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18 19:13:45来源:后浪
春节临近,带着孩子走亲访友,是春节里必不可少一件事。
每逢亲戚朋友向孩子塞糖果,总有家长恨得牙痒痒。为了不让孩子吃糖,家长不仅要和孩子斗智斗勇,还要和亲戚朋友施展“沟通的艺术”。
但是,孩子爱吃糖与生俱来,你们大人不也天天嘬奶茶嘛!
况且吃糖毁牙,也只说对了一半,龋齿的真凶不是糖,最多算个帮凶。
接下来,让我们跟着《你的牙齿还好吗?》这本书,好好说说糖和龋齿的利害关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法]凯瑟琳·罗西/著[法]梅洛迪·登图尔克/绘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
造成龋齿的真凶到底是谁?
人类的牙齿是一种矿物质,牙釉质和牙本质所含矿物质的数量和质量,是保证牙齿健康的重要标准。
牙釉质是牙齿的外围保护层。牙齿和唾液在牙釉质表面,不断地进行矿物质交换,所有进入口中的食物都会导致牙釉质表面脱矿,尤其是酸性很强的食物。但是,我们口腔中的唾液具有一种“缓冲能力”,可以维持口腔内环境的酸碱平衡。
当我们吃完食物,唾液凭借这种能力将矿物质带到牙齿表面,促进牙釉质再矿化。如果饮食均衡,即饮食中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话,唾液就能很好地促进牙釉质再矿化。牙釉质表面的离子交换达到平衡的话,牙齿也会保持健康。
相反,如果饮食中多含糖或工业酸性食品,那在进餐时,牙釉质表面就会发生脱矿,我们的唾液中也没有足够的矿物质来促使牙釉质再矿化。此外,如果白天经常吃零食,牙釉质脱矿的时间就会大大增长,进而导致牙齿龋坏。
1930年,美国口腔医学家韦斯顿·普赖斯对原始居民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将原始居民和移民的口腔问题进行比较,他发现不论是在哪个大陆上,留下来的原始居民都以纯天然产品为食,牙齿非常健康;而移居到城市的人从第一代开始就出现了龋齿,甚至还出现了颌骨畸形和牙齿错位等不可逆的颌面部变化。
所以,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正确的护理方式才是真凶。
#2
糖的帮凶还有谁?
牙齿龋坏的帮凶不止是残留在牙齿表面上的糖,还有你吃到肚子里的糖!
加工食品和精制食品内含有大量的“隐性糖”,它们会改变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运输,扰乱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隐性糖”会从骨骼和牙齿中吸收钙,去补充血液循环中的钙含量,于是,长期缺钙的牙齿就会发生脱矿。
还有,牙齿长期处于酸性环境中,表明的牙釉质会被腐蚀。举个例子,让柠檬与牙齿接触,并摩擦牙齿,每咀嚼一次,牙釉质就会消失一小层。当牙釉质完全消失时,下面柔软的牙本质被挖空的速度会加快,牙齿上会形成一个个小洞,慢慢演变成龋坏。
柠檬汁、柠檬片、果汁、甚至是有机食品都会造成口腔环境呈酸性。还有,边吃东西边喝汽水,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3
怎么吃糖不毁牙?
既然戒不掉“糖瘾”,就要学会正确地吃糖。
在《你的牙齿还好吗》书中,作者提出了尽量让孩子不染上“糖瘾”的生活习惯。
1.不让孩子吃白糖,至少在3岁之前不吃,从小就习惯吃天然糖(果糖和粗糖)。
2.可以把榛子、杏仁和各种干果当作“糖果”来给孩子吃。
3.让孩子知道糖果是庆祝用的,而不是安慰用的。
当孩子伤心的时候,他们需要的不是一颗糖果,而是一个拥抱!
最后,真心建议每个人每年做一次牙齿检查,严格做好牙齿卫生,只有这样,你的牙齿才能尽其所能。
毕竟,人的一生只换一次牙,好好保护牙齿,有益无害。
如果你还有很多关于牙齿的问题,不妨翻翻这本《你的牙齿还好吗》做好护齿保健,让健康的牙齿成为我们的终身盟友。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