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宠物 文章内容

对宠物好一点,很难吗?

发布时间:2022-04-01 11:30:34来源:新周刊

宠物,不只是萌而已。

人类对宠物的着迷可以从宠物市场的日益崛起得以一窥。

艾媒咨询(iiMedia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5—2020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2020年市场规模为2953亿元,同比增长33.5%。预计到2023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928亿元。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有研究机构从“孤独经济”的角度去解读人们对宠物倾注的深厚情感。独处的老年人、单身的年轻人,他们从宠物身上获得陪伴,更多人在遛狗、撸猫、照顾语言并不相通的动物时,得到了莫大的治愈。

美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的史蒂夫·扎维斯托夫斯基曾说:“如果你花了20美元买雨衣给狗狗,那是为了狗好。但如果你花了200美元买狗雨衣,那就是为了自己。”

如今,日益精细化、高端化、多样化的宠物消费堪称一种精神消费——这和以前人们为了居住安全而养狗来看家护院、为了粮食安全而养猫来抓捕老鼠的“实用性”大不相同,比起被粗糙饲养、专事打工的祖先,宠物们无疑得到了更精心的照料。

哥伦比亚大学行销学教授莫里斯·霍尔布鲁克曾建议想要进入宠物商品市场谋取丰厚利润的厂商:“你必须提醒消费者,他们不是宠物主人,宠物不是他们的财产,宠物本身有自己的需求、欲望以及权利,它们和其他家庭成员没有什么不同。”

因为人类或偶然或必然的好恶,个别动物获得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机会。对于它们来说,这种青睐不知是好是坏。也许有一天,随着人们有了更好的选择——可能是一只赛博猫,宠物们将迎来命运的转折。

三年前,导演贾慧敏因纪录片《宠物一千零一夜》的拍摄来到某一线城市。结束对当地一家宠物医院的调研工作后,她和同事在附近的宠物咖啡厅就餐,顺便向老板娘打听一些故事素材。

老板娘避开人群对贾慧敏说:“这里表面看是一家宠物咖啡厅,但实际上是一些有精神疾病的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共同疗愈的地方。”来的路上一闪而过的招牌霎时清晰起来,贾慧敏回想起上面写着“某某精神卫生医院”。

《宠物一千零一夜》海报。

在老板娘的讲述中,贾慧敏了解到,宠物是这群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同伴,也是被疾病困扰的孩子们跟正常社会交往的一个窗口。老板娘一边希望在镜头前讲述这些故事,另一边也担心公开此事会招来风险。

“她担心这些小孩会因为精神疾病受到排斥。”贾慧敏理解她的顾虑,“节目播出了大家就会知道,她怕店里的孩子会被攻击。”

尽管无法拍摄这个打动人心的故事,给贾慧敏留下了遗憾,但《宠物一千零一夜》的整体创作经历还是让她收获了很多乐趣。

导演工作照。

另一位导演詹子琪的感受也是如此。

梅花鹿斑比是詹子琪碰到的最特别的拍摄对象,他们相遇的方式也颇为巧合。

起初,拍摄纪录片的另一位导演在小红书上锁定了一只生活在英国的长毛柯基,没想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海外拍摄全部被迫取消,但节目组和柯基主人的交流并未因此中断。

柯基的主人告诉詹子琪,他准备从湖州某农场再领养一只狗,那是一个生活着鹿、马、牛、羊、狗、鸭等各种动物的庄园。这些关键词引起了詹子琪的注意。在得知农场主人也“非常酷”之后,她果断展开联络。

纪录片主角们跨越了许多物种。

通往告别的相遇

在种种巧合的推动下,原本不太愿意做媒体宣传的农场主人薇薇和李斌,答应了节目组的拍摄请求。第二次实地调研时,詹子琪和他们进行了一次长谈,双方的信任感和亲密度终于建立。

詹子琪本想呈现农场里离群索居的动物群像,观察它们如何在丧失了原生种群的自我意识后,变得跟人类更加亲密。然而,只有梅花鹿斑比远同类、亲人类的行为泾渭分明,其他动物的行为并未展现出明显的倾向性。

暴躁斑比。

于是,这头对名为“葡萄”的同类充满防备却愿意亲近主人的梅花鹿成了故事的主人公。詹子琪在纪录片的旁白里如此描述人与动物的这种亲密关系:“宠物被人类赋予名字、新的生活习惯甚至习性。它们虽然不通人语,但大自然中并不存在巴别塔,也许生命之间的交流本就无需语言。”

在节目播出后,葡萄和斑比相继离世,主人薇薇经历了漫长的情绪低落期。人们总说时间能治愈一切,对宠物的主人而言,这个道理还行得通吗?

薇奇·麦仑在《小猫杜威》中写到对宠物猫的依恋:“这么多年来,在艰难的日子里,在美好的日子里,在所有构成我们生命之书的一页页的那些不被记忆的日子,是杜威在抱着我。现在它仍然抱着我。”

对于和宠物有深厚感情的人来说,死亡终究是一场过于特殊的离别,一些不敢面对的人选择在宠物年老时,送它们到别处生活,另一些人则不得不早早告别自己的宠物。

悠悠家的猫。

女孩悠悠的父母都来自纪录片行业,为了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妈妈田小琴改变了自己的职业轨迹,全身心地投入到女儿的教育上。

10岁那年,悠悠家附近的一家农场即将废弃,那里的小矮马Shadow由于脾性乖戾,一时间找不到去处,直到从小与动物打交道的悠悠戴上头盔,勇敢地凑了上来。

在寻找素材时,詹子琪看到田小琴在《悠悠驯马记》及许多影像资料中记录过Shadow的故事,将其中一段经历用在了正片里。

最开始,Shadow还比较暴躁,尚不能走出狭小的马厩。某天悠悠带朋友来到马场,看完Shadow后,几个小朋友在外面无忧无虑地玩耍起来。与此同时,田小琴注意到Shadow开始在马厩里不停地转圈。

田小琴看着自己的孩子和朋友们自由地奔跑,而Shadow焦躁的悲鸣早已被他们的欢笑声掩盖。这匹被困的小马,令身为人母的她于心不忍。

悠悠与Shadow。

为了解决Shadow的困境,悠悠开始对Shadow进行耐心的安抚和训练,一段时间后,Shadow终于走出马厩。几年后,长高的悠悠无法再和这位伙伴御风同行,她把Shadow送到教小朋友骑马的马场,让它继续发光发热。

宠物之于悠悠更像观察对象之于科学家,他们的相处模式理智、淡然而平等。想必跟Shadow、奶猫、蜜蜂等宠物的告别早已让她明白,“生活会留下一些东西,提醒着往日那些美好时光都确切地存在过”。

职业犬的“退休”生活

多数时候,宠物只能陪伴我们人生的某一段路;有些时候,我们也只是宠物生命中的过客。只不过,倘若“路过”发生的节点足够巧妙,那么这段旅程就有机会通往永恒。

一个偶然的机会,贾慧敏从宠物摄影师朋友那里,接触到退役的缉毒犬大萨。大萨的主人思愔是一位细心、开朗、包容的母亲,她养宠物的方式和教育子女的理念一脉相承。

“她很理性,对狗的要求就是只要它自己快乐,然后也给他们家带来快乐就够了。”贾慧敏说,也许有些观众不能接受宠物在家里随地大小便,但思愔不会刻意驯化它们,她认为生灵的天性应当被尊重。

大萨的日常。

思愔的大女儿学习成绩优异,而小儿子排名全校倒数。她觉得成绩好坏离不开天赋,不必强求,但培养运动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她鼓励孩子们到户外活动,自己也以身作则,经常跟大萨和另一只宠物狗在小区里奔跑。

提到这个故事时,“快乐”是贾慧敏的高频用词。对于风光不再的“退休老干部”大萨来说,思愔一家的快乐氛围无疑为它完成享清福的“任务”提供了助力。

或许大萨的某些“职业病”依然难以治愈,或许它离深谙“狗情世故”还有一段距离,但它已经慢慢学会争宠,开始对小主人撒娇耍赖,一点点重塑自由的灵魂。

温馨的小区再次被白雪覆盖,刚退役时笼罩在大萨身上的淡淡忧伤已随风飘散。它热情地奔向年轻的同类,宣告自己完全适应了新的生活。

寻找动物类纪录片的拍摄对象时,机缘必不可少。贾慧敏告诉记者:“我就是搜一些奇怪的关键词,比如‘美容狗’‘演员猫’。然后正好我拼了一个‘实验狗’,才知道真的有实验犬这回事。”

在负责退役实验犬领养的志愿者带领下,她第一次走进了这些小动物的生存环境。实验基地的一排排笼子隐没在黑暗之中,镜头推了又推,拍不尽那压抑的纵深感。那是一个强者才能果腹的“原始社会”,可对实验犬来说,笼子仍是最安全的地方。

世界上每年都有十万只狗投入人类的实验,其中98%是比格犬。

对人的不信任,是它们最大的心理障碍。贾慧敏在片中说道:“领养意味着走出笼子,与最害怕的人类同居。”最后,胆怯、顺从的退役实验犬都逐渐被领走了,但50号实验犬因心理障碍过于严重被留了下来,在笼中的小铝盘里独自转圈。

虽然基地的画面给摄制组带来了巨大震撼,但实验犬退役后的宠物生活才是他们的创作核心。贾慧敏面前的道路并不分明,她担心跟拍志愿者会变成一次领养活动的记录,缺乏故事性的聚焦。

在不确定这个主题能否做成的情况下,贾慧敏坚持跟进,终于等来了好消息——舟山第三福利院院长应燕领养了3号实验犬,取名为“妞妞”。

摄制组的实地调研为期两天,确定可行性后拍摄正式开始。由于妞妞和福利院的老人们都具有认知障碍,不可控因素颇多,因此这个故事的拍摄不能完全依赖脚本。他们一边拍摄,一边寻找合适的场景和细节。

妞妞在福利院的新生活。

“比如说前一天我观察到很多老人的一些行为比较特别,和这里的宠物狗有一些相似性,可能第二天我就去观察这些狗在这样的情景下会有什么反应。”贾慧敏举例说。

妞妞刚到福利院时还很虚弱,贾慧敏提出能否抱着它跟老人们见个面。恰巧,让妞妞进一步融入人的生活,并给老人们带去慰藉也是院长的初衷,于是就有了片中不睡觉的爷爷抱着妞妞喜上眉梢的那一幕。

主人与宠物,一场漫长的治愈

“妞妞给老人带来新的期待,它也跟随老人的步调,缓慢地认识世界……”《宠物一千零一夜》给了这个故事一个温暖光明的结尾。可事实上,不睡觉的爷爷只在第一天拍摄时表现出了兴奋。

“到后面他就不太留意到狗了。宠物能让他们放松一些,但是也不太能让他们真的有什么好转。老人们的日子还是像之前一样,过得比较混沌。”贾慧敏表示,老人的生理机能已经退化,无法像妞妞一样有明显的恢复。

但他们还是可以期待人生的新篇章,就像不睡觉的爷爷一样,畅想离开福利院再养一条宠物狗的生活。

当“也许生活就是一场漫长的治愈,治愈残酷不可说的过往,治愈永远不能战胜的衰老和死亡”的旁白响起,观众会对爱能超越物种、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建立信心。

杨康妻子和迪克。

唐山某盲人琴行的老板杨康,几年前结识了导盲犬迪克。当地没有马路牙子的道路给导盲犬的训练造成了不小的困难,杨康说,刚开始的时候迪克经常误将他带到马路中间。

好在杨康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他研究出了一套跟迪克配合的方法,还在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期,他每天从家步行两小时到琴行上班,最终跟迪克双双减重成功。

在训练迪克的过程中,杨康通过导盲犬答疑微信群,结识了生活在北京的女性盲人按摩师。从那以后,一个跨越160公里的爱情故事每周三准时上演。

拍摄时贾慧敏发现,杨康与妻子对待出门的态度很不一样。

“就这个女生而言,从小家里人不太放心她,即使她很信任她的狗,她也还是很谨慎,不会自己去很远的地方。这个男生就不一样,他的经历非常丰富。有了狗之后,我感觉他是把导盲犬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的一位盲人。”

杨康是射手座,有很多冒险的想法。他曾在迪克的“导航”下独自前往广州考咖啡师证书,还盼望着有一天可以跟迪克一起去西藏旅行。“不知道狗能不能感受到勇气这个东西,但它肯定带给了杨康很大的安全感。”贾慧敏这样觉得。

纪录片中的帅气“上班狗”。

在《宠物一千零一夜》的筹备期,主创团队做了很多调研,也划定了作品的大致方向。导演团队在总导演的指导下,精挑细选了24个小故事,群策群力完成了整部作品。

这支年轻的主创团队获得了极大的创作自由。“这还真的是一个比较随遇而安的片子,做的时候没有想太多,都是凭导演自己的感觉去做的。”贾慧敏表示,他们看过成片后发现,自己拍摄的动物行为,比其他渲染人和动物的情感、聚焦在人身上的纪录片更为丰富。

“我们自己更希望它是一个寓言感很强的东西,虽然外表是很轻松、很可爱、很童话的,但每个故事都有它想表达的内涵。”在转述其他主创的愿望时,贾慧敏如此说道。这又何尝不是人类对宠物们的浪漫想象?

*文中图片均来自《宠物一千零一夜》纪录片、官微

✎作者|洞照

原标题:《宠物一千零一夜那些宠物教会我的事》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xzk96818

本文出自608期

《“毛茸茸”的胜利》

本期看点

六神磊磊:那个读金庸和唐诗的年轻人

《旷野之息》发布五周年

这个时尚穿搭博主,三年没穿过新衣服

© 2016-2022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