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领略女性风采,致敬了不起的她!

发布时间:2022-03-08 11:44:41来源:思想者之家NWU

3.8(星期二)

国际妇女节

女性一直以来就被视为最温柔的存在,

但每每在国家与社会需要时,

她们却从不后退,

而是勇敢迎上去,

撑起了半边天。

正所谓“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

每个时代下的女性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世界因“她”们而美丽

抗击新冠肺炎

疫情战斗中,

广大妇女奋勇争先。

在决胜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决战

脱贫攻坚战场,

广大妇女顽强拼搏。

奋战在科技一线的

女性攻坚克难,为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贡献智慧和力量。

各级妇联组织担当

政治责任,引领妇

女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回顾西大的校史,

有不少优秀的女性校友

都走在了革命历史的最前端,

选择为党的事业挥洒青春和热血。

她们将巾帼英雄坚韧、

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

展现得淋漓尽致。

恰逢3月8日国际妇女节,

这次,让小思带领大家从一本书开始,

走进这位西大女性

校友--谢葆真烈士的故事,

以此向她致敬!

《怀念母亲谢葆真》一书是爱国将领杨虎城和革命英雄谢葆真的女儿杨拯美、杨拯英所写。两姐妹长大之后,经过多年的走访、调查和了解,最终完成了《怀念母亲谢葆真》这一回忆录,以表示对母亲深切的缅怀。

杨拯美

(1932—2018)

杨拯英

(1934-2021)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杨拯美和杨拯英两位老人先后因病在西安逝世。

现在,让我们一起置身于书中,看看女儿对母亲在那些年、那些人和那些事的回忆,打开“模范妇女领袖”谢葆真的传奇人生。

学生时代的激情岁月

母亲谢葆真,原名谢宝珍,1911年5月22日出生于古城西安,我的外公是管理账目的店员,原是教书先生,外婆是西安近郊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外公外婆思想却很开明,在母亲小时候,二老便送她到学校接受教育。

年轻时的谢葆真

母亲在学校党组织的关怀教育和进步师生的影响下投身到革命的浪潮中,和进步同学一起上街头游行、讲演,表现得很积极、勇敢。在这些活动中,她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启发和熏陶。母亲于1927年2月考入了西北大学的前身西安中山学院妇女运动班。

西安中山学院

在西安中山学院,母亲接受了革命理论知识的教育,虽然当时她只有十几岁,但性格火辣,胆大心细,进入学习班后,她恶补文化知识,披星戴月地学习革命思想,以求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油画《西安中山学院》

我的妹妹杨拯陆和母亲一样曾就读过西北大学,她在西北大学地质系读书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她选择到新疆戈壁荒漠为国家找石油并担任了女子勘探队队长。一次,在执行地质普查任务时,妹妹遇寒流袭击,壮烈牺牲,年仅22岁。

图二是杨拯陆(右二)与同学们

在西北大学校门前的留影

关于杨拯陆的故事,

请点击下面的链接!

剪掉辫子从军去

1927年母亲毕业之后,正值国民革命军二集团在西安招收女兵准备出师东征。此时,刚满16岁的母亲坚决要求报名参军,参加战斗。关于这段往事,是外婆讲给我们听的,那时,学校要征求家长的意见,母亲是外婆心爱的女儿,外婆心中满是担忧,但她拗不过爱女的执意请求,最终同意了。

母亲高兴地剪掉乌黑的长辫,换上了军装,告别了慈母,随部队出征。从此,母亲从一个充满朝气、追求进步的学生,成为一名革命队伍的女战士,踏上了新的里程。

艰辛的军旅生活

母亲参军后被编入冯玉祥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前线工作团,之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部队行军作战很艰苦,母亲在团里年龄最小,但表现积极,工作认真。随军搞宣传、唱歌、演讲、看护伤兵等,她什么工作都干。前线上炮火连天,但是她从不畏惧、十分勇敢。艰辛的军旅生活,锻炼了母亲的意志,也使她学会了骑马打枪,以适应严酷的战争环境。

冯玉祥

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我的父亲杨虎城拒不执行蒋介石“清党”的指令,而是与共产党有了进一步密切合作,他的部队成为庇护共产党人的一块赤地,很多在别处难以立足的共产党人纷纷来到父亲的部队。

其中,共产党人魏野畴接受了父亲的邀请,他于1927年10月来到十军并担任政治处长。当时,魏野畴决定吸收一批进步青年到十军做政治工作,其中一位就是我的母亲谢葆真。

杨虎城

魏野畴

在此期间,母亲以一个少女的满腔热情、对革命理想的纯真追求,全身心地投入到宣传工作中去,给当地群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母亲在皖北太和县妇女联合会担任主任时,团结当地妇女和群众,积极开展革命活动。虽然母亲在太和县的斗争历史不长,但其产生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

中共临时皖北特委机关旧址

(原太和县城北关天主堂)

我不要你的海誓山盟

由于母亲在太和县开展的工作成绩较为显著,因此引起了父亲的注意。母亲年轻漂亮、聪明能干,给父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父亲逐渐钟情和爱慕于母亲。

父亲通过他的老参议匡厚生牵线搭桥,向母亲表达了自己追求的愿望。当时母亲早已闻知父亲的大名,通过进一步接触,她感到父亲为人正直诚恳,追求进步,于是从内心对父亲有了好感。

在军旅中,他二人渐渐萌生了爱情,后由吴岱峰介绍并经党组织批准结婚。军旅中的结婚仪式简单而朴实,1928年春节前夕,父母亲在军部所在的教堂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

吴岱峰

在结婚宴席上有同志问:“杨将军为什么能爱上小谢?”父亲坦率地回答:“我知道她思想进步,结了婚可以直接帮助我。”母亲说:“我不要你的海誓山盟,只要你革命就行了。”简短的几句话,显示着他们共同的革命理想,使他们走到了一起,结合在一起。

婚后父母亲一同辗转各地参加革命活动,也曾一同出国参观访问。1930年父亲受任陕西省主席时,母亲成为主席夫人,替父亲出面应酬各种社交活动,给父亲一切帮助和支持。

父母亲总共有两个儿子和五个女儿。(杨拯亚、杨拯中、杨拯美、杨拯英、杨拯汉、杨拯陆以及杨拯贵。)

左图为杨拯中幼时,

右图为杨拯汉年轻时

最后的岁月--我宁愿站着死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心怀报复。1937年4月,蒋介石给父亲“革职留任”处分,强迫其辞去一切职务。后又指令父亲为“欧美考察军事专员”出国考察。1937年6月29日,母亲带着哥哥陪同父亲出国考察,先后去了11个国家。

1937年11月,父母亲从巴黎返回祖国,12月初,父亲被蒋介石和戴荃骗至南昌囚禁。母亲对此担忧至极,经过再三思考,母亲决定前去陪伴父亲,愿与父亲同甘苦共患难,生死相依。

旅欧回返的杨虎城、谢葆真

及其儿子杨拯中

母亲明知此去凶多吉少,也会一同被囚禁,甚至不知道会是什么结局。但她想到和父亲白头偕老的誓言,想到婚后共同奋斗的艰苦岁月,想到革命,这时她对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不顾众人的劝阻,毅然决定带着哥哥杨拯中出发找父亲,她把我们姐妹四人托付给外婆照管,此时的母亲只有27岁。

右起依次为:杨拯汉、杨拯中、杨拯陆、杨拯美、杨拯英兄妹(谢葆真与杨虎城的儿女)

1938年1月14日,母亲带哥哥杨拯中前往南昌,后又在湖南益阳的桃花坪和父亲相见,两人重逢悲喜交集。从此他们相依为命,从湖南益阳、贵州息烽县的玄天洞到重庆中美合作所的杨家山等地,他们度过了漫长艰辛的囚禁生涯。

母亲面对敌人的残酷用刑曾说:“宁愿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她不愿向敌人屈膝求饶,宁愿自己绝食、吞金、服毒死去,也不愿遭受特务的暗算,母亲长期遭受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致使百病缠身,精神恍惚,又加之在狱中生了妹妹拯贵,身体更显虚弱。

杨虎城一家被囚禁过的地方

最后,母亲在绝食中被特务向小腿注射毒针,痛苦挣扎而死于杨家山中美合作所狱中,牺牲时仅34岁。1949年,父亲杨虎城、哥哥杨拯中以及妹妹杨拯贵被敌人残忍杀害。

母亲去世的消息被国民党一直严密封锁着,外界并不知道。直到1948年,我们才知道母亲去世的消息。母亲已经去世的那几年,远在千里的外婆和我们四个姐妹仍在盼望母亲能安然归来,多少个夜晚姐妹们在梦中看到了母亲的微笑,但残酷的现实使外婆失去了爱女,我们也永远失去了慈母......

谢葆真和四个女儿

回顾谢葆真的一生,

虽然只活了三十四个春秋,

但她从少女时期就

义无反顾追求真理、

追求进步以及参加革命。

为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兴亡,

她以弱女子的身躯

承担着国仇家恨。

在艰难的日子里,

她相夫教子,坚持斗争,

陪伴丈夫度过了

最后的艰难岁月,

最终以身报国。

谢葆真是一位宁死不屈、

为革命奋斗到最后一息的女中豪杰。

后人将永远怀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女性!

无论是在革命岁月,

还是和平年代里,

都不乏女性佼佼者,

而如今,新时代的沃土上

也是巾帼英雄繁如花。

她们用柔肩担重任,

在各行各业中都展现着

“半边天”的别样风采,

创造出“巾帼不让须眉”的光辉成就。

在新时代,“她们”的力量仍然了不起,

向她们致敬!

往期推荐

1、

2、

3、

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联系方式

资料来源/《怀念母亲谢葆真》、央视网、学习强国等

文稿校对/张依芳、张天成

编辑/王月责编/孙静

审核/辛欣、马丽雅

获取更多故事,关注“思想者之家”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西北大学历史上的革命先烈名单

© 2016-2022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