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据说朱元璋的明军有不少蒙古骑兵,为什么这些蒙古人要帮助明军推翻自己的国家?

发布时间:2021-12-09 08:41:23来源:朝文社

作者|我方作者张嵚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186,阅读时间:6分钟

历史提问

据说朱元璋的明军有不少蒙古骑兵,

为什么这些蒙古人要帮助明军推翻自己的国家?

答:作为一支完成了“由南向北一统天下”伟业的劲旅,明初军队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被称为“达官”“达人”的蒙古族将士们。

明军里的蒙古族将士有多少?单是在明太祖朱元璋执政的三十年里,以现代许多学者的估算,归附明朝的蒙古、女真等族的“前元”官兵,数量竟有近七十万之多。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被编入了明军中。比如在明朝洪武元年十二月这一个月里,就有豁鼻马、田保保、脱列伯三名“前元”蒙古族将领率军归附,先后给明军带来近五万多兵马,豁鼻马还转头参加太原战役,为明军全歼王保保兵团立下大功。

甚至在明初统一战争结束后,这股“蒙古军归附大明”的热潮依然不减,基本上每隔几年就有人归附。有些年里每隔几个月就有人归附。特别是在洪武二十年至洪武二十一年,几个每个月都有“前元贵族”“前元名将”“前元重臣”率军归附。这其中既有沙布丁这样官居北元太尉的高官,也有忙哥秃这样的“故鞑靼王子”,还有买的里八刺这样的“故元主孙”,明初大军追亡逐北,在捕鱼儿海彻底击溃北元的军事伟业背后,就有这股“归附潮”助力。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兵将为什么会对元朝毫无感情,反而积极投身明军阵营呢?首先就要澄清一个事实:元末的苛政,同样也是广大蒙古族兵将们的灾难。

(关于元朝军事制度的种种槽点,我们《了不起的中国军事》第一册里也有详细解读,

欢迎大家多多批评)

说到元末的各类苛政,后人津津乐道的,多是元末的腐败与苛捐杂税,但广大元末兵将们,也是受害极深。元朝实行军户制度,有“蒙古军户”“探马赤军户”“汉军户”等各类,并设立“奥鲁”进行管理。包括“蒙古军户”在内的各地军户,从此要受到“奥鲁”的残酷压榨,被“克扣人马粮饷”是常事,日常出征的费用也要自备。《元史》记载,元朝中期时每次蒙古军出征,士兵们为了凑路费,竟要卖儿卖女,以至于“困苦日甚”。

这样的苛政下,还怎么指望军队保家卫国?所以整个元朝中后期,元朝各族军户逃亡,就成了常见景象。元顺帝年间负责拱卫元大都的“八卫”,都成了账面上的数字,其实是“无兵可用,乃集民夫,驱市民为兵”。作为交通枢纽的会通河上,四十几个盗贼就能抢劫粮船,打得元朝军队如鸟兽散。这样的军队,既对元朝没感情,更谈不上战斗力。

而元代“军户”们的苦难,其实也只是元末各族百姓苦难的缩影。就以元末的蒙古族平民来说,由于草原连年的战乱、压榨与饥荒,元末时大批蒙古族平民被迫离乡背井迁移内地,这些人被元朝统治者称为“亚当吉”,仅1308年这一年,就有八十六万户“亚当吉”流亡到华北地区,元朝政府对他们的政策,多是强制遣返,甚至内地百姓私自藏匿“亚当吉”也要“杖之”,每次遣返,都意味着新的苦难。

值得一提的是,都说元朝商业发达,但元末时空前发达的,就是“奴隶贸易”。大量贫困流亡的蒙古族平民遭到权贵们的贩卖,有些人甚至被贩卖到海外为奴,而且如前文所说,这其中好些人,竟然都是士兵们的儿女家属。虽然元王朝多次下令禁止贩卖“蒙古男子妇人”,但到了元末时,这基本是一纸空文。

所以,说到元末大起义,虽然我们常把“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当做起点,但其实蒙古族百姓的起义斗争更早。1312年时,河北沧州就爆发了蒙古族平民的起义,1319年时,元朝晋王燕帖木儿的领地里,许多蒙古族平民也起来反抗。十年以后,山西西部地区也爆发了蒙古军户的起义。而当元末大起义爆发后,元朝在北方和西北地区的起义,已经有二百多处……

所以说,元末战争里,希望元朝亡国的,不止有朱元璋、陈友谅等起义军,更有广大蒙古族将士平民。于是在朱元璋的统一战争里,他们加入明军阵营,其实丝毫不奇怪。

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明王朝在建国时,开明的民族政策。

明初的民族政策,早在朱元璋讨伐元朝的檄文里,就有明确说明:元朝治下的各族官民,“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在之后的多次诏谕里,朱元璋更反复强调,各族百姓都是“即吾赤子”,不但可以“共享太平之福”,而且只要有才能,就能“一体擢用”。徐达率领的明军攻克元大都,驱逐元顺帝后,朱元璋也下令对燕云地区的各族百姓“所司常加存恤”,第一时间安抚人心。

在元顺帝家族北逃,以“北元”名义继续盘踞草原后,朱元璋也加大了对北元将士的招抚力度。许多北元的蒙古族降兵降将,都在明朝出仕为官,比如原元朝工部尚书丑驴,归附后就改名为“李贤”,在燕王朱棣的王府做了纪善,后来在明宣宗年间官至右都督。另外还在北方各地设立羁縻性质的卫所,专用招抚“沙漠降人”。

除了优待“前元”将官,把归附来的“前元”文臣武将安置在内地外,对于归附明朝的“前元”士兵,朱元璋也采取了“因俗而治”的开明政策,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将他们安置在边地放牧居住。有愿意进入内地转化为农耕生活的,则安置在河北、河南各省,并给予稻种耕牛,“令其耕种自食”。

如此一来,既给予优厚的待遇,又给予稳定的生活,自然也就引发了明初草原各部落的“归附热潮”。这样的“归附热”,也帮助明王朝在明初内忧外患的局面下,迅速稳定边防,给接下来的“洪武盛世”打下了良好基础。而对比元末和明初的不同国策,多少兴衰教训,也尽在其中。

参考资料:《洪武皇帝大传》《元代史》《洪武永乐时期达官研究》《中国古代史》

好书推荐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