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历史上项羽举的鼎究竟有多重?现代有人能举起来吗?

发布时间:2021-12-14 07:50:27来源:朝文社

作者|我方作者张嵚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654,阅读时间:7分钟

历史提问

历史上项羽举的鼎究竟有多重?现代有人能举起来吗?

答:“西楚霸王”项羽一项无比“炫酷”的技能,正是“举鼎”。特别是《史记》里那一句“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更叫一位身高一米八四以上,霸道举鼎的硬汉“立”在多少读者眼前,从此享尽数千年崇拜。

不过,“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究竟能举起多重的鼎?和现代运动员比起来水平又如何?这事儿,就得先仔细瞧瞧战国至两汉的几百年里,这项火遍当时中国的“体育运动”——举鼎。

作为中国传统举重运动的雏形,“举鼎”在秦汉年间,不但是一项火热运动,更是权力身份的象征。“鼎”是当时用于煮食的大锅,有“三足两耳”和“四足两耳”两种类型。它同时还是祭祀时的礼器,不同身份的诸侯用什么样的鼎,都有严格的界定。而放在当时,青铜鼎的身价也十分昂贵,绝对普通家庭能拥有。因此“举鼎”也成了一项“贵族圈”里的顶流运动,也衍生出了三种举法,一是用横木穿过鼎的两耳,再手抓横木举起来。二是两个人各举横木一端,把鼎举起。最牛的是不用横木,直接用两手硬生生把鼎举起来。

以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威名看,他大概率是扔掉横木直接用手。那么他举起的鼎能有多重呢?虽然史料里并没有明确记载,但确实可以找不少参照系。

首先可以把项羽的“同行”作为参照。战国至秦汉年间,“举鼎”的铁粉众多,强人也是一拨拨。秦武王就是举鼎失败后“绝膑”而死,而他宠爱的大力士孟说,以《吕氏春秋》的记载,有着“举千钧之重”的强大能力。古代的“一均”,相当于今天30斤。孟子也说“今日举百均,则为有力人矣”,如果项羽也拥有同等能力,那么他举起的鼎,重量大到吓人。

老秦人的鼎——实诚!(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古代史料在记录数据时,也常出现“注水”的情况,而且以春秋战国至秦汉年间的冶金技术能力,“能造多重的鼎”也是个值得商榷的事儿。中国现存最重的青铜鼎后母戊大方鼎重832.84公斤,陕西出土的春秋淳化大鼎,则重226公斤。中国历史博物馆里的大盂鼎重153.5公斤,上海博物馆里的大克鼎重201.5公斤。而现代男子挺举105公斤以上级的世界纪录是263公斤,理论上说,如果技术和规则得当,200多公斤的鼎还可以“挑战”下。

而随着两汉之后,新兴的“翘关”取代了“举鼎”,中国传统的举重运动,也因此有了更量化的标准。“翘关”其实在春秋年间就曾盛行,被梁启超誉为“春秋至汉初第一勇士”的孔子,就曾“杓国门之关”,也就是把沉重的城门挺开,堪称此中高手。

到了晋朝,“翘关”变成了一根专门用于举重训练的铁杠。唐代时的“翘关”,也有了明确标准:长一丈起重三百斤。唐代的武举考试里,考生们要把一根三百斤的“翘关”双手抓住,举过头顶十次,再手提起“翘关”的一端走出一尺之外。才算是基本合格。唐代的武举考试里,也涌现出了类似项羽这样的大力士传奇——武则天时期,大力士汪节直接举起了渭水边的石狮子,当场震惊长安。

唐朝以后,“翘关”又演变成了“举石”,最终成为了明清武科考试的基本科目:考生们的力量考试里,要先举八十至一百二十斤的铁刀,单举起来还不算,必须要前后胸舞出花来才行。然后是举大石,分为二百斤至三百斤的不同型号,必须要举起来“上地一尺”才行。所以某部“武状元喜剧”里,男主人公周星星故意在“举重”里“战略放弃”的一幕,放历史上绝不可能——举不起来?第一个被淘汰。

武举示意图(清)(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说,如果古代就有现场直播,把唐代至明清年间的武科考试来个视频直播,虽然没有武侠小说里的各式神功,但这其中的“举重比赛”也必然精彩纷呈,铁定刷爆收视率。不过古人之所以在“举重”项目上不断更新花样,当然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一个硬道理——古代战场上,参战者强大的个人力量,就是克敌制胜的“入门能力”。

古代科技条件下,一支军队的力量水平有多重要?春秋年间的孙武就很有发言权,他苦心打造的吴国军队,就是“以多力者五百人,以为前阵”,靠着一群大力士打头阵,然后就创造了五战五胜灭楚的战场奇迹。所以战国年间的军事家吴起就主张,一支强大的军队里,必须有“力能扛鼎”的勇士。宋元年间随着盔甲的进步,普通步兵的盔甲重50斤以上,没有靠谱的力量别说打仗,战场上走两步就要趴下。

宋代步人甲还原(图片来自网络)

甚至到了冷热兵器混合的明清年间,绝对的力量优势,依然是克敌制胜的保证。以明代戚继光团灭倭寇的横屿之战为例,每人负重十五斤以上的戚家军战士,凌晨趁退潮时穿过泥泞难走的险地,快速跋涉行军后冷静结阵,然后就给了以逸待劳的倭寇毁灭性打击,以伤亡十五人的代价斩杀上千倭寇。清初抗击沙俄入侵的雅克萨战役里,林兴珠率领的藤牌军,也多由力能举石的勇士组成,这些来自东南沿海的将士们,在黑龙江的冰天雪地里勇敢亮刀,几乎以“不丧一人”的代价,痛打凶残的沙俄军……

所以,比起战国至秦汉年间,只是流行于贵族阶层的“举鼎”来,中国历代军事家们常常开动脑筋的事,就是怎样用高效的方法,在军队里普及力量训练,所以才有了从“举鼎”到“翘关”,再到“举刀”“举石”的演变。戚继光的戚家军,还开发出了许多新颖的训练模式,比如日常命令士兵们用重甲重武器负重训练,战时再换上常规武器,甚至还要背负三百斤重的铁人往返步行一里,这支“未尝一败”的铁军,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至于从古代衍生出的“举石担”等运动,今天依然是我国北方许多地区的常见民间运动。“项羽举鼎”的背后,是中国古代从贵族到民间的“举重演变史”,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领域,却都是“苦练成才”的真理。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史》《我国古代举重的演变》《文物背后的中国史》

好书推荐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