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26 22:07:28来源:看医界
国务院批复!超级共享医疗城——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再次迎来重磅利好政策。
作者|周鑫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近日,据《看医界》获悉,超级共享医疗城——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再次迎来重磅利好政策。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高水平规划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促进长三角地区深化改革、协同开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近日由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印发。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作为位于“长三角联动发展新引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的超级医疗城,文件给出了一系列实惠政策支持。
直击办医痛点,对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给予支持!
文件第八条明确,对社会办医疗机构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实行告知承诺制,自由贸易试验区社会办医疗机构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实行备案制,对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给予支持。
对此,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董事长杨杰向《看医界》表示,这一条主要是在操作层面上发力,“乙类大型设备的配置实行告知承诺制,对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给予支持,这些政策对于园区内在建的泰和诚肿瘤医院等医疗机构,申请大型设备配置是一个实质性的利好。”
据了解,目前新虹桥医学园区引入了10家规模化的社会办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包括正在建设的泰和诚肿瘤医院、新加坡百汇医院、星晨儿童医院、慈弘妇产科医院、绿叶利兰综合医院等,园区的总床位数达到3750张,总投资额约为130亿元。预计2021年相关医院将陆续建成,对外开展服务。
据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副总经理项鸣涛介绍,上海市发改委作为本次文件的牵头起草部门,曾多次到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实地调研交流,征求园区入驻医疗机构的建议。
对于此次新政的出台,项鸣涛兴奋地表示,从文件公布的政策内容来看,政府已积极采纳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及相关医疗机构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显示了政府推进改革的决心,更向社会各界表明了上海市及国家层面对于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内打造面向世界的健康服务产业高地的宏伟目标,这无疑对于实现上海建成亚洲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的目标会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据介绍,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在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全方位指导下建设和运营的肿瘤专科医院,新政的出台将使其更方便地与美方开展多层面、高频次的临床和科研合作,让更多的国际知名专家能够来华实地参与中国肿瘤患者的诊疗,并将国际先进的多学科会诊和全病程管理服务的模式和理念在新虹桥园区深耕落地,让患者不出国门即能获得国际化高品质的肿瘤诊断和治疗,逐步吸引每年赴海外就医的肿瘤患者回流国内。
项鸣涛向《看医界》表示,此次文件的表述是“对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给予支持”,虽然不是完全放开,但已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于处在建设关键阶段即将要上质子放疗等甲类设备的泰和诚肿瘤医院来说还是非常关键的,这不但使我们医院承诺的国际领先治疗服务有了一流的硬件保障,也更加增强了我们在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进一步投资和发展的信心。
支持引入国际医疗人才
文件还明确,研究制定符合条件的外籍医务人员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执业相关管理办法,为外籍医务人员在区域内居留、执业以及患者与陪护人员入境、停留、就诊提供便利。
据了解,张强医生集团的上海国际静脉病中心就入驻在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著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医生向《看医界》介绍,在2019年,上海静脉病中心就引入了一位芬兰的医生。
张强医生表示,虹桥地区是辐射长三角的核心区域,交通发达,对于高层次和新技术的医疗将会是一个聚集地,引进的专科医院和团队也都是层次比较高的;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所处的闵行区华漕镇,也是高层次外籍人士的聚集地,因此服务本区域的国际化医疗,将是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的第一个目标;此外,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还将肩负着服务国际医疗旅游的使命,因此,也需要国际化的医疗服务团队。
点名支持发展医疗服务贸易!医疗旅游的新虹桥机遇来了
此外,文件第十一条还明确提出“鼓励新虹桥医学园区发展医疗服务贸易”。对此,杨杰兴奋地表示:“文件从整体层面上点名了新虹桥,也点名了新虹桥医学园区,国家新颁布的文件里这个提法,政策如此大力支持,相信对于我们园区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知名卫生政策专家、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和执行理事长蔡江南教授向《看医界》表示,新文件对新虹桥地区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政策利好。
在蔡江南教授看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国际贸易定位和交通枢纽建设,将非常有利于长三角乃至国际上的病人集散,再加上文件松绑的大型设备准入和国际化医疗人才准入,将有助于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医疗事业往高端、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据了解,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作为原国家卫生部与上海市政府“部市合作”项目,起步定位就为“国际化、市场化、高端化、集约化”,且被评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张强医生表示,这次出台的文件表明,上海未来医疗健康产业的定位,区域主要就是大虹桥,因此,“新虹桥医学中心定位就更加清晰了,未来公立三甲医院应该是以服务基本医疗为主,而特需或高端医疗,很可能会聚集在这个地区,同时形成产业化。”
杨杰表示:“在国务院批复的这一大政策支持下,我们非常期待后面还有一些落地的、具体的实施方案,也期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来医政、医保方面能够有一些更细化的政策,再给我们进一步的指导,助推园区的健康发展。”(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END
2020上海医交会四大展区精彩掠影
【诚邀】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看医界”。投稿邮箱vistamed@126.com/小编微信:kanyijie2020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及转发朋友圈)
喜欢就奖励看医界一个“”和“在看”呗~