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职场 文章内容

培训时做ETC(自动抬杠),效果特别好!Why&How?

发布时间:2020-11-04 20:21:57来源:培训杂志

爱找茬的人在生活中,大多不受欢迎,那爱找茬的培训师是否也不受学员待见呢?

看看《培训》杂志特约作者任旭焱怎么说~

曾经在公司里做过一个非官方的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作为学员,你喜欢能发现你的不足,指出你的问题,给你提出改进建议的培训师吗?

答案在意料之中,被调查者都选择了喜欢,还有人说特别希望能得到这样的培训师指导。

同时,也有很多被调查者反应,能帮助学员改进不足的培训师太少了,即便是请来的专家大咖,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也很少能在培训中有针对性地改进学员的问题。

给学员找不足,不就是找茬吗?一般情况下,谁敢呀!

公司的很多培训都是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进行的,大家乐乐呵呵、愉快而轻松地完成了培训。

以鼓励为主,坚持顺毛捋的方式,似乎是一种主流培训方式。培训师既不找你的茬,也不挑你的刺儿,全程下来没有批评过学员,更不会对学员的不足和缺陷说三道四,无论学员怎么答,怎么做,他都能GET到可以肯定的点,说你表现得非常好。让你能很轻松和安心地完成培训。学员的心理满足值可以飙升到最高档。

作为好面子的成人学员,大多都会喜欢这样压力不大的培训方式,喜欢这样的老师。学员培训完,觉得这个老师真好呀,评价分自然打得不低,曲终人散、宾主皆欢。

有时这种不痛不痒的培训还挺受欢迎的。有效果的培训无疑是受欢迎的,那受欢迎的培训一定有效果吗?这类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培训真的好吗?

这种老好人式的培训总是让人训前受勾引,训后不甘心,这种感觉很是令人不爽。

有时候,那些让学员觉得意犹未尽的培训,并不是因为培训得有多好,而是因为在培训中得到的只是似是而非的效果,一堆看起来都有用的内容并没有真正解决他们的根本问题,他们内心期待着的并不是下一次培训,而是希望下一次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培训就该是解决问题的,培训师要帮助学员认清自己,找准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培训师不找茬,怎么解决问题?

所以,相比一团和气的表象,学员更需要敢找茬、会找茬的培训师。只有能发现学员的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要当一个找茬的培训师并不容易,既要敢于找茬,又要善于找茬才行,否则,一不留神碰到一两个硬茬学员,培训课堂瞬间变成翻车现场。

敢于找茬

对于培训师而言,找茬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是底气。

培训师做得越久,越能深刻地感悟到,要让成年人认识不足,改进不足,是非常非常不易的,也是非常需要勇气的。

想把你的思想放进别人的脑袋里,比把别人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里的还要困难得多。

很多时候,学员并不认为他们自己有问题,而这恰恰是问题所在。他们非常需要一个清醒的旁观者给予帮助。

因此,一个称职的培训师要敢于找茬。

敢,靠的不是一腔匹夫之勇,而是专业素养的底气。

很多培训师不想找茬,更不敢找茬,大多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能力不足,找茬怕被怼,二是方式不对,找茬怕被黑。

第一类培训师,特别是“黑铁、青铜级”的培训师,在专业能力和见识上如果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往往不敢主动的向学员找茬。

他们缺乏找茬的能力,对学员抛出的一些反馈信息,受自身能力的限制,他们时常接不住,不太可能找出学员的问题所在。培训过程中,他们只祈祷能平安地上完课,不要出什么妖蛾子就好了,从不敢主动去找茬。

另一类培训师,能力是够的,见识也广,但因为方式方法上存在不足,不善于找茬,不知道该怎样运用恰当的找茬方式来帮助学员找准问题,担心找不准,而影响自己的培训效果评价,所以不愿意主动找茬。

要做一个敢于找茬的培训师,须得先修内功,要能够在专业上有领先于学员的优势,并具备与专家学员平视对话的水准,这样才能够准确找出学员的问题所在,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找准茬是培训师基本素养要求之一,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积累和实践工作经验做底层支撑,还需要采用相应的方法,善于找茬。

怼人也是需要资本的,

如何修炼内功?

《培训》杂志来助你一臂之力

2021年度杂志征订中

现在拼团即可享受八折优惠~

↓↓↓

善于找茬

找茬人人会,但要做到找茬不被怼,找茬不被黑,没点能上手的套路怎么行呢。

一个善于找茬的培训师,可以按一看、二听、三问、四断的套路下手。

一看,要明察秋毫看缺陷

新课刚开,如果培训师就指望学员一上来就把你当作多年未见的故知,激动异常地和你敞开心扉、互诉衷肠,那不得不说,你想多了!

学员在课堂上,特别是刚开始上课时,他们需要一个适应和进入学习的过程。也许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们就那么静静地看着你,听你讲。

培训师站在讲台上,学员在看你,你也要看学员,观察他们,发现问题。

对于没有太多表现的学员,想看出点什么问题确实没什么可能,因此,培训师要主动给找茬制造点机会。比如,先做个小调查,定个学习小目标,完成专业小练习等,总之创造一些能让学员动起来的机会。

金庸小说里的“渔樵耕读”,如果不出手,大家都以为是普通人,谁看得出他们身怀绝技呢?同理,不让学员出手表现一下,怎么可能发现破绽呢?

通过看来找茬,不是乱看,要有目的地看。主要是指通过观察学员的学习态度、观察他们的练习过程、观察他们的学习效果,来发现学员的问题所在。

看态度

企业的培训,并不是每一个学员都是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的参加的,有一些时候是被强制安排培训的,学员的培训心态差别较大。

培训师要通过看,发现学员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然后采用不同策略进行找茬。

敌人型:强烈抵触

碰到强烈抵触的学员,那就不是你找他们的茬,而是他们在找你的茬了。对于这一类学员,培训师要找的茬不是专业上的不足,而是先要了解他们抵触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内心的抵触正是他们的问题所在。

路人型:不抵触不主动

这类学员看起来通常比较佛系,又有点像吃瓜群众,仿佛课堂跟他们无关。他们虽然不抵触,但是学习又不主动,在学习时往往处在一种比较消极被动的状态,学到哪儿算哪儿,能学多少学多少,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和意愿要求。

他们会安安份份上课,但不太会积极参与活动。对这类学生找茬比较困难,因为他们隐藏得比较深。

培训师要找他们的茬,宜采用主动出击的方式,通过一些试探性的问题和练习发现他们的兴趣点,逐步深入了解,这类学员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友人型:主动配合

这是培训师都希望的学员,要找他们的茬最省力。

他们会主动提问,主动练习,也最容易暴露缺点和不足,培训师在找茬时,需要仔细观察他们的言语、情绪和行为表现。

看过程

主要是看学员在学习参与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质。

通过看他们在学习、讨论、练习、活动等过程中的个人表现,侧重于在方法运用、思维习惯、技能水平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找茬,找出他们表现中的一些不完善之处。

看结果

对有要求的各项任务等完成结果进行观察,主要通过对是否能按时完成、是否方法正确、是否合乎规范、是否有创新见解等方面进行找茬,发现不足之处。

二听,要全面客观听重点

培训师要避免成为课堂上的麦霸,包揽所有的话语权。

德谟克利特说过:“只愿说而不愿听,是贪婪的一种形式。”

培训师只有不贪婪,尽可能地引导学员发表自己的见解,阐述自己的感悟,才有可能走进学员的内心,了解他们真实地想法,也才可能找出他们真正的问题所在。

一堂培训课要想取得成功,培训师应该把耳朵交给学员,在倾听过程中,捕捉学员要传达的真实信息。倾听是生命成长与发展的本体性要求,人人都有倾听和被倾听的需要,培训师不应成为课堂上的失聪者,应满足学员被倾听的要求。

听,要认真地听,在听的时候,表达对学员的尊重,让学员能吐露心声,这样才能有利于培训师找准问题。

听,要客观地听,对学员表述的信息,要全方位地接收和分析,不带主观筛选,尽量避免漏听、错听和臆听。

听,要转换角色地听,从学员的角度来听,听出他们想表达的真实内容是什么。

听,要从情绪和内容两方面结合起来听,才能听准重点是什么。

孔子就是一个非常会听的老师。

有一次,冉有对孔子说:“老师,我不是不喜欢您所讲的道,而是我自己的能力不够啊。”孔子听后回答他,能力不足的人,是想要前进却不能,但明明可以前进却不想的人,就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而不想前进。

虽然冉有表述的是能力问题,而孔子在听的时候,却听出了隐匿之意和弦外之音。他听到的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思想上的畏难情绪,所以孔子听出了重点,找准了冉有的茬,是思想不上进而不是能力够不着。

听不是为了听到培训师自己想要的答案,使教学能按既定计划和框架推进下去,而是要听到学员的需求,听出学员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但有时,学员并不愿意主动说,这时,就需要培训师通过问引导他们说。

三问,要开放深入问真言

拷问灵魂的人生三问:“你是谁?”“你来自哪?”“你要去哪儿?”,大家都不陌生,培训师也可以发出类似的找茬拷问,如:

“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

“你这么做(这么想)的理由是什么?”

“这样做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准备用什么改进方法解决?”

……

找茬地问,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问到点子上,问出真心话。

要问出拷问灵魂的味儿,难度不小,问的时候以下三大坑请绕行。

封闭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往往是用“是”或“否”就可以作答的问题,容易把天聊死,若干个连续封闭式问题问下来,可能对找茬毫无帮助。

当不小心问了封闭式问题后,可补充一个开放式问题深入下去。

比如,“这个操作完成了吗?”这是一个封闭式的问题,培训师能反馈到的信息非常有限,如果紧接着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个操作的?”获取的信息量将增加很多。

建设性问题

在提问的时候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本质上是一种封闭性问题,并带着一定的诱导性,这不是找茬该问的问题。

比如:“你不觉得两人合作效果会更好一些吗?”

诱导加封闭严重干扰了学员的正常思考,往往会得到一个学员认为培训师希望的答案,而不是他们自己想回答的答案。

如果把上面的问题换成“你觉得有哪些方法能让效果更好一些?”学员将会给出更真实可靠的多样化回答。

慎用“为什么”

用“为什么”提问时,总会不自觉地带着质疑的意味,容易给人造成抵触情绪。

所以,当你问学员:“你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对方很自然地就会从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开始自我辩护了,这是一种本能的表现。

培训师若想找准他们的真问题时,不妨把为什么式发问,改为是什么式发问。

比如:“你这样操作的原因是什么呢?”

四断,要精准定位断症结

如果在看、听、问的环节,只停留在收集信息的层面,那么找茬的效果是显现不出来的。要找准茬,应在看的时候、听的时候和问的时候根据反馈的信息做出分析判断。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将一个问题准确的界定,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界定的过程,就是一个分析判断的过程。

比如,在进行EXCE数据分析能力培训时,如果学员不能顺利完成任务,我们就需要通过看、听、问收集相关信息,来分析判断学员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是数据思维上的问题,还是计算方法上的问题,还是操作技能上的问题。

只有判断出症结所在,才能找准问题关键点,为后面的制订解决对策指明方向。

找茬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仅要有找茬的意识,还得有找茬的技术。一个敢找茬,能找茬,会找茬的培训师,可以给学员带来专享的学习体验和私人定制般的学习收获。

找茬这事儿,相信你也行!

本位来源于培训杂志(ID:trainingmagazine),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投稿请联系:editor@trainingmag.com.cn

往期文章推荐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