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汽车 文章内容

【踢车问答】买国产还是买日系?

发布时间:2020-12-19 18:58:07来源:踢车帮

踢车帮

只为爱车的你!

踢车问答

踢车帮的小伙伴们本周《踢车问答》的5个问题已到有请踢车夏东来为大家答疑吧!

踢车问答第142期,火速戳开收听!

本周入选的5个问题如下

问题1

脚踩到柠檬了:夏老师,感觉这些年特别流行高功率低功率发动机这么个词,怎么突然就流行起这么个做法了呢?高功率成本比低功率高很多吗?买车买低功率够用吗?这是不是厂家的营销策略?

答:你这个问题让我想到教师授课时会用到的那种可伸缩教鞭,它最短的情况可以看作是没有涡轮增压系统的发动机,它最长的情况可以看作加上涡轮增压系统后所能提升动力的最大状态。在最短和最长之间,教鞭可以自由伸缩,设定长度,也就是,涡轮增压发动机可以设定出不同的动力输出。

可见,高低功率,就是涡轮增压发动机普遍采用后,人们自然会做出的选择。并不是厂家单方面的,而是用户与厂家双方面通过市场机制达成的共识。

高低功率的成本差别,是个变量,视动力差别的大小而定。动力相差越显著,引发的成本差异越大。汽车是个“关系网”,各部分相互配合才形成汽车整体的使用功能。

发动机动力提高,不但有可能需要改变自身的零部件,还会改变汽车其它部分的零部件。主要因素是“负荷”。高功率导致发动机里的一些零部件或者外部与它配合的零部件的负荷增高,需要满足更高的技术指标,导致成本提高。

现在设置高低功率的现象,主要见于2.0以上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尤其集中在2.0。答案是低功率肯定够用,而且大概率是有富余的。从市场实践中就能得到确定的答案。低功率的销量占到七八成。你可以把这看成是营销策略,只是,这是基于实践作出的正当策略,是符合消费者要求的策略。

问题2

明:您好,夏老师。年尾了准备买车。现在就在本田缤智与长安CS75PLUS两台车之间犹豫。缤智呢,本田大品牌,听朋友说品质也不错。但预算只够买1.5L先锋版,感觉动力差点意思,配置也很一般。同价格的CS75PLUS呢,看起来大气,动力好像好一点,配置就高多了,唯独是国产品牌,品质与耐用性不知道能否跟本田接近。求回答!十二万分感谢!!

答:我觉得差异一定是有的,而且还有可能越用越明显。国产品牌,目前没有一家,树立起了品质与耐用性的口碑,因为这是长期的实践才能证实的东西,而国产品牌,时间太短了,且短短十几二十年里,起码八成的时间,是质次价廉的状态,口碑不仅不是好的,反而是差的。这是后学末进者的必经阶段。

我们国产的汽车品牌,面临的环境条件还更恶劣,因为是先有合资后有自主。那么,即使现在变好了,起码还得花上好多年,把原来的口碑由负面转成正面,这个过程会特别痛苦。你需要造更好的车,卖更低的价,还要面对用户更苛刻的甚至带有歧视色彩的对待。然后,才能进入正向发展时期。

而从汽车用户这头看,我觉得国产品牌现在就像是被低估的潜力股,特别是头部的品牌,他们更用心在把车造好,更诚恳地用高性价比来争取用户。所以,这个时间段,会买到真正超值的国产车。

当然,大家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你在提问中也说到了。只要你能平等地看待它们的优势和劣势就行了。比如,本田的可靠耐用,这是它的品牌优势所在,但这需要你舍弃CS75PLUS大一级的车型规格,以及丰富的配置功能和漂亮的设计。

问题3

夜歌:夏东老师,在您看来,未来电池方面你更看好固态电池还是燃料电池?原因是什么?

答:当然是固态电池。因为固态电池只是电池技术的升级,就像发动机从进气道喷射的自然吸气,升级成了直喷的涡轮增压。燃料电池则是另一条技术路线,跟电池不是一回事。这是中文翻译引起的歧义。电池是Battery,燃料电池是FuelCell。电池是储能,燃料电池是产能。

这意味着,燃料电池又要另外形成一个产业链,而且,这个产业链之前是不存在的,不像电池,它终归只是电气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而已,只是把电网里的电反复地存起来再发出去的一个器件。它都出现一百多年了,技术一直迭代,只是近年取得了大的突破,锂离子电池的存储能力和充放电性能到了可以车用的程度,并且它的升级潜力也得到了充分论证,因而被确定为解决方案。

而燃料电池,要实现产业化,存在更高更多的技术难题,投入成本自然要高得多。只是,它仍旧被认为是一个很有价值去研发的解决方案。像丰田、现代、戴姆勒等传统厂家热衷此道,我觉得内在的原因之一是,这条技术路线不存在成熟行业,也就是大家都在一条起跑线上,它们的雄厚研发实力,恰好算是个竞争优势。

而电池,属于早就是和内燃机一样历史悠久的电气化产业中的一项,汽车厂家完全没有优势,反而处于劣势。这就是为什么十几年了,特斯拉仍然远远领先于它们。另外,燃料电池既然是产能的机器,在汽车上,它的基础构造就很近似于内燃机了,只不过将发动机替换为燃料电池发电机,油箱替换为储氢罐而已,几乎不需要改动燃油车原来的平台架构,这又正好配合上汽车制造商的终端产品优势了。

可是,跟把电池这种相对成熟的技术,以相对成熟的产业链为依托,应用在汽车上相比,燃料电池这种完全新的能量路线,首先得解决产业化问题,实在是个很昂贵很艰难的事情。汽车制造商只不过做出了末端的产品,产业链上游和中游,它们要求政府去解决,我认为,不是不可能,而是特别困难,特别费时间。最后,也只能是在电池电动车之后,“再未来”的一个不确定性更大的方案。

问题4

韧性大师:我开车总是右腿胯骨位置酸痛,以前的车和现在的车都是如此。我把方向盘调到最靠近自己了,座椅尽量靠后,让腿充分舒展。但是还是酸痛,再往后手就够不到方向盘了,我也尝试把座椅前段上翘到最高,给腿充分的承托,但是还是不行,我是哪里做得不对?

答:我不能确定是否是驾驶姿势的问题。所谓正确的驾姿,并非是某个权威人士规定的,而是一种“大数据”经验值。它是上亿人次的驾驶者,历经一百多年,不断总结出来的。所以,如果你按照要领调整好驾姿,发生不适的概率是特别低的,低到几乎为零。

关于正确的驾姿,有各种相关的视频图解可以查到,我们踢车帮在今年春天做过相关视频,你也可以参考一下:。虽然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会采用自己认为的合适姿势,并形成了习惯。而改习惯会让人十分不适。就比如饮食特别偏咸,摄入盐太多,伤害到身体,可是,减量就会觉得口味特别不好吃了。戒烟,也是个例子,特别难过。

所以,正确的姿势反而会令人不习惯,从而怀疑这姿势不适合自己。通常坚持一段时间,让身体记忆逐渐改变就好了。你提到的姿势就是一种错误的姿势。伸直腿开车不是舒展而是拉抻。

正确的位置是,右脚把刹车踩到底时,腿部仍然存在自然的弯曲余量。如果你按照视频中的要领设定了正确的姿势,保持一周到两周时间,腿部问题依然存在,也许应该去医院检查一下腿部相关位置,看看是否存在什么隐含的伤病,比如腰部劳损的神经传导。

问题5

玛莎\拉蒂:汽车维修厂一般都知道每部车常见的故障。比如EA888的油气分离器,宝马的水泵等配件容易出现问题。那难道配套厂商就不知道么?出厂前就不做耐久的品控测试么?我有个大胆的猜测:这些所谓的故障是不是厂商故意留下的BUG呢?这些配件的故障发生率是不是配套厂商给设计好的呢?谢谢。

答:你的猜测很大胆,但得小心,在猜测别人搞阴谋这件事上,不是说这世上没有阴谋,而是说,对待阴谋的正确姿势不是猜测,而是实证,而且所本的态度最好不是去证实而是去证伪,也就是去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阴谋猜测是错的。在试图证伪自己的态度下去求证,对自己来说,才最为健康。因为要是去证实的话,跟猜测是同向的,容易陷入自我证实,越走越偏。一旦形成心理习惯,会对自身造成伤害。

我不是心理专业人士,只能到此为止。正面回答你的问题,我觉得在没有直接事实证据的情况下,应该假设在什么情况下,厂家不会设计这种Bug。比如,耐久测试做了,但条件不同。EA888的例子就是,在欧洲,问题很少,因为欧洲没有中国这种常年在拥堵情况下驾驶的情形。

再比如,你是回头看,而你假定的厂家,是向前看。修理厂也是属于回头看,他们根据维修的案例统计才发现了问题,观测到的是结果。而厂家要在结果没有发生之前设定Bug,他们怎么能确定会发生怎样的后果呢?

早年德系合资车,在中国,减震器之类很爱坏,因为路况变了,后来做了改进,排除了问题。车会因为一些缺陷实施召回,甚至都卖出去很多年了,还有发现问题召回的,都说明,这种事先不知情的情况是自然存在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正常逻辑。

欺诈和造假的成本实在太高了,因此只有回报足够诱人,才舍得下注。卖给修理厂一些零件能有多大回报?还有,通常单次博弈才倾向于欺诈这种方式,因为不担心长期的后果。而反复博弈的话,欺诈就不值得了,因为会使口碑受损,砸了牌子,失去存在的资格。无论车厂还是零部件厂,无疑是常年反复博弈的情形,所以蓄意搞这种阴谋的“激励值”是负的,也就是,会激励他们把产品质量做好赢得一个好声誉,而不是相反。

不能排除明知故犯,但大多是侥幸心理作怪。比如,觉得用户不会在乎,或者不会因此失了信誉,于是,发现有问题,为了省钱省时而没有改进。觉得条件要求太严导致成本升高没有必要,或者暂时无法达标而造假应付差事,例如大众汽车的柴油门。但是,不论是不是有阴谋,动机都是基于收益大于风险的评估。

出事儿的,都是算错了的,最容易算错的,是把多次长期博弈,看成短期单次博弈。诚信上出大事的企业,大多数是管理体系失灵,是人出错了。

本期踢车夏东给大家的问题

日系车为什么畅销?(中国市场,丰田、本田、日产三巨头)?

上期问题的精彩留言

@马叶平特斯拉销量这么高,好事呀,它会带动整个产业链压低成本,快速提升技术,共享技术,因为只要市场打开了,才有基金愿意投入,销量大了又反过来再投入研发。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培育市场。不必担心一家独吃,这个市场需求很人性化,也足够大,你看,五菱不是靠城市代步小电动,拿到销量第一。未来可以预测,中国肯定是电动车市场和技术的佼佼者。成为电动车技术的输出者。

@Jesse毛豆三销量感想是,如今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对购车的关注点已经发生变化了。年轻人更关注科技产品,追求时尚。相较于传统车企,对有名气的新兴科技公司会更有兴趣,起码不会排斥。他们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买车就像买一件时尚科技产品一样。论造车,特斯拉的造车工艺的确有他稚嫩的地方,但这并不妨碍年轻人对他的热情。

@默我相信这主要是因为电动车上牌和税费的原因,原则电动车。第二原因是电动车名气最大知名度最高的牌子只有一个特斯拉。第三原因就是特斯拉里面最便宜的就是Model3,所以它必然销量最大。但是如果没有政策扶持,税费减免,电动车市场的红利绝不会这么大。所以也就没必要被它月销量2万的数据吓到了,这并不能说明他的产品有多优秀。相反,在这么多有利条件之下它只取得了2万的销量,不知未来政策、竞品等因素消退之时还能否保持领先优势。

@极控科技田旭|JAKCOMStone11月份,特斯拉Model3在中国月销突破了2万辆,我觉得这会极大的帮助我国未来电动车产业发展,因为特斯拉以自身的实际销量,为各路车企生动的诠释了“得中国市场者得天下”的发展方向,奠定了中国成为电动车头部市场的地位,庞大的中国市场注定将成为新能源车企的必争之地,使我国成为最充分竞争的头部市场,涌现最具竞争力的头部产品,让我们国人享受到最惊艳的本地化头部体验。

@坦诚我们大东北没人买电动车,除非脑袋被门夹了,祖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太大根本就不适合电动,烧油的才是王道,我想知道特斯拉在高纬度国家卖的咋样?

@安邦理所应当卖的好吧,特斯拉卖的好是正切中消费者的所求,核心竞争力强,就跟当初大家买苹果手机一样,不止是装逼,它是真的很好用,很全面,钱花的多虽然心疼,但觉得值真好用。况且人家特斯拉现在卖的还不贵。

@王工特斯拉纯电汽车是一个潮流,也就是吃第一块蛋糕的品牌,记得夏老师曾说过丰田埃尔法、汉兰达这些车卖的好,得到市场认同很大因素是因为他们在市场首推的车。特斯拉有一定相似度。不知道我记错没有。

@明作为一名特斯拉车主,我预测特斯拉的销量很快会降下来,因为电动车被高估了,不仅仅是特斯拉,所有的电动车都被高估了。高估点在于目前的电池技术仍然非常不成熟,根本无法保证充电和续航,电解液在冬季会大打折扣,只有标识的四成多,也就是说标识续航400公里的电动车实际只能跑一百多点。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全部如此。当然在外部环境理想的情况下,电动车表现还是不错的,但是消费者的大部分用车环境并不是报告里描述的理想状态。所有的电动车公司都在耍流氓,欺骗消费者。据说固态电池可以克服低温环境带来的影响,但尚无商用案例。

@个BYD指着Tesla说:彼可取而代之!

上期幸运回复者:@明

由于微信公众号的规定,释放的精选留言上限为100条,但并不代表我们仅在这100条中挑选,而是踢车夏东认真阅读了后台的所有精彩留言后,从中随机挑选了一位幸运粉丝。

如果您的答案比较精彩,将有可能入选下一期【踢车问答】栏目,并被随机抽中且获得由踢车夏东提供的纪念礼品一份,欢迎大家踊跃交流。

点击标题查看【踢车问答】

141-150期

131-140期

121-130期

111-120期

点击“阅读原文”,或后台回复“踢车问答”,即可查看更多!

点击“在看”,开启爱车一天▼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