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24 13:55:23来源:语文日刊
关注“语文日刊”并设为星标,每天都能收到文章,点上面蓝色文“语文日刊”关注
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9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
学舞蹈,文化课不行?
学舞蹈,以后能干啥?
学舞蹈,只能浪费钱?
学舞蹈,..................?
在这里用一个事实告诉你
“学舞蹈”可以改变命运
李思思最显著的标签是美女+才女。从小是“学霸”,而且多才多艺,5岁起开始学习舞蹈。2004年考入北京大学,其间参加央视“挑战主持人”比赛,备受瞩目。
2010年李思思正式成为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并于2012年首次站上春晚的舞台,那一年,她26岁,是春晚史上最年轻的主持人。并从2012年——2016年,连续5年主持春晚!
李思思从5岁走进排练厅,是舞蹈教会了她吃苦坚持、不放弃,在《舞蹈世界》的舞台上,她回顾了自己难忘的习舞经历,道出了隐藏在心底那份对舞蹈的依恋也呼吁大家一起去守护那些有舞蹈梦想的孩子!
特别庆幸的是我5岁的时候妈妈带我走进了排练厅,接触到了舞蹈,推开那扇门,我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那个时候每天上课都是和基本功有关,压腿、劈叉、撕腰、前桥、抢脸等等一系列的基本功,可以说每一堂课都是伴随着泪水度过的,那时候,我偶尔会流着泪看着妈妈,我会发现,陪我上课的妈妈坐在角落里,她也在流泪。
我还记得小的时候爸爸陪我去上过一节舞蹈课,那时候我练习下腰,我是特别认真的孩子,有的小朋友坚持不了了就坐到地上,但因为我就一直坚持下去认死理,等到手支撑不住的时候,人就直直地躺下去了,头重重的嗑在地板上,爸爸听到咚的一声之后,就大步流星地冲向我、抱起我一步没回头的走出了排练厅,留在身后的妈妈,我想....会有些尴尬吧。
我以为从那一刻开始,我就永远可以不再学习舞蹈了,没想到后来爸妈经过一番争论后,转天,妈妈又风雨无阻的带我走进了排练厅,虽然最终我没有从事舞蹈专业,但是兜兜转转地我来到了舞蹈世界这方舞台,曾经我认为舞蹈对我是残酷的,曾经我认为妈妈对我是残忍的。
但是,有一天学校联欢会,我站在舞蹈台上,穿着妈妈给我缝制的藏族舞蹈的服装,跳出了那段特别简单的《北京的金山上》,我看到很多同学给我鼓掌,我看到很多同学眼睛里面羡慕的目光,舞蹈,不仅只有泪水还有那么一点点骄傲。
以艺术特长生的方式
就是能够有加分
中央人民大学给我加了80分
北京大学加了50分
舞蹈学习就是这样,可能一天、两天,一段时间得不到体现,但慢慢地,你会发现,带给自身的气质和力量,潜移默化中受益无穷!
如今,我站在舞蹈世界的舞台上,每天都在看着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在我们的舞台上展示他们的舞蹈梦想,特别是在夏令营的舞台上,我看到很多稚气未脱的小朋友,就好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学习舞蹈的过程是艰辛的,
家长虽然很心痛,
但为了孩子的成长,
只能在心里默默的流泪。
如果妈妈当时选择了放弃,
可能我就错过了和舞蹈的缘分,
这种和舞蹈的缘分让我收获了很多。
是舞蹈成就了我:
吃苦、坚持、不放弃的精神!
从小就知道比别人多坚持一秒,
可能结果就完全的不一样,
多给自己一秒去坚持的理由和勇气。
孩子往往没有毅力及动力坚持,
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的鼓励与支持,
舞蹈是值得一辈子去修养的艺术!
所以无论是你我他,都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守护吧,也许此时我们守护的是孩子们舞蹈的快乐,但我相信,此时我们守护的也一定是孩子们美好的未来!谢谢!!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但每一个与舞蹈结伴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献礼。
《我为你守护》
演讲人:李思思
(一)脱贫主题的名言
1.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3.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经》这句话的意思是:民众也劳累了,要好好休息;爱护城中的民众,来安抚四方。)
4.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5.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
6.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管子)
7.河北的山山岭岭都绿起来,父老乡亲都富起来,我的事业才算成功。(李保国)
8.常言道:创业难,守业更难。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只有不返贫才是真脱贫。
9.回望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从孔子的富民思想、屈原的“美政”理念,到朱熹的“足食为先”、康有为的大同之道,历代先贤对富民裕民的追求从未停止。无论是“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美好憧憬,还是“五谷丰登,物阜民康”的热切企望,无论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深沉情怀,还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政治理想,无数先民对殷实生活的呼唤响彻历史的天空。
(二)脱贫主题的典例
1.罗甸经验
位于贵州南部的罗甸,年平均气温接近20℃,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温室”。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罗甸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方向,主攻菜、果、药等优势产业,从贫困山区变成生态示范基地,为全国贫困山区脱贫探索了新道路。
2.十八洞村经验
湖南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一山一水勘实地、挨家挨户访实情,引导年轻人搞乡村旅游、中老年人养牛羊、留守妇女做传统苗绣、村集体成立矿泉水厂……短短几年,昔日贫穷落后的苗寨旧貌换新颜。
3.李保国:“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35年来,李保国每年在农村工作200天以上,足迹遍布太行山区。他坚持把科研成果写在太行山上,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走出了一条科技扶贫的新路,让10多万山区人民摆脱贫困,被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4.高德容带领独龙江乡脱贫
云南独龙江乡,退休“老县长”高德荣借山就势,带领干部群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成立果草种植培训基地,助推独龙族整族脱贫,一跃跨千年。
5.黄大发:脱贫战场上的“新愚公”
20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
6.黄文秀:脱贫战场上的醒目黄花
2016年,黄文秀从北师大硕士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支援建设,担任驻村书记。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村里绝大多数贫困户顺利脱贫,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2019年6月17日,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7.中国脱贫成就前所未有,世所罕见
今天的中国,书写了“最成功的脱贫故事”。改革开放40多年来,8亿多人口实现脱贫;全球范围内每100人脱贫,就有70多人来自中国。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世所罕见。
(三)脱贫主题的观点
观点一: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顽固堡垒,面对高山阻断、大河阻隔,中国何以敢于吹响打赢脱贫攻坚的号角?何以创造世所罕见的脱贫奇迹?
1.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实干是脱贫致富的关键。走出观念上的贫困,激发“我要富”的动力,全国各个脱贫攻坚战场,党员干部与百姓群众同立愚公移山的志向,鼓足“黄土变金”的信心,汇聚起百川成海的澎湃伟力。
2.靠的是精准科学、务实笃行的精神。
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到“走田埂、爬陡坡”,无数扶贫干部在“精”字上下功夫、在“准”字上谋实招,用苦乐自知的“辛苦指数”,换来写在群众脸上的“幸福指数”。
3.靠的是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担当。
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广西百色扶贫干部黄文秀主动请缨回到家乡,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30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他们以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铸就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观点二:决胜脱贫攻坚的价值和信仰
“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85年前,革命烈士方志敏这样展望一个可爱的中国。躬逢盛世,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与势;万里路遥,这是赋予我们的担与责。
1.我们坚信,“贫困的最后堡垒”必将在决胜脱贫攻坚中彻底攻克。
2.我们坚信,每个奋斗者的人生价值必将在决胜脱贫攻坚中尽情展现。
3.我们坚信,百年大党的初心使命必将在决胜脱贫攻坚中淬炼升华。
4.我们坚信,实现民族复兴的步伐必将在决胜脱贫攻坚中激越铿锵。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语文日刊yuwenrikan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资源请加入月刊语文精品资源共享QQ群:257017198
致原创作者:若发现误侵了您原创保护版权,应系第三方原因,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欢迎原创投稿,打赏归作者!
投稿:160280748@qq.com;商务:QQ160280748
欢迎关注语文日刊公众号yuwenrika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小学试题作文(shitizuo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