妻和一对能够自然受孕的健康夫妇一样有五分之一的概率得到健康的婴儿。
但是,他们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被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Sweden’sKarolinskaInstitute)诺贝尔大会(TheNobelAssembly)誉为“现代医学的里程碑”。
大会组委会说:“今天,罗伯特·爱德华兹的设想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并且带给不孕不育的夫妻们喜悦和希望。”
英国其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有: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杰克·绍斯塔克,美国生物学家。195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3]
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彼得·曼斯菲尔德),英国物理学家。1933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南区的兰贝斯。
196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安德鲁·赫胥黎,英国生理学家、生物物理学家。1917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的汉普斯特德。
193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亨利·哈利特·戴尔,英国神经生物学家、药理学家。1875年出生于英国伦敦。
193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英国神经生物学家、医学家、病理学家、微生物学家。1857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伊斯灵顿。
193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埃德加·阿德里安,第一代阿德里安男爵,英国神经生物学家。1889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的汉普斯特德。
大叔有话说:
正如在3月初的日记里分享的一样,我对于英国疫情的态度从来没有改变过。
1.新冠病毒一定会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存在;
2.病毒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慌乱和惶恐;
3.只有群体免疫,或者疫苗的出现,才有可能对病毒进行遏制;
4.英国这么强大的生物医学能力,如果都无法研发出切实有效的疫苗,那其他国家就更加没有机会;
很多中文自媒体,每天的报道都是唯恐天下不乱,危言耸听,每天2万人被确诊之类的。虽然是事实,但是却很少有人愿意去思考这些事实背后的那些事情,有人是不愿意思考,有人是没有这个思考的脑子。
如果今天英国的新冠病毒检测能力能够实现一次性全国检测的话,我相信大概率上这个确诊人数应该在百万甚至千万级别的确诊人数。确诊了,又如何呢?确诊并不等于立刻死亡,死亡率现在的统计数据都是不完整,不清晰的。如果有时间大家可以去看看数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每周都会发表相关的死亡数据,去和过去5年的平均数对比,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不要仅看新闻!要看懂新闻后面的真相!
看不懂没关系,要学会自己独立思考!
大数据是不会作假的,要学会去看数据!
疫情是面照妖镜,整个疫情期间,我删除了很多有以下几类情况的好友,有些甚至是认识了很多年的老“朋友”。
1.约翰逊确诊时,朋友圈高声称赞叫好的。
2.川普确诊时,朋友圈,微信群各种叫好,各种大快人心的。
3.各种冷嘲热讽中国或者英国抗疫政策的。
4.三观不和而且不能互相尊重,不能理智交流的,动不动就上升到爱国与否的。
大叔从来不否认,我是看好英国的抗疫努力的,虽然我并不是完全支持英国政府的这些抗疫手段。不够坚决,不够强力,不够立竿见影,但是这一切并不能减少我对英国政府抗击疫情决心,能力的信心。
再说一句,就算你我是约翰逊,你我有把握比约翰逊做的更好吗?
如果不能改变外部因素,就只有改变自己!
疫情面前,很多人是悲观的,失落的,惶恐的,怨天尤人,杞人忧天。而我始终认为,管天管地,首先要做的是管好自己。坚决遵守相关的隔离政策,注意个人卫生,个人安全,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家人,这是我们需要做的首要任务。至于英国政府该怎么做,自然有相关的监督机构,反对党派去吵,去闹。
面对疫情,我反而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无论是从做生意的角度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疫情对商业环境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是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将那些不符合市场规则的,无法在市场生存的企业剔除,消灭。换句话说,如果谁说生意不好,倒闭了,我个人愚见是这只能说明这个生意本身就是有问题的,疫情只不过是压倒骆驼的一根稻草而已。
除非整个行业都被消亡了,旅游行业其实也是一样。为什么有些旅游企业一下就直接破产,而有些企业却是在蛰伏中积累,总结各种经验教训?
疫情始终会过去,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生意都经历的,面对的是同样的市场环境。为什么自己倒闭了,而隔壁老王却依然还生存着?又不是说疫情只光顾我一家的生意。
很多事情,其实都是借口而已
很多人,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
我深深的相信,疫情过后,商业环境会变得更加纯净,只有那些真正经历过疫情考验的企业,才是真正优秀的,能够适应市场的优良企业。
疫情是短暂的,疫情同时也是长期的。只有客观的,正面的看待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才能更好的抓住机会,在疫情结束后有更好的发展。
11月接种疫苗,目前来看仍然是新闻而已,不排除中间仍然有很大的变数,但是至少能够说明英国的医疗能力,医疗努力正在发挥这积极正面的作用。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有哪个国家有英国这么大力撒钱?
80%工资补助,一补补7个月,全民都有
各种无息商业贷款,各种隔离补助
各种保护低收入者,保护租客
要是没有底气,哪里来的选择的权利?
不需要去比较各个国家的抗击疫情的政策,因为国情不同,比较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只需要问自己,在英国,是否感觉到安全?是否能够得到应有的医疗救助?(不要和我说英国有症状不给救治的问题,我看到的绝大多数英国人,轻症都是在家隔离的,而且我个人也同意,这是正确的做法)
既然我们选择了英国,在英国无论是工作,生活,婚姻,家庭,为了自己,为了孩子,我们在疫情当下就应该是一个客观的态度,理智的分析,独立的思考,做好自己,保护好家人。
身边看到的无论是英国人,还是中国人,大部分都是很淡定的生活着,很淡定的在疫情中过着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只要自己的观点正确,其实,疫情并不能改变我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不是吗?真正改变自己态度的是内心深处的恐惧感,不安感,这些都要靠自己理智的分析,独立的思考才能解决呀。
大叔是对英国政府有信心的,你呢?如果您已经,或者曾经在英国,生活居住或者工作,欢迎投上您宝贵的一票。
如果觉得小编写得好,
请点赞,点在看,并留言,
你们的鼓励,
会让小编不懈努力。
-----end------
文:易夫人&大叔
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后台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入英伦大叔VIP群
管理员,一个争取中年不油腻的大叔,长居伦敦
英国金融监管局FCA认证金融专家
英国彼得森律师行合伙人
敬请·关注·订阅
英伦大叔Youtube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