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养生 文章内容

华山医院这份门诊“年报”,记下医护人员一次次的温暖守护

发布时间:2022-01-26 17:29:10来源:健康报

近日,一份别具一格的2021年门诊年度小结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护人员的朋友圈“刷屏”。“您的辛劳和付出,我们都记得……来看看您的门诊报告吧……”寥寥数语,唤起了很多医生的回忆。全年第一天接诊的患者、接诊年纪最大的患者、接诊最晚的时间、全年接诊患者量、互联网医院门诊量……一个个数字记下的是一年里一次次的温暖守护。

01

连续看诊11个小时

“哦?还有门诊年度报告啊?我来看看。”在学生的提醒下,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迫不及待地在手机端查询了他的“期末成绩”。“还不错嘛!全年在门诊工作92天,2/3的工作日都在看门诊。2021年12月28日,门诊看到18时46分,那天病人挺多的。”张文宏说。作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虽然繁忙,但是对于门诊,他绝对认真。“张老师不管多忙,每周两个半天的门诊时间他肯定是保证的。如果因为有重要事务,时间有冲突,他也会找时间把门诊补上,让已经预约的患者能尽快就诊。”张文宏的学生小张医生回忆说,12月28日那天是周二,张老师上午是常规门诊,下午是补上的门诊,从早上8时一直到晚上近7时,连续看了11个小时门诊,中午几乎没怎么休息。门诊结束以后,他也没顾上吃饭,马上回到科里,与海外归来的科学家、感染科团队成员讨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网络建设的问题。

02

全年无休地坚守

这份数据榜单里,有一个名字反复出现——该院皮肤科的陈连军副主任医师。陈连军全年无休,门诊量和互联网接诊量在全院医务人员中是最高的。“其实,我在诊室里看诊并不快,但我习惯把碎片化时间用起来。比如,坐一趟地铁半小时,我就拿着手机接诊。对符合线上复诊条件的患者,第一时间给出处方。对病情复杂需要再问诊的,或者用药方案要调整等不适合在线问诊的,赶紧给患者反馈。我经常和患者说,治疗慢病必须坚持随访。”陈连军说。作为一名“深度用户”,陈连军给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提了不少建议,见证了用户好感度蹭蹭上涨。为了能让患者一次线下就诊就掌握全套在线复诊技能,他还整理了注意事项,写满了一页A4纸。

03

多院区“开疆拓土”

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党支部书记孙广滨教授全年都在医院总院、虹桥、浦东等多个院区开展工作。他说,华山医院多院区发展的格局对于我们这样的小规模科室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只有科室核心成员亲自去“开疆拓土”,各个院区的业务才能做起来,培养更多年轻人,形成学科的影响力。

“我周五最忙,上午总院门诊,下午虹桥院区门诊加手术。这一天,我一般不开车,利用中午班车上40分钟左右的时间吃个简单的午餐,或者打个盹。”说这话时,孙广滨刚结束周五上午的门诊,急匆匆地要赶中午12时半开往虹桥院区的班车。

04

挑灯夜战疑难杂症

2021年12月28日22时58分,该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王坚教授的门诊依然亮着灯。“那天是帕金森专病门诊,看完最后一位患者是深夜11时08分。”王坚回忆说。他成为该院这一年门诊结束最晚的医生。作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主体,即便有疫情,患者仍然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挑灯夜战是华山医院很多神经内科专家工作的常态。“神经科疾病很多,情况复杂,病程也长,患者都是带着厚厚的病历和资料辗转而来的,不忍心拒绝。”王坚说,自己也时常被患者感动,有些患者会主动劝我们休息一下,吃点东西,说他们多等一会儿没关系。该院神经外科吴劲松教授是门诊结束时间最晚(21时50分)的外科医生。吴劲松说,他很珍视患者的信任。“可能因为我看门诊时是内科医生的脾气,手术台上才是外科医生的风格吧。”吴劲松开玩笑说。作为全球临床规模最大的神经外科诊疗中心之一,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每年接诊的脑肿瘤患者数量巨大,一半以上的患者是疑难杂症。“脑肿瘤的精准治疗常常要在切除肿瘤和保护功能之间做平衡,所以我们要多花一些时间和患者交流,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确定最佳手术时机和方案。”吴劲松说。

05

患者遍布大半个中国

2021年,华山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医师李骥教授服务患者遍布全国178个地区,居于“华山医生门诊成绩单地区数量”排行榜前列。“患者口口相传,很多老患者都成朋友了。”李骥介绍说,胰腺外科每年有六成以上患者来自上海之外。“我们接手的大多是疑难杂症,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为其制订个性化诊疗方案。”对标上海全力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目标,胰腺外科主任傅德良教授带领科室人员持续提升诊疗水平,为更多患者带去希望。

06

最长情的陪伴

2021年,91岁高龄的卞奶奶在伤口(造口)护理专科门诊看诊184次。提起她,门诊部副主任、长期从事伤口(造口)工作的王莺印象深刻。“这位老奶奶一开始看我们门诊,是因为尾骶部大面积深达骨头的4期压力性损伤。她长期卧床,每次看诊都是女儿用自家的钢丝床,叫救护车送来的。钢丝床直接抬进换药室,我们就在床旁给她换药。床很低,我们常常半蹲着工作,有时候索性就跪在地板上。由于创面大,换药至少需要半小时。每次给她换完药,我觉得腰都直不起来。”王莺说,虽然很辛苦,但卞奶奶也成了大家心中的牵挂。在医护人员的精心诊治下,卞奶奶的尾邸部损伤逐渐痊愈。由于她患糖尿病多年又长期卧床,陆续出现了脚底压疮等问题。王莺曾劝她就近处理,但卞奶奶执意不肯,说华山医院有一群“贴心家人”。

07

阵容豪华的看诊

2021年6月1日下午1时30分,来自皮肤科、风湿免疫科、血液科、感染科、病理科、放射科的4位教授和2位副教授,为浙江舟山的任先生举行了一次MDT(多学科诊疗)。2021年,该院推出了垂体病、肺癌个性化精准治疗、神经系统感染与自身免疫病、痉挛状态疾病、疑难过敏及免疫疾病等19个病种在内的多学科诊疗,累计为1150名疑难杂症患者提供了专业化、精准化的诊疗方案,避免了不停转诊、重复检查给患者及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一份“年报”的诞生,离不开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的付出,也离不开管理部门的努力与用心。门诊部邱智渊副主任介绍说:“我们做‘年报’的初心,是在为患者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让医护人员体会到成就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华山医院不仅是智慧医院,更是一家有人文情怀、有温度的医院。”

文:健康报特约记者刘燕

编辑:于梦非张昊华

审核:徐秉楠闫龑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 2016-2022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