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育儿 文章内容

女儿居然蹲在地上,捡男孩掉在地上的蛋卷碎渣吃

发布时间:2022-03-12 11:34:36来源:儿童心理课堂

置顶儿童心理课堂,伴你探索解读儿童心理,阅读、看见

作者:图图妈

来源:三个妈妈六个娃(ID:pkumum)

1

今天刷到一个视频,是一个爸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他从来都不允许女儿吃零食,女儿也乖乖的没有抗议。爸爸一直觉得自己的教育很成功,直到有一天,去幼儿园接女儿,他崩溃了。

是女儿的同学在吃蛋卷,女儿就在旁边眼巴巴的看着。等到那个小孩吃完,草地上掉了很多蛋卷的碎渣。

女儿看到了,居然蹲在地上,捡那些碎渣吃。爸爸心里很震惊很难受,但他没有挑明这件事,而是带着女儿去了以前的“禁区”:小卖部,给女儿买了一袋蛋卷。

视频最后,这个爸爸反思自己,本意是为了孩子的身体好不让吃零食,却没想到这种“匮乏感”让孩子充满了报复性的欲望。

这个小女孩的做法让我也心里一惊,童年时的“不满足”难道会带来这么深远的影响吗?

“不让吃蛋卷”的现象还有很多,为了孩子的健康、视力、自控力,我们坚决不让孩子吃冰激凌、棒棒糖,坚决不碰游戏机......

我特别能理解这么做的初衷,因为孩子自控力有限,我们必须帮孩子去筛选去自控。

但看到这个小女孩的表现,我也开始反思:

孩子要不要管?要管,但不是控制。

外界的诱惑要不要隔离?要,但不是创造一个假装不存在的真空环境。

作为父母,我们有时候太关注短期的影响,比如蛀牙、挑食、视力等等,没有错。但所有的物质满足或者严禁,其实背后还有更深远的影响,就是“不满足感”带来的心理影响。

养孩子很难,短期的“满足”也许会让孩子变得不自律;但长期的“不满足”又有可能在他们心中留个黑洞。

2

之前有一种教育方法叫做哭声免疫法,也很有争议。就是孩子哭了不要理会,慢慢的他就知道哭也没用。

这是非常典型的行为主义的做法。

行为主义有一个名言:“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乞丐和盗贼。”

效果呢?确实不错。

但是后来,又有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恒河猴实验,感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恒河猴实验揭开了行为训练的严重后果:孩子的安全感,人际信任等等等,都被破坏了。

孩子虽然能被训练成一个优秀的人,但却不是一个快乐的人。

我想起身边的一个好朋友。她特喜欢买袜子,每次出去逛街,都要买一堆。实际上她也不是真的需要,买,纯粹是一种心理满足。

有一次我问她为什么,她说都是因为小时候母亲很节俭,袜子破了总是补。以至于她成年前,几乎没穿过几双好袜子。现在有条件了,就要报复性地补偿自己。

小时候不被满足的,以后总会如饥似渴的弥补。

孩子的心空了一块,就会报复性满足。

我们做的很多事儿,现在不觉得,如果时间拉长一些,20年后再看呢,会给孩子心里留下一个不满足的洞吗?

3

反过来,一味满足孩子就是对的嘛?

那孩子要什么,就要满足他吗?当然不是!

回看老一辈的教育方式,不管孩子想要什么,都掏心掏肺的给,只恨自己不能摘下天上的星星。但是,结果怎么样呢?大批人被养的游手好闲。

不管哪种教育方式,走向极端就会出问题。

爱孩子不等于满足孩子,物质的满足有边界,精神的富足才是一生的财富。

满足孩子不等于孩子能获得满足感。

父母对孩子的满足感不等于社会的真实现状。

1

让孩子客观地了解家里的情况

之前富养女孩风很大的时候,很多人觉得,要给女孩提供好的物质条件,尽力让孩子见世面,免得孩子长大很容易被骗走。

我特别不同意。

明明你只有100快,你硬要孩子过1000块的生活,孩子知道了不会内疚吗?不会觉得压力很大吗?

就算不会。

早早让孩子养成跟能力不符的消费观,长大后怎么办呢?

是继续供?还是在她拿不出来钱的时候去找一些的特殊渠道?

我觉得物质,钱,一定要看家庭情况。

你能给什么生活,就让他过什么样的生活。

他的正常需求,肯定是要满足的,但是他想要的,要看情况。

客观的告诉孩子,你的能力边界在哪里。

你的爱可以无边界,但是能力一定要有。

超出你能力边界的部分,孩子又想要怎么办呢?客观的告诉孩子,我没有那么多钱,我只能给你什么。

一定很想要怎么办?一起想想办法。

人是社会人,我们不可能永远把孩子留在身边。

早点让他对真实的社会有一个认知,对他也是一种保护。

2

满足和满足感是两件事

就像你有100个球了,再给你一个新的,那你就会觉得可有可无。

相反,如果你有一个球,再给你一个,那种满足感是不一样的。

可能很多人觉得,孩子想要我就给他就好了啊。

但孩子感受到什么?才更重要。

我最近重温了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看的时候,我都为男主愁的慌,太惨了。

一个销售东西卖不出去,没钱交房租被赶出门,老婆也受不了离开他了。

最惨的时候,只能带着孩子住在地铁的厕所里。

可看的时候,我总觉得,这个孩子挺幸福的。

虽然流离失所,但男主不管多累了,经历了多惨的事儿,他对儿子始终都很温柔。

俩人在地铁站无处可去,男主一筹莫展,但看着小小的儿子,他还是假装自己是恐龙,跟儿子玩起了游戏。

所以,即使孩子在物质上特别匮乏,但他还是觉得爸爸是好爸爸,因为爸爸温柔地爱着他。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小世界。

同一件事,大家感受可能都不一样。

重要的,或许并不是那个客观事实,而是在那个过程,孩子感受到了什么。

我看过很多家庭条件并不好的人,人也活得不卑不亢的,精神上,他们很满足。

能做到这种程度,父母就是成功了。

3

不要让孩子觉得,社会都要围着你转

千万不要让孩子活在真空中。

温室的植物长得好,可不抗风雨。丛林里有风险,但能活得更自由。

社会有些时候的某些面就是一个丛林。家长能给的和社会能给的,是不一样的,不要把家变成温室。早点让孩子有一些能在丛林中生存下来的能力,同样也是爱。

孩子小时候,受一些挫折无伤大雅。年轻人犯错,上帝都会原谅。

别把受挫的机会留的太晚,那时候代价就大了。

而我们做父母要做的,就是在他们身后托举着。

物质上的满足有边界,但情感上,支持孩子没边界。

特别是现在各种声音都有的时候,别忘了,每个人家里都有一个传家宝,那就是你给予孩子的时间、陪伴和爱。

为人父母,松弛、真实地去爱孩子,就够了。

-END-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记分享到朋友圈哦!

*作者简介:图图妈,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ID:pkumum),三个北大妈妈,三个职业女性。六个萌娃四男两女,每家两只。每天原创分享科学育儿知识、素质教育心得、品质生活理念。探讨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吐槽家长里短、社会百态。

欢迎投稿,邮箱:tg@yrbaby.c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 2016-2022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