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02 09:12:27来源:央视一套
回望来路苦难辉煌
一代代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勇于胜利
因为信仰
面对强敌
他们无畏无惧冲锋在前
因为信仰
生死关头
他们宁死不屈铁骨铮铮
因为信仰
让海誓山盟、儿女情长
更为壮丽动人、气吞山河
纪录片《信仰的感召》
以“致敬英雄”为核心主题
于烈士纪念日
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
讲述了英烈们的奋斗故事
恽代英
笔锋似剑
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照耀中国青年革命征途
甘洒热血以身许国
他以青春生命熔铸信仰永恒
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之一就是恽代英翻译的《阶级争斗》。
1926年5月,恽代英被中共中央派到黄埔军校,任主任政治总教官,兼中共党团书记。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恽代英与妻子前往上海,协助中央组织部部长周恩来工作。
1930年5月6日晚,恽代英不幸被捕,后被关押到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
在狱中,他奋笔写下了一首《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为了坚守信仰,甘愿抛弃一切的决绝之心,掷地有声。
1931年4月,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后,叛党投敌。他说出的第一个机密就是恽代英被关押在南京。
恽代英的身份暴露后,蒋介石拉拢不成便下令就地枪决。1931年4月29日,恽代英倒在血泊之中,牺牲时年仅36岁。
刘伯坚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
这是一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与崇高气节
1922年,刘伯坚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刘伯坚被派往赣南军区任政治部主任,坚持游击战争。
1935年3月4日,刘伯坚在掩护战友撤退时,不幸左腿中弹,负伤被俘。
自被捕的第一天起,刘伯坚就决心“一死以殉主义”,他用敌人给他写交代材料的纸笔,写下家书,“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
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英勇就义,时年40岁。
王尔琢
“儿已决意以身许国!
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
他是黄埔军校一期生,在周恩来的培养和介绍下,王尔琢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6月,时年25岁的王尔琢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参谋长,成为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军参谋长。
1928年8月,红28团2营营长袁崇全带领两个连叛变出走,准备投靠国民党。
王尔琢带领一个排的士兵连夜追赶,在王尔琢的劝说下,迷途的战士们醒悟过来,决定返回井冈山。
气急败坏的袁崇全见势不妙,朝王尔琢连开数枪,年仅25岁的王尔琢中弹倒在血泊之中。
王尔琢曾给父母写信,“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
王尔琢坚守信仰至死不渝,用生命践行了曾立下的铮铮誓言。
寻淮洲
壮志未酬
英雄北上身先死
精神不灭
信仰激励后来人
“将来与国家做些大事业”——这是寻淮洲从小立下的远大志向。
他不满15岁,便参加了浏阳工农义勇军,后随部队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转战江西。
在跟随毛泽东转战各地的过程中,寻淮洲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指挥官。21岁时,寻淮洲任红7军团军团长。
1934年12月14日,一场伏击战在乌泥关打响。激战中,寻淮洲被流弹击中,腹部被打穿。生命最后时刻,昏迷中的寻淮洲还在惦念北上抗日,他不停地喃喃自语:“为抗日救国奋斗到底。北上抗日……北上……抗日!”
1934年12月16日,因失血过多,一代骁将寻淮洲去世。这一年,寻淮洲22岁。
周文雍和陈铁军
共赴死难爱人永远相依
信仰之火生生不息
1927年春,蒋介石在上海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广州也随之发生四一五事变。
周文雍临危受命,担任了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部长,负责联系广州市各工会党支部的工作。为掩护党的秘密机关,党组织派陈铁军成为周文雍的革命“妻子”。
志同道合的两个人,配合得十分默契。他们忘我地工作着,个人的情感却未曾有过半点流露。
1927年12月11日凌晨3时30分,广州起义爆发。经过三天的浴血奋战,广州起义在血腥屠杀中失败,1927年12月13日,国民党军重占广州。
1928年1月27日,由于叛徒告密,周文雍和陈铁军被捕。面对严刑拷打,两人没有透露党的半点秘密。
临刑前,周文雍向敌人说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跟陈铁军拍一张合影。照片里,两个人目视前方,目光坚毅,坦然从容。身体都在努力向对方倾斜着。
枪声响起,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28年。那一年,周文雍23岁,陈铁军24岁。
他们一生信仰如炬理想如帜
用实践演绎和诠释了
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追求的真谛和内涵
在人们的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
来源:“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