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28 09:26:09来源:梅斯医学
一个仅有高中学历的普通人,铤而走险,自学并自制“药物”,只为维持罹患罕见病儿子的生命。
这个听起来像电影的故事,却真实地发生在中国云南。
“弟弟弟弟,你怎么还不好呀?”
徐伟的儿子小灏洋患有Menkes综合症。
这是一种罕见病。是由于正常编码铜转运ATP酶的ATP7A基因缺陷,而导致的罕见的先天性铜缺乏性疾病。Menkes的遗传方式为X连锁隐性遗传,多见于男童。
典型的Menkes病患儿在出生时表现正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身体无法吸收铜离子,不能正常发育。多于2-4个月开始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退化表现,鲜有患儿能活过3岁。
2019年6月6日,徐伟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一个48公分、5.2斤的男孩。出生时,小灏洋和其他普通婴儿看起来没什么区别,除了头发卷脆、皮肤稍显白皙。
未曾料到,在6个月大时,小灏洋的生长轨迹明显落后于同龄标准,不会翻身,不会趴着,头抬不稳,大部分时间都只能躺在床上。
最初没有人考虑到如此罕见的Menkes综合症,小灏洋仅被认定为生长发育迟缓。直到3个月后,基因检测报告显示“ATP7A基因缺陷,Menkes综合症”。这一诊断结果,给了徐伟“当头一棒”。
“确诊前,医生让我做好心理准备,上网查一下这个病。我查到Menkes患儿在三岁之前的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当时就蒙了。”
图源:小灏洋父亲微博
小灏洋是云南第一例Menkes综合症。
给Menkes患儿注射铜离子补剂的最佳时间为出生后7天内,小灏洋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首诊医生也束手无策。“我问医生怎么治疗,医生说只能回家等着,孩子出现了什么症状,再对症治疗。”
“不相信”是很多罕见病患儿家长的第一反应,徐伟辗转去寻找更好的医院和医生,试图推翻前面的诊断。
然而,现实再一次“重伤”了徐伟。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的儿科医生也做出了相同的诊断结果,并尝试用鸡尾酒疗法给小灏洋治疗,却没有效果。
如今已经2岁多的小灏洋,大部分时间只能躺着,不停地流口水,浑身肌肉有着不同程度的萎缩,皮肤表面有明显的粗糙颗粒感,伴随并发症导致的排尿不畅。
徐伟的女儿、小灏洋的姐姐才5岁,却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懂事。她有时会帮弟弟动动胳膊伸伸腿,并询问道“弟弟什么时候能好呀?”
小灏洋什么时候才能好?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但作为父亲的徐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等到这一天。
“最大的困难是孤独”
“罕见病就像是天上的星星,肉眼能够见到的似乎不多,但它们实际满天都是。”即便被称为“罕见”,全球已被发现的罕见病种类达到了7000到8000种,约3.5亿人深受罕见病的困扰。
罕见病患者不罕见,而从事罕见病研究和诊疗的医务人员罕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程南生曾在“第九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发言表示,“在我国,甚至在全球,从事罕见病诊疗的医务人员比罕见病患者更罕见”。
药品价格高也是“孤儿病”的一大困境。比如,在进医保前,罕见病之一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治疗药物价格高达“70万元一针”,让不少患者对“天价药”望而却步。
消费群体少,时间、资金、人员投入量大,成功率低,很多药企不愿生产治疗罕见病的药。即使愿意生产,也只能通过提高药价来保证效益。
和所有的罕见病一样,Menkes的患儿也面临重重困境。
在全球范围内,Menkes综合症没有特效药。补充组氨酸铜,通常被用作对Menkes的对症治疗。事实上,组氨酸铜只能起到缓解作用,治标不治本。但对患儿而言,这是唯一延长生命的希望。
现况更不尽如人意,目前中国国内没有组氨酸铜药物上市。好在组氨酸铜在国外有研究可循,台湾、日本、美国均将其作为院内制剂使用,安全性和制备过程相对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大陆患儿家长的常见选择是,去中国台湾和美国医院拿药。
早在2020年时,徐伟曾寻找过是否有药厂愿意生产组氨酸铜。好不容易找到了愿意接单的制药厂,但却苦于价格高、周期长而作罢。
“组氨酸铜是一个很老的分子,已经没有专利保护。我们作为第一个去做药的人是不受任何法律的保护的,因为只要我们做了出来,马上国内可能就有十几家厂商以非常低的成本跟着仿制了。”琅钰集团副总裁李杨阳在接受八点健闻采访时如是说。
如果不是疫情,徐伟还有一线希望,但随着新冠的全球爆发,境外就医拿药的渠道被切断。一开始,他还能找病友拿过期的组氨酸铜,但很快过期药也被用完。
看着每况日下的儿子,走投无路的徐伟开始了他危险重重的自制药之路。
图源:小灏洋父亲微博
徐伟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自制药的过程非常曲折,因为没有人支持,他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孤独。而自制药其实对孩子没有太大的改善,只能延长他的寿命,缓解现在的情况。
徐伟说,他仍然会坚持下去,就像5岁的大女儿所说的,“只要我们努力,一定能治好弟弟的病。”
他不是药神,只是一个父亲
“目标只有一个,尝试一切可能来救孩子。”
制药绝非一个低门槛的行业。对于只有高中学历的普通人而言,想要从一窍不通到突破医药壁垒,比登天还难。
没有人相信他能成功,家中的亲戚和病友群中的家长都劝他放弃。“中国没有专家和教授能研制这种药,你自己怎么能做得出来,你的想法太天真了。”
Menkes的研究资料都是英文的,即使翻译成中文,也有太多专业词汇需要消化。“刚开始我也看不懂,然后我就一个词一个词地翻译。”那些夜晚,徐伟将自己泡在Menkes相关的论文中,一个一个专业名词地去查。最开始,一个晚上仅能艰难地阅读2-3段。
“弄懂意思后发现制作这种药物其实不是很复杂。”“论文上提供了配方,所以我没花太多时间配置药。至于这个药物的原理,我是后面慢慢才理解的,当时我就急着把药配出来,好用在孩子身上。”
药品的配方有了,实验室又是一个问题。
幸运的是,在一次拜访制药公司时,徐伟发现了可供租赁的共享实验室。他记下了实验室中各种设备的型号,在采购了设备仪器后,将家中的杂物间改成了实验室。“刚开始很简陋,环境达不到无菌化,但至少可以培养细胞。”
图源:小灏洋父亲微博
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药”做出来了。不过,下一步测试安全性,才是更令人紧张的。
首先,徐伟选择了兔子做简易版的动物实验。最开始,他想用幼兔类比小孩,但三只幼兔在接种药物后均死亡。于是,他将实验动物更换成体积大一些的食用肉兔。这一次,他成功了,兔子们都存活了下来,还活蹦乱跳的。
动物实验后,该到人体试验了。徐伟决定以身试药,他给自己注射了0.5ml,好像是成功了。
制药的两周后,迎来了最紧张的时刻,该给小灏洋用药了。
涉及到孩子,徐伟变得十分谨慎,第一次只敢用了0.2ml的“药”。然而一个星期后去复查时,小灏洋的检查结果没有变化。
知道结果后,徐伟表示心里很受挫。“但是我思来想去,觉得这个药没有问题,就壮着胆子给他加到0.5ml,然后一个星期后再去检测,孩子的血清和铜蓝蛋白都恢复正常。”
至此,组氨酸铜的研制宣告成功!
但是,徐伟心里也清楚,即使注射了组氨酸铜,孩子的病情其实没有太大的改善,只能延长他的寿命。现在的小灏洋还是只能躺着,只会笑和动一动。
原理上看,组氨酸铜携带的铜离子很难穿透血脑屏障,无法输送给大脑区域,对孩子的脑部发育没什么效果。为了进一步改善孩子的情况,徐伟又将目光投向了伊利司莫铜的制备。
然而,比组氨酸铜更难,伊利司莫铜不能通过皮下注射给药,而是静脉注射剂,要求更苛刻,成本也更高。这是一条独木桥,在徐伟的坚持努力下,他再一次地成功了。使用徐伟自制的伊利司莫铜的3个月后,小灏洋的脑电图也恢复了正常。
去年,随着徐伟自制药的故事被报道出来,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了对罕见病的关注中来。徐伟也开始了新一轮对Menkes罕见病的基因替代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的研究中,未来基因治疗的成功或许会给小灏洋以及更多患儿带去生的希望。
图源:小灏洋父亲微博
正如徐伟在微博中写道,“病虽罕,心却暖,从开始的为爱独行,到后来大家的帮助支持,我相信孩子一定可以感受到,他并不孤独,并不是独自在和病魔斗争。”
今天(2月28日)是国际罕见病日。借着这个故事,梅斯也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到罕见病患者这个群体,让他们不再是“孤儿”。
参考来源:
[1]https://mp.weixin.qq.com/s/uTFAwzURRPDoNF7v5im7Mw
[2]https://mp.weixin.qq.com/s/0FwRWwjuYmWRJF_VQJJnsQ
[3]https://www.163.com/dy/article/GVRS7SP70517M9HG.html
[4]https://www.sohu.com/a/492883141_121148820
[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553231301050752&wfr=spider&for=pc
[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7883694884249325&wfr=spider&for=pc
来源|八点健闻、新京报等
撰文|Swagpp
编辑|Swagpp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梅斯医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