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养生 文章内容

便秘非“小事”,防治方法很重要

发布时间:2020-11-12 08:20:12来源:郭力话健康

全国广播电视金牌主持人郭力和您聊健康

郭力导读:现代人火锅、烧烤、夜宵不断,肠道负担不断加大,加上长时间久坐,肠道蠕动就更慢了,便秘说来就来。尤其是中老年人因为肠道功能下降,更容易出现便秘、胃胀气、犯胃酸……很多人以为排不出来才叫便秘,其实排便费力、不畅、排不净,便干、硬等都属于便秘范畴。长期如此,代谢废物、有害物等在体内堆积,身体还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问题,如何解决便秘问题?关注郭力微信号“郭力话健康”健康快乐每一天!

长期便秘容易引发的问题:

①腹胀。人体内的代谢垃圾堆积在肠道里,会使腹部胀满,进而产生恶心、厌食、食而无味、食欲不振等现象。

②肥胖。体内代谢有害物、毒素等聚积可导致大肠水肿,人体下半身的血液循环减慢,易形成梨形身材和肚子赘肉。

③口臭。便秘的人容易产生体臭或者口臭,影响人际交往。

④长痘。由于粪块没及时排出去,长时间滞留在肠道内,腐败后容易产生有害毒素,从而产生痤疮、脸部色素沉着、皮疹等问题。

据调查发现,我国1/4的成年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便秘的影响,严重的可能十来天都不会有一次顺畅的排便,让人苦不堪言!大便解不出,无法「放空自己」的那种痛苦,没有便秘过的人不会懂......

肠道是人体必不可少的“排污工厂”!

人的肠道有8-10米长,并且千褶百皱,平均每隔3.5厘米就有一个弯折。若长时间排不出去(便秘),它们在肠道内干结、腐败、发酵,易形成毒素,破坏肠道菌群。

长期如此,不仅会让大便变得越来越干燥,排便变得越来越困难,还很有可能会诱发各种肠道疾病。

据国家癌症中心新发布的发病率显示,结直肠癌不论男女,已经“攻进”或逼近十大恶性肿瘤第三位,其中男性发生率8.59%,女性9.08%。不仅发病率呈升高趋势,而且越来越年轻化。

很多肠癌患者,非常喜欢油炸、高热量、高糖分、高脂肪的食物。这些食物不易消化、排出,残渣易滞留在肠道的褶皱内,在肠道有害菌的作用下腐败干结,日积月累,不仅会刺激炎症反复发生,也会影响肠内菌群平衡,甚至最终导致肠癌高发。肠道不顺畅,每天愁宿便,色斑、口臭,肚腩全是肉?想要一身轻松?就要大便畅通!

哪些方法可以改善便秘

饮食调整

1.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推荐每天1.5-2L液体摄入。适当多饮水,多喝茶,有助于排浊降火。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保证每天至少20-30g膳食纤维。此外,优质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是正常排便的保障,例如,全谷物饮食。

3.少食令人诱惑的食物:甜食、肉制品、奶制品、精加工的食物、快餐等,都会加重便秘症状。

4.多吃助便食物:如火龙果、猕猴桃、香蕉、蜂蜜、苹果、红薯、芹菜、粗粮、酸奶、韭菜、南瓜、梨、西瓜、核桃、菠菜、笋、燕麦、鸡蛋、橙、葡萄、马铃薯、黑芝麻等,营养丰富又助便。

摩腹

所谓常运动,“肠”年轻,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肠蠕动,促进排便。中医传统摩腹手法能够帮助肠道活跃起来。

方法: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觉前取仰卧,双手重叠至于右下腹部,沿着结肠走向进行。由慢到快,从轻到重,以加快肠蠕动,促进排便。至少坚持10分钟。

穴位治疗

穴位疗法同样能促进肠道蠕动,例如隔姜灸天枢穴、足三里敲打等。

天枢

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位于脐旁两寸,如天地交合之际,升降清浊之枢纽。

主治:便秘、肠鸣、腹胀、消化不良。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炷隔物灸(例如隔姜,姜切片,上面扎孔)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

足三里

足阳明胃经穴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可用敲打法,每天敲打200次。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

凯格尔提肛运动训练

第一步:躺着,选择自己最舒服、最容易放松的体位;

第二步:训练开始前先放松10-15分钟,闭上双眼,完全放松思绪;

第三步:缩紧肛门,提升盆底,每次收紧最好保持6-10秒,然后放松10秒,再重复(手脚、肚子等其他地方尽量不要用力)。

保证一组10次,每天3次,上述方法可改善腹肌、盆底肌的肌耐力及协调能力。

科学个体化治疗便秘

每个人的便秘症状不尽相同,治疗也应该个体化,有些患者只需要纠正生活方式便可改善,有些患者则需要系统的规范治疗,少数程度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严重便秘患者请前往正规医院接受系统检查及治疗,切莫自行买药,临床上许多便秘患者都存在自行不规范使用通便药物的经历,而市面上所售卖的“神效”通便药中往往含有蒽醌类物质(比如:大黄、芦荟、番泻叶),虽短期内可帮助排便顺畅,但长期使用容易造成结肠黑变病,破坏肠道自主功能,导致药物依赖。

总之,便秘,这件事儿举足轻重,与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怠慢。改善便秘,从改变生活作息习惯做起。

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侵删请联系微信guolijiankang

郭力微信公众号:guolijiankang

您看此文用·秒,转发只需1秒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