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30 19:24:35来源:团结报文史e家
抗战时期,重庆上演了二三百出话剧,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黄金期。在这一时期,中国话剧工作者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文以载道,艺亦载道,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话剧成为唤醒人民、激励人民抗日救亡的战斗武器。
话剧《屈原》剧照
时势造英雄,这个时期的中国话剧界,涌现出了“四大名旦”“四大小生”“话剧皇帝”“十大编剧”“十大导演”等等。这个时期的话剧,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如郭沫若的《屈原》《虎符》,曹禺的《北京人》《家》,陈白尘的《结婚进行曲》,阳翰笙的《天国春秋》等,都已经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棠棣之花》
当时重庆文艺界的活跃,与周恩来在重庆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话剧界,是在周恩来的直接或间接的领导、支持和鼓励下进行创作和演出的。时值国共合作时期,周恩来是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郭沫若是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作为剧作家的成就,主要来自这一时期。
郭沫若的剧作《棠棣之花》于1941年冬在重庆上演,当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在《新华日报》等报刊上,刊登了很多为郭沫若祝寿(当时正值郭沫若50岁生日)和庆贺演出的唱和诗词。由于演员们没有演过这样的戏,在表演上有很大的难度。郭沫若来到演员中间,为他们讲战国时期的故事,讲当时的民间风尚。演员们受到启发,使后来的演出非常成功。整个演出的风格清新古朴,充满了诗情画意。
周总理前后看过六七次《棠棣之花》,新中国成立后,在第一次文代会筹备期间,周总理见到张瑞芳,问她:你们新区来的代表,能不能为大会演出《棠棣之花》?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对这个话剧的喜爱和重视。
《棠棣之花》演出的成功,使郭沫若兴奋不已。在此后大约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一口气写了《孔雀胆》《屈原》《虎符》《高渐离》《南宫草》等五部历史剧,在这些剧作中,郭沫若借古讽今,宣传抗日救亡,被誉为抗战文化的主将。《屈原》这个剧本,他仅用了十天的业余时间,一挥而就,把多年研究、酝酿的爱国诗人的形象浓缩在剧本中。
《屈原》
话剧《屈原》在排演前,由于剧本还没有印出来,郭沫若就约请主要演员到他家里,听他读剧本。当时话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张瑞芳回忆说:在他朗读的时候,使我充分感受到郭老和他笔下的人物融成了一体。他随着人物的感情忽而开怀大笑,忽而悲愤填膺。念到最后,当婵娟喝下原本是为杀害屈原而炮制的毒酒,以能代替屈原的生命含笑死去的时候,郭老以丰富的感情大声念出:“啊,婵娟,我的女儿!婵娟,我的弟子!婵娟,我恩人呀!你已经发火,你把黑暗征服。你是永远永远光明的使者呀!”我不禁热泪盈眶。
这里还有一个“一字之师”的故事。郭沫若在剧作《屈原》的附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我(郭沫若)在后台和饰婵娟的张瑞芳女士谈到第五幕第一场婵娟斥责宋玉的一句话:“宋玉,我特别的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个没有骨气的文人!”我说:“在台下听起来,这话总觉得有点不够味。似乎可以在‘没有骨气的’下边再加上‘无耻的’三个字”。饰钓者的张逸生兄正在旁边化装,他插口说道:“‘你是’不如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那就够味了。”听了他这话,我受了莫大的启示,觉得这一个字真是改得非常恰当。一字之差,力道大增。郭沫若的这段记载,正说明作家和演员熟悉,和他们接近,才能听到演员们的意见和反映,这对创作和演出的成功是非常有益的。
话剧《屈原》还没有上演时,报纸上就有人预言:“今年将有《哈姆莱特》和《奥塞罗》型的史剧出现”。《屈原》在重庆上演后,报纸杂志评论的文章、唱和的诗词更多。重庆政府却不满意,特地把文艺界许多人召去训话。那次,正赶上郭沫若用自己的上演税请全体演职人员吃饭。吃完饭演员们就赶到中苏友好协会大厅“受训”。虽是国共合作,双方却针锋相对。周总理和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给演员们很大的支持和鼓励。周总理请《屈原》的导演、演员到他那里吃饭,祝贺演出成功,并且长久保存着《屈原》的一本剧照。
郭沫若对这次的演出非常满意,他分别为大家题了诗,写给张瑞芳的一首是:
凭空降谪一婵娟,
笑貌声容栩栩传。
赢得万千儿女泪,
如君合在月中眠。
曹禺的话剧
张瑞芳曾经与陆柱国(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编剧)被授予“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张瑞芳说,我有个体会:越是难演的戏,往往越能得到提高。比如《北京人》,张瑞芳饰演剧中的愫方,这个戏使她在表演上进一步得到锻炼。她当时和曹禺、张骏祥、吴祖光、章靳以等人比较熟,巴金因为章靳以、曹禺的关系也时常到张瑞芳家里来,当时有人把他们称为“京派”。在和他们的交往之中,使张瑞芳受益匪浅。
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在还没有动笔之前,他就告诉张瑞芳说,要给她写一个戏,将来让她演一个新娘子,从结婚那天演起,一直演到去世。他写的话剧剧本《家》和1956年上影拍的电影《家》的改编角度不一样。剧本写成后,大家都抢着要,曹禺就找了个代理人专门和剧团办交涉。曹禺说:“哪个团演这个戏都可以,但瑞珏这个角色非由瑞芳来不可。”
在《安魂曲》这部话剧中,曹禺亲自扮演莫扎特。演员们和曹禺一起演戏,深感文化修养对演员的重要,曹禺虽然偶尔登台,但他处理角色的深度,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不是光凭演技可以达到的。在这方面,让演员们深感差距之大,这也促使演员们更加努力的钻研和学习。这是演员与作家一起演戏的好处。
作家与剧团联系密切,甚至成为剧团的一员,有很多好处。这样也可以加强与演员和观众的交流。剧作家熟悉舞台,才能写出适合演出的剧本。剧作家了解演员,才能使演员更好的创作角色。
作者:赵虹
编辑:
鲍家树孙靖琪
文史e家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除了带给您优质黔货
更希望我们能带您
去了解贵州深山里的故事
敬请关注
博爱扶贫云商城
那家网/苏宁易购
黔货出山,我们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